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老庙镇

因驻地老庙镇而命名。传唐代为长乐驿,修有显圣庙。明代设常乐镇,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关中大地震,继以兵火、年馑,镇毁庙存,俗称老庙。1939年,乡绅党又青、许屏藩等,倡复集镇,始称老庙镇。1996年底,设建置镇至今。2015年4月,撤销峪岭乡,并入老庙镇。

富平市属于哪里(富平县地名释义)(1)

笃祜村 属老庙镇。相传明代村内有一户,称独户村。后居民渐多,取笃厚多福之义,名笃祜村。

六甲城 属老庙镇。村名传说有二:①传明代该村属党林里第六甲;②取道家以六甲驱邪魔之义,故名六甲城。

峪 岭 属老庙镇(原为峪岭乡)。取辖区内大水峪、三尺岭之“峪岭”二字而得名。

龙王庙 属老庙镇(原为峪岭乡)。据碑记,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该地建龙王庙。后以庙名为村名。沿用至今。

土木坊 属薛镇。《富平县志·吴志》载:“土门故城,在明月山下,符秦置土门护军处。”即指此处。后讹为土木坊。

马张寺 属薛镇。相传清初有张姓自甘肃马张寺迁来,为不忘故土,也称此处为马张寺至今。中英战争时的民族英雄、广东陆路提督张青云故居在此。

两门村 属薛镇。《富平县志·孙志》载:“玉镜山(金丝山)两傍峪如两门。”该村位于山前,因名两门村。

殿 下 属薛镇。《富平县志·樊志》:“后秦姚兴离宫遗址,在玉镜山。”该村位于离宫宫殿之下,因名殿下。

湘子庙 属薛镇。因此地原有韩湘子庙而得名。

勾龙村 属薛镇。《富平县志·樊志》载:“后土庙在县北北吴村。其盖村、勾龙村庙曰勾龙。按共工氏子勾龙为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配社。后土,土官之名,犹后稷也,今随在皆肖女像。”该村即以勾龙庙得名。

赵老峪 属薛镇(原为赵老峪乡)。《富平县志·樊志》(卷一)载:因地处频山(明月山)东麓山谷,山巅有赵姓者僧,天顺时(公元1457-1464)修炼其上,故名。

铁 炉 属薛镇(原为赵老峪乡)。相传此地曾设炉炼铁,因名铁炉。

杏花村 属薛镇(原为赵老峪乡)。相传明代此处杏林漫山,景色宜人,因名杏花村。

十二盘 属薛镇(原为赵老峪乡)。《富平县志·樊志》引邑人路立孔诗:“高悬玉镜两门间,一水盘流十二湾。”即指此处;《富平县志·乔志》该村位于十二盘岭下,故名。

底 店 属薛镇(原为底店乡)。系全县人口最多之村,位于立地山(底店山)脚下,为北去铜川的入山口,与铜川市上店对称,原有客店之设,故名底店。据《富平县志·孙志》载,明代即设底店镇,属顺化里。

草 滩 属薛镇(原为底店乡)。古时此处荒芜,为官家牧马区。故名草滩。

康 庄 属薛镇(原为底店乡)。据《富平县志·孙志》载,明代即有“康家庄”。当以康姓居住最早得名。解放战争中,著名的荔(大荔)北战役康庄战斗即在此处。

井 通 属薛镇(原为底店乡)。传说该村南北各有一井,地下水流相通,故名。

连三场子 属薛镇(原为底店乡)。解放前,此间原有炭场三处相连,故名连三场子。

门子口 属薛镇(原为底店乡)。位于韩家村沟道南端,为出入必经之口,因名门子口。

九 龙 属薛镇(原为底店乡)。公社化时,取辖区九龙峪之名,峪名因九龙庙而得。

(十一)美原镇

因驻地美原而命名。此地为秦始皇赐王翦美田千顷之地,频水经流,土地肥沃,故称美原。北魏置土门县,唐置美原县,治城均在此。元时撤美原县。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设镇立会,为全县八大镇之一,始有美原镇。2001年12月,撤销雷古坊乡,并入美原镇。

富平市属于哪里(富平县地名释义)(2)

亭子口 属美原镇。相传,村南有亭子一座,故名。

索 周 属美原镇。周姓居住最早,明初称周家庄,村民多以制作绳索为业,故名索周。

古 城 属美原镇。为古频阳县城旧址,因名古城。

千口村 属美原镇。《富平县志·樊志》:“王翦故宅在千口村。以家有千口故名。”今仍沿用。

独中村 属美原镇。传说村东有一大冢,因名独冢村。俗写独中村。

五金坊 属美原镇。相传为古频阳之五金作坊,故名。

菜园头 属美原镇。相传顺阳河南流至此,有渡口。左近种菜成园,因名菜园。菜园头系乡音讹舛。

雷古坊 属美原镇(原为雷古坊乡)。《富平县志·孙志》称“瞽北村”;《富平县志·吴志》、《富平县志·樊志》均称“雷北坊”,今习称雷古坊。因“瞽”为乐官,“雷鼓”为乐器,“雷古”系“雷鼓”之误,雷北坊或为雷鼓北坊之简称。村名含义,当取制鼓作坊。这一带(沿北山)居民,习擅擂鼓,社日祭祀,赛鼓成风,或与昔日此处有制鼓作坊有关。建国后,这里的“富平老鼓”民间艺术赴京演出,还赴香港表演。

龙门村 属美原镇(原雷古坊乡)。该村原有水泉。大水峪、赵老峪二水汇聚于此,其形如门,故名龙门村。

鸿雁村 属美原镇(原雷古坊乡)。传说早年此地人烟稀少,鸿雁往来,多停栖于此,因名村为鸿雁。

金 粟 属美原镇(原雷古坊乡)。公社化时,以辖区位于金粟山前,因名金粟大队。1984年,改生产大队为行政村至今。金粟山,以粟如金得名。

戏珠窑 属美原镇(原雷古坊乡)。该村地处两沟之间,状如二龙戏珠,且村民多窑居,因此得名。

(十二)到贤镇

因驻地到贤镇而命名。到贤镇,因临浮原东端,古时称临原村。据《富平县志·吴志·艺文》载:“重耳驱车虎视偏,从王诸佐复森然;渭阳曾别秦公子,村镇佳名到贤。——晋文公暨诸臣去秦,经此镇,以得名。”(李因笃《邑里绝句》以证到贤之来历)。镇内旧有晋文公祠。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设镇立集,迄今沿用。2015年4月,撤销小惠镇,并入到贤镇。

富平市属于哪里(富平县地名释义)(3)

庄 镇 属到贤镇。相传为王翦采邑庄园之一,因名庄子。后以盛产条烟,经济逐渐繁荣,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设镇立会,称庄子镇(今无集市),习称庄镇。

界首村 属到贤镇东仁村。村名传说有二:①相传该村为秦将王翦封地西南界之首村;②相传该村为宋、金第一次交战议和时,划定边界,界边上之首村。因名界首。

河子头 属到贤镇。顺阳河经薛镇东南、东西分流,西河曲折于温泉河;东河至此断流,因称河止头。止、子转义同音,习称河子头至今。

小惠村 属到贤镇(原为小惠乡)。相传早年惠氏兄弟,三家分居。小弟居此,因名小惠(惠方音读xi)村。南有次兄住地,叫中惠村,在流曲境内,有长兄住地,叫大惠村。

牙 道 属到贤镇(原小惠乡)。该村位于山坡,崎岖道路之侧,石头垫路,凹凸不平,交错如牙,因名牙道。

西 村 属到贤镇(原小惠乡)。唐初,为西魏镇。明初,为西魏村。志载,西魏镇为唐魏征别墅。明初,毁于兵火,衰落成村。后简称西村至今。

(十三)曹村镇

因驻地曹村镇而命名。此地古时原有曹家堡,扼蒲(城)耀(州)大道,商旅繁盛。明代已有曹村镇之称,属平皋里。村名说法有二:一说因古有曹先生桃李满门;二说因汉代起栽培闻名的“曹杏”而得名。2015年4月,撤销白庙乡,并入曹村镇。

富平市属于哪里(富平县地名释义)(4)

西 头 位于曹村镇西、月窟山南麓之原头,故名西头。

尚书村 属曹村镇。《富平县志·孙志·乡彦》载:“后汉李彦温,富平人。今招贤里尚书村,其家址也。……官……检校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墓碑在村之南。”该村因人得名。

招贤村 属曹村镇。毗邻尚书村,相传李彦温在招贤纳士,因名招贤村。

土坡村 属曹村镇。据《富平县志》原意,因以土山隆起而得名。

白 庙 属曹村镇(原为白庙乡)。月窟山主峰西北,一峰名白家岭,其地土呈白色。清代在白家岭建有无量庙,民国八年重修,庙亦显白色,因名白庙。

满 井 属曹村镇(原白庙乡)。据县志载:“将军山东南十里为蟠桃山,上有三泉,取汲旅者,名曰满井。”按地理位置,系满井村附近的高泉。村旁有泉,因水源充足而得名。

柴家河 属曹村镇(原白庙乡)。位于山溪之旁,柴姓居住较早,因称柴家河。

(十四)宫里镇

因驻地宫里桥而命名。唐中宗(李显)定陵之下宫(祭陵更衣处)在此,因名宫里;宫旁涧头沟,筑有土桥(十丈桥),因称宫里桥。北周文帝(宇文泰)成陵亦在此地。2001年12月,撤销雷村乡,并入宫里镇。

富平市属于哪里(富平县地名释义)(5)

屯 里 属宫里镇。相传该地昔年曾驻军屯田,因名屯里。

金盆村 属宫里镇。相传昔为宋、金交界处,立有界牌,因称金牌。又因位于凤凰山与黄金阜之间,地形如盆,因称金盆村。今沿用后名。

狮子窝 属宫里镇。位于唐中宗(李显)定陵前石雕狮群附近而得名。

雷 村 属宫里镇(原为雷村乡)。以雷姓在此建村最早而得名。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曾设集立镇,为县十六小镇之一,属通关里。

箭杆岭 属宫里镇(原为雷村乡)。相传唐文宗(李昂)勘察陵地时,曾在天乳山巅插箭为标,后以此岭称箭杆岭,村亦以岭名。

石道坡 属宫里镇(原为雷村乡)。是曹村、雷村通往白庙的必经山路,全为山石而得名。下部的村历来称“石道坡”,现为宫里镇沟北一队,习惯称石头坡村。

风 口 属宫里镇(原为雷村乡)。为白庙部分村下雷村集镇的咽喉之村,又该村地处两山之间,山口常年多风,因名风口。

(十五)齐村镇

因辖齐村村而名。齐村以齐姓居住而得名。

富平市属于哪里(富平县地名释义)(6)

神下村 属齐村镇。别名庙底村。位于汉薄太后庙阜之下,故称庙底。既居庙底,自在“神”下,因亦称神下村。

义门村 属齐村镇。据《富平县志·樊志》载,义门里统故义门镇。即此地。传说村民原有张、白二姓。清乾隆间,迁来刘、杜、景三姓。取义气相安之义,名其村曰义门至今。

横 坡 属齐村镇。原有三个自然村,东西横列于梁家山南坡,故名横坡。

烧锅窑 属齐村镇。以居民多居窑洞,又因早年有人在此开设烧锅(酿酒作坊,俗称开烧锅),因此得名。

石 窠 属齐村镇。居民依山采石,建村于石窠之下,因名石窠。

方 井 属齐村镇。《富平县志·樊志》(卷十)载:“庄里镇北,地名方井,起简陵(唐懿宗李漼陵)时,曾于此砌井,以供官役往来者饮用。”井口方形,故堡因名方井。新旧县志等史籍均沿此说,其实有误。据南志秀先生考证,因孙丕扬给南陵村铁炉村写过碑子,说铁炉村在顺宗丰陵之南,方井村在唐懿宗简陵之南。这是大人物足不出户,凭印象把这两个地方的位置搞错了,没人敢改动,而铁炉村在定陵之南,方井堡在代宗元陵之南。方井之名由来已久,在元朝时,方井堡还出过全国仅有的一个“石工提督”的赵信呢。方井位元陵下,是修元陵时使用的大井,四周有提水磨下的深凹槽。

(十六)梅家坪镇

原叫洪水乡。因驻地洪水头而得名。1996年,撤乡建镇时,将洪水乡改称梅家坪镇,沿用至今。2001年12月,将长春乡文昌、北杨两个行政村划归梅家坪镇。

富平市属于哪里(富平县地名释义)(7)

洪水头 属梅坪镇(原洪水乡)。该村位于岔口之南、石川河畔。山洪自岔口峡谷奔泻而下,首当其冲,因名洪水头。又传说当年青龙之血水称红水头,红、洪谐音,而今成为洪水头。

岔 口 属梅坪镇(原洪水乡)。该村位于土门山与青岗岭分岔口之西侧,漆、沮二水至此汇为石川河南流,故名村曰岔口。

绫李沟 属梅坪镇(原洪水乡)。该村三面临沟,居民以李姓为主,相传早年曾以织绫为业,因名绫李沟。

十八坊 属梅家坪镇(原洪水乡)。清同治时,设堡筑寨,称十八坊堡。十八坊为昔时贞节英烈牌坊之序列。或为当时全县牌坊在宋、明王朝之序数。

白马村 属梅家坪镇(原洪水乡)。相传石川河发洪后,河滩淤留白马一匹,村人得之,以为祥瑞,因名村为白马。

文 昌 属梅家坪镇(原为长春乡)。汉初所修文昌渠在辖境内,公社化时,取“文昌”以名大队。1984年,改文昌大队为文昌村至今。2001年12月,划归梅家坪镇。

富平市属于哪里(富平县地名释义)(8)

(编辑整理: 张小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