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西,那个全民诗歌的时代毕竟过去了。

当整个时代都被疫情肆虐,民众忙于抗疫之际,回忆已经不易,遑论留住什么。所幸,我们的诗人还在,诗人不死,诗歌就不会死,江门市的马文超算得上一个。

一本完整的诗集(如歌的行板马文超诗集)(1)

诗与歌相伴,是诗人便是歌者。这位为诗着迷数十载的歌者,就这么一路诗歌行吟,从诗人一夜爆满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一路唱来,唱到寂寞、多灾、多难的2022,尽管昨日不重来,但他始终在那里,眺望窗外星空,活在永远的诗歌年代。别你以后,依然有着童话故事里的海螺,还可以与月下的李白穿越一轮明月两两相望,还可以在南国的侨乡,怀念记忆最深处的怀念。

一本完整的诗集(如歌的行板马文超诗集)(2)

这座精神的堡垒,在过去和以后的岁月里,都不会被时代攻破,这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制高点,诗人马文超的热情和冷静的力量,放置在一个“没有诗歌的时代”里,对比着时光的流逝、社会的变迁、诗歌的失落的感伤,那些至情至性的诗作,依然散发永恒的光彩。

一本完整的诗集(如歌的行板马文超诗集)(3)

诗人马文超笔耕数十年创作了上千首诗词作品,而今精选300首结集在此出版,于诗歌岁月而言,固然是以一位从诗歌燃情岁月一路走来的“老将”,尘埃落定后回望来时路的角度,去总结诗歌从三十年河东到三十年河西的岁月流变。于马文超本身而言,也是取一片生命中的清澈与澄静、让那些“最原初的”感动,就像我们在深夜回想初恋情人,迫在眼前,宛如当时。又或是一次再出发,以一位诗者的未完待续,朝向尘土大地发出呐喊,并背负着诗歌的过去与现在,继续向前行。对于这样的人,我们愿意继续称之为“诗人”,真正意义上的诗人,时代的歌者。尽管诗人这个词已被世事虚化而后异化了,虽然有人称“不要叫我诗人!”但这样的人与诗,却依然见证了诗人的存在与存在的价值。这样的存在与见证,即使放在时代的苍茫与喧嚣中,也依然灼灼其华。

一本完整的诗集(如歌的行板马文超诗集)(4)

在数十年的诗意人生中,马文超那浅浅悠悠、简洁隽永的墨迹下,既有个人化的抒情追忆,又有生活陈迹残影的回味,看似一个人的记忆,却也是一个剧变时代的声音、色彩、世相的生动描述。真正的诗人是与他那个时代一起成长的。因此,在那些毫无造作的自然喷涌中,也包涵他对人生的感悟、事后反观那个时代的洞达与睿智,当然还有挥之不去的伤痛。从知青、工人到财税干部,从政府公务员到企业上市专家,经历变了,那个诗人还在行走于时代的城镇与村庄,崛起与废墟之间。经历种种,甚至可能包括诗歌与沉沦,然后将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用诗歌传唱,始终不变的,是对于诗歌和生活的赤子之情,文字因之动人,诗情因此隽永。

一本完整的诗集(如歌的行板马文超诗集)(5)

而这样的坚毅放在今日,却越发显得有些另类。当人们口中诗人们变得成熟了,不再冲动了,理想主义被风吹散,“个人”、“中年”、“私密”、“梨花体”、“下半身”粉墨登场,谁还在如此老土的写旧体诗词?谁还在这样不懈地坚持?

当简单道理被时代的喧嚣异化,人们仿佛已听不到诗歌中真实的声音。谁还在顽固地摸索?谁还在执意地凝望?

当诗歌语言更为娴熟、形式更趋精致,却惟独读不到心时,当越来越多的游戏之作、部件式组装、流水线产品充斥这个江湖。谁还在往返地追寻?谁还在固执地温暖世事与人心?

在一个人人擅攻的时代里,要写一个守字,太难了!

马文超写成了。

所以在他的诗词中,没有生造词藻,只有为真实的记忆与感怀找到寄往的所在。如他在本精选诗集中的:“农友情”、“海南梦”、“崖门怀古”等等。在记忆与感怀之前,以诗或词记录最鲜活的生命过往,以及这个红尘的来去。诗人以文字传名,诗歌以深情记世。马文超的诗文,并非列传,也非本纪,只是把那几十载的风路历程和绵长情感收录,去献给诗的将来。坚守绝非无用,情切绝非轻浮,问题只是,经过长久的迁徒,我们遗忘了坚持的真含义。

诗若有心,当为此生情。人间的辗转变幻莫测,辗转在诗词的前世与现世间,为诗心的存在与泯灭雕刻细节。时代走得太快,一切生猛异常,我们有时却希望一切快些结束,让那些繁荣的、富裕的、疯狂的、欲望的一切都成云烟散落、走进幽乡,可世界终究向前,人心始终浮沉,这些设想是那么不切实际的奢望。所幸,我们还有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国粹:诗歌,让匆忙的时代行慢片刻,停下来驻足片刻,且听诗人诗一首,看诗人词一曲,读马文超,让笔者心生此向往了,你呢?

那些号称世上已无诗的人,请读马文超这本诗集,那些依然信诗的人,也请读此书;那些活在现世风尘中的人,请你也读此书。因为你们都会有所得。这样的留驻,不为缅怀、不为沉溺,只是为诗。且止息争论,向着诗歌来的方向保持静默。祈愿失落的可以再找到,离开的可以再回来,诗歌的时代虽已离开,却仍和岁月同在,归去来兮,见证彼此。

传说世界一角有两支川流,左为忘川,右为记川,喝了忘川水则忘前世今生,喝了记川水则记起一切。这本诗集于诗歌而言,是忘川还是记川?取决你如何去读,如何忘,又如何去记。马文超一定是喝过记川水,所以他依然记着诗的晶莹春雪、情花开放。

一本完整的诗集(如歌的行板马文超诗集)(6)

让我们忘却,让我们记忆。让我们在忘川与记川中,去回想那句老土的句子:“诗歌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以及那个在记忆中变得老土的时代。让我们在一个抒情与感伤正在被解构的时代,依然随着马文超一同去抒情,并且感伤。让我们继续相信并永远相信——诗歌依然是这个时代的滋养。我们还无法肯定,复杂的诗歌境遇如何重新确立方向,诗歌如何重获当有的尊敬,我们能不能让这生命的写作远离被遗忘的命运。但马文超这样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永远值得尊重并永远有意义。

真正的诗人,活在诗中。真正的好诗,活在作者的生命里。马文超用他数十年证明了诗人的尊严与价值,这本身就是一种诗意,而这诗意,就在他的诗里。笔者无意罗列他的诗句,或者作者的生平风骨,因为这些也尽在诗里。而若能以前文道出,诗人为何而诗,那么我们方能更好地理解诗歌与诗人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顿挫与奋起,怎样的沮丧与希望。他又如何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个诗歌火红的岁月起行,从往年的喧嚣到冷清淌过,继续于今日的争议与纷扰中前行,继续在诗人的前行中完成诗的前行。

那个诗歌的时代,终究过去了,但诗人还在,所以一切可以再重来。时代的改变与改变的速度,永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坚守所以可贵。马文超所以可爱。因为时代的流变,诗人脆弱;因为经历了这一切,他们坚强。读马文超这部“岁月如歌”诗集吧,每读一首,便是对诗

歌的祝福,祝福诗歌,就是祝福这个时代,也就是祝福我们自己。是为序。

【郭 军 :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品牌研究会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