念奴娇京口北古亭怀古(念奴娇红学百年嗟叹)(1)

通灵下世,降宁荣二府,历经磨难。史笔撰书情切切,红袖嘤嘤悲叹。十二金钗,莺莺燕燕,心向怡红院。三春过后,百花零落消散。

障幂假语村言,暗中影射,确令人迷乱。莫怪奇书犹未解,皓首穷经残卷。胡适开宗,执迷考证,真相仍不见。千年经典,怎酬芹著心愿?

2021年4月26日,辛丑年壬辰月甲辰日,至真斋主作于静修斋。

【自注】

1、本词为“念奴娇”正体,双调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押词林正韵。

2、红学百年:指胡适于1921年发表《红楼梦考证》一文,标志着“新红学”的诞生,以区别于以蔡元培为首的索隐派旧红学。“新红学”这一称谓,出自顾颉刚为俞平伯1923年出版的《红楼梦辨》一书的序言:“我希望大家看着这旧红学的打倒,新红学的成立,从此悟得一个研究学问的方法,知道从前人做学问,所谓方法实不成为方法。”“新红学”这一门派至今已经整整百年。

3、嗟叹:吟叹;叹息。语出《礼记·乐记》:“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在这里为《红楼梦》诞生三百年至今无解而叹息。

4、通灵:即通灵宝玉。本是女娲炼就的一块补天石,因无才补天被女娲遗弃在青埂峰。茫茫大士将它幻化成一块美玉,并镌刻“通灵宝玉”四字,随神瑛侍者(即后来的贾宝玉)入世。

5、宁荣二府:即宁国府和荣国府。

6、史笔: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红楼梦》第十三回有畸笏叟批语:“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

7、情切切:情意十分真切。切切:形容声音轻细,或声音凄切。

8、红袖:本指古代女子襦裙长袖,后来成为女子的代名词。语出(南朝·齐)王俭《白纻辞》之二:“情发金石媚笙簧,罗袿徐转红袖扬。”《红楼梦》楔子有诗句:“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9、嘤嘤:哽塞;哽咽。

10、十二金钗:金陵十二钗正册是警幻情榜上十二个女子的名单,依次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依据第五回和批语提示,还有副册、又副册。十二之数在古代汉语是虚数,是数量很多的意思,所谓“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11、莺莺燕燕:本意是莺和燕。也指众多的姬妾。语出(唐)杜牧《为人题赠》诗之二:“绿树莺莺语,平江燕燕飞。”(宋)苏轼《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在这里指荣国府的丫鬟婆子们。

12、怡红院:贾宝玉的住所。试才题对额时,宝玉题为“红香绿玉”,取意蕉棠两植。元妃省亲时,元春不喜“香玉”二字,改为“怡红快绿”,赐名“怡红院”。宝玉因号“怡红公子”。

13、三春:“春”和“三春”是《红楼梦》主旨的大关节,有特定的喻指。书中多次出现“三春”警语。第十三回秦可卿托梦给凤姐说:“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元妃的判词有“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惜春判词有“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红楼梦》十二支曲中的《虚花悟》:“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薛宝琴的《西江月·柳絮》词句:“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14、障幂:障:阻挡;遮掩。幂:盖东西用的巾。语出蔡元培《石头记索隐》:“《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当时既虑触文网,又欲别开生面,特于本事以上,加以数层障幂,使读者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状况。”

15、假语村言:假语:作者敷演虚构的表面故事,以掩盖所要传达的真实事件。村言:本意是指粗俗的语言,也有通俗语言的意思。语出《红楼梦》第一回作者自云:“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16、影射:用一种事物暗示或说明另一种事物。起暗示、引导和提示的作用或借喻的作用。《红楼梦》大量采用影射手法隐写历史事件。

17、皓首穷经:皓:白。首:头发。穷经:专心研究经书和古籍。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语出(唐)韩偓《赠易卜崔江处士》诗:“白首穷经通秘义;青山养老度危时。”

18、残卷:指残缺不全的书。《红楼梦》最初是以手抄本形式流传,且只有前80回,结局逸失或被作者故意砍去。

19、开宗:指创立某一教派或学派。胡适是公认的新红学创立人。

20、执迷:固执不悟;着迷。胡适及继承胡适衣钵的一些红学家执迷于用考证之法研究《红楼梦》,且竭力排斥索隐之法,说索隐之法是“猜笨谜”。

21、酬:(愿望)实现。例如,壮志未酬。

22、芹著:曹雪芹增删《红楼梦》。脂砚斋批语:“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日泪笔。”《红楼梦》楔子明确说:“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也就是说化名“曹雪芹”的只是一个增删者,他对《红楼梦》成书的贡献最大。而很多红学家却把“曹雪芹”当成了唯一的作者,且是真名,即曹寅的孙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