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作者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故里)(1)

从盐城乘车直接到了大丰白驹镇。白驹镇也是很有名气,相传,古代天降陨石,形似白色小驹而得名,原属兴化。1940年10月10日,八路军南下黄克诚纵队与新四军曾在白驹狮子口胜利会师,留下美名。不仅如此,白驹场还出了一位闻名世界的《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正因为如此,我来到了白驹镇。

有人说,施耐庵不是苏州人吗?这也不假。传说,元至正26年(1366)12月,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率领大军包围了张士诚所占领的平江(今苏州),闾门、葑门一带成了战场,正在家写书的施耐庵为了躲避战乱,想到了他的好友顾逖,现已辞官回到兴化老家,便差人送去一封信,请他帮忙。兴化地处偏僻,四周环水,交通不便,一向有"自古昭阳(兴化别名)好避兵"之说。顾逖见信,立即邀他前来。这样施耐庵渡江北上来到了兴化。

水浒作者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故里)(2)

开始住在兴化城里,后来在白驹场买了田产,就比照苏州阊门外老家施家巷的格局盖起新房,复名施家桥,从此一家人定居这里。施耐庵为了表明自己迁来隐居写书的志向,特书写一幅联:"吴兴绵世泽,楚水封明烟"。

施耐庵墓园,在离村不远的东北角。大门紧闭,一个电话就来人了,竟是负责人,也姓施,本村的人。他说,我们村基本都姓施,按家谱说,都是施耐庵的后代。他开开门,领我们进去。里面很大,除门口这儿外,四周没有围墙,老远儿看见人们在田地里劳动,不由说,"知道是的,我从南面进来"。负责人笑了,"那是不可能的,四周都是芦苇荡,都有河隔着。这里原来芦苇荡更大,占地几十亩,只有其中的一土墩,高高地露出水泊,施耐庵就以这里为水泊梁山,经常与罗贯中一起坐小船登临其上。"

水浒作者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故里)(3)

我笑了,"水泊梁山我去过,在山东梁山县,那才是高山湖泊呢?"负责人说:"那是现实,这是模拟。当初流传宋江才36人,书名为《宋江三十六人赞》,在此基础上,施耐庵为了创作结识了好多农民、盐民,听他们讲故事,从中筛选寻找典型事例、典型人物,又增加了72名,这才创作出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估计天罡星36个就是原来的梁山人物,那72个地煞星可能就是后来自己创作增加的,要不他分那干啥?"这倒是新闻、新的收获,从没有听人说过。

负责人知识很丰富,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非常清楚。过了施耐庵塑像,我们登上一座石孔桥。他说:"这个石孔桥与扬州瘦西湖的二四桥一样。"扬州瘦西湖我也去过,"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为此,还闹出笑话,一家人数来数去,也没找到二十四桥。其实,就是一座桥,在熙春台附近。

水浒作者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故里)(4)

过了石孔桥,有一土岗,旁边立有赵朴初书写的《重修施耐庵墓记》石碑。负责人说:"这个地方叫'狮子滚绣球',这个高岗就是绣球,过了那个桥就是'狮子',现在的施耐庵墓园。"我问:"狮子的狮是不是与施耐庵的施谐音?"负责人说:"有这个意思。施耐庵墓,是抗日时期1943年民主政府修建的。当时有这个意思,施耐庵过世这么多年了,人民还纪念他,就是说,你对人民有了贡献,人民自然不会忘记你的,动员老百姓积极参加抗战,把日本鬼子从中国赶出去,就是你牺牲了,献出了生命,人民也不会忘记你的。墓碑是由新四军苏中二分区专员陈同生写的'大文学家施耐庵先生之墓'。陈同生的女儿曾经来过,说陈同生不姓陈,而姓张,解放后曾担任过上海市统战部长兼市政协副主席。电影《东进序曲》就是根据他的回忆录改编的,李炎饰演的黄主任就是他的原型。其实,他只是挺进纵队的政治部副主任,因主任正闹红眼病,叶飞嫌他有损我军形象,就派陈同生去了。"如果是一个人,我看过巴金写的《等着,盼着------怀念陈同生同志》的文章,文革中已经不幸去世。

水浒作者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故里)(5)

墓基是由灰砖砌成的,小小青草环抱四周,有祭奠的花圈,我们围着墓地转了一圈瞻仰祭拜,纪念这闻名世界的大文学家、也可以说是造反家。《水浒传》大量的描写是各类不同人物逼上梁山参加起义的经过,施耐庵愤怒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统治阶级的罪恶,赞扬歌颂了农民起义反抗斗争的精神,以及英雄气概,对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起到了很大鼓舞作用。文一成书,很快流传于社会。朱元璋看后,很不高兴,认为这人定有逆反之心,就下令将施耐庵抓了起来。刘伯温是他的好朋友,悄悄告诉他,你写的都是起义造反,犯了统治者的大忌,要是把他改写成诏安,顺应朝廷,才有可能宽恕。施耐庵顿开茅塞,在狱中又加写了后面的50回合,呈送朱元璋看,这才被赦免释放。看来又是杜撰,不过《水浒传》前70回合与后50回合就是不一样,为什么金圣叹把后50回合砍去,就是认为"横添狗尾",多此一举。这一砍,《水浒传》的销售量更大。

水浒作者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故里)(6)

出了墓园,到了施耐庵文物陈列室,里面陈列着各种版本的《水浒传》、施耐庵的生平事迹------还有何满子访施耐庵墓题写的诗:"泛舟渉港汊,来访一抔土。寂寞邱龙间,斯人垂千古。"看着他的诗,我不由来了灵感,写到:"人生哪有文长寿,仰慕文豪拜土丘。《水浒》扬名全世界,文章自古胜王侯。"

负责人感叹道,"我们这里太偏僻了,交通也不便利,比不上白驹镇,要是施耐庵纪念馆建这儿就好了。"我安慰道:"不过也没关系,好酒不怕巷子深,人们会来的,主要还是学习施耐庵的精神,施耐庵的墓地就是精神的家园。"

水浒作者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故里)(7)

告别负责人,告别施耐庵墓园,我们沿着范公堤直接返回了白驹镇花家垛岛参观施耐庵纪念馆。范仲淹曾到西溪(东台县)任过盐官,有诗为证:"谁道西溪小,西溪出大才。参知两丞相,曾向此间来。"这是范仲淹写的《至西溪感赋》。范仲淹到任后,踏踏实实做了许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事,他见唐朝时修筑的捍海堰已经不住大海潮的冲涮,便上书江淮制置发运副使张纶,建议修复捍海堰。张纶奏请皇上任命范仲淹为兴化县令,主持修复捍海堰工程。范仲淹采纳女儿的建议,在海迅来之前,动员百姓把一担担稻壳倒在海滩上,海水涨潮,稻壳随海浪前进,海水落潮,稻壳留下之处,便成了新的捍海堰堤址。经过四年努力,181华里的大海堤筑成,人们为了纪念范仲淹,便把这海堤叫范公堤。花家垛岛,四面环水,古香古色,与范公堤相连,施耐庵纪念馆的建立,又成了古范公堤标志性的文化名胜。

水浒作者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故里)(8)

施耐庵纪念馆原系施氏宗祠,1992年,国家文物局拨款复修,现已成为缅怀一代文学巨匠、弘扬水浒文化的场所。一到跟前,只见大书法家启功书写的"施耐庵纪念馆"横匾镶嵌在门楣上。进入院内,迎面是一尊高大的施耐庵大理石塑像,景仰厅大门上悬有女书法家肖娴书写的匾额"乡国之光",左右楹联:"韬光养晦,一代英才居胜境;激浊扬清,千秋峻笔著奇书。"进入室内,有施耐庵画像,上有"民族菁华"匾,左右对联:"心存仁朮,任笔下枪横剑击总归安良除暴;胸有奇才,逐行问色消声疑尽是造极登峰。"

水浒作者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故里)(9)

纪念馆的文物、史料比较丰富,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施耐庵。据不完全统计,自明嘉靖始,迄今《水浒传》在国内就有50多种版本,流传国外20多译本,特别是大型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播出后,反响更大。正如日本汉学家盐俗温称:"《水浒传》是惊天动地的快文,中国小说之冠冕,是雄飞世界文坛的优秀古典小说。"伦敦大学卢庆滨博士不远万里来兴化、白驹考察施耐庵。施耐庵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巨匠,也是世界文坛的名人;《水浒传》不仅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精华。

水浒作者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故里)(10)

最后,我写诗留念:"正义催生水浒传,英雄搅乱宋江山。土丘千古令人仰,名著长存人世间。"

九口2018-1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