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不好的人都喜欢说什么(往往人品很好的人)(1)

文/木盈公子

霍普斯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语言是思想的图像和反映。”

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总是将“我不过随口一说”、“一句话而已有必要那么较真”挂在口边,借此来掩饰自己行为上的缺陷,但语言真的只是累瓦结绳,真的苍白无力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但一句语言如果噪声很大,就不是好语言,而如果一个人,总是说噪声很大的语言,人品就一定值得考量。

使用者塑造语言,同时语言也塑造使用者,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个人品很好的人,往往说不出“这些”话。

人品不好的人都喜欢说什么(往往人品很好的人)(2)

一:道德绑架的话

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

“我是为了你好。”

“拍电影赚了这么多,怎么不多捐一点。”

“不转不是中国人。”

……

很多人对道德绑架深恶痛绝,但究竟什么是道德绑架呢?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然而不同人、不同时代、不同情景中的道德,其实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难将道德真正规范化。

而所谓的道德绑架,就是指在舆论的重压下,被迫履行披着道德外衣,却与道德无关的行为。

人品不好的人都喜欢说什么(往往人品很好的人)(3)

如何判断对方是在规范道德,还是假借道德之手,行绑架之恶呢?凡是以牺牲他人利益,且没有任何正当理由,逼迫他人作出让步的行为,就是道德绑架。

除在法律的范畴外,社会中的“正当理由”其实也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不正当理由”却很好分辨,而道德绑架中最常见的“不正当理由”,就是拿结果去倒推过程。

比如“你那么有钱,多捐一点怎么了?”这句话就是典型拿结果去倒推过程的道德绑架,有钱就应当多捐款吗?又或者说有钱的必然选择就只有多捐吗?

人品好的人说不出这样的话,因为他们深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能,勿责于人的道理。

人品不好的人都喜欢说什么(往往人品很好的人)(4)

二:无事生非的话

什么叫无事生非?无缘无故找岔子,纯心制造麻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杠精”。

这类人一开口就是在否定他人,坚持认为他说的才是真理,别人的都是谬论,经典语录如“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这么觉得吗?”——不管对方说什么,先否定再挑刺,最后凸显自己的优越感。

杠精们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而且对观点有着一套自己神奇的逻辑,比如:

对方:我昨天领养了一只小猫。

杠精:你对你爸妈有这么好吗?

就像喜欢道德绑架的人喜欢披着道德外衣,杠精们看上去严肃、正义,他们一本正经地说出自己的观点,仿佛真的像提意见一样,但往往他们的观点跟问题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他们的主要目的只有一个:恶心他人,彰显自己的优越感。

人品不好的人都喜欢说什么(往往人品很好的人)(5)

别说人品好的人,正常人会说出这样的话吗?不会,正常人永远会先倾听,然后表示认同,再说出自己的观点,不否定前者,不哄抬自己的身价,就事论事地提出意见。

前段时间十分流行一段话,“特别喜欢一类人,他们的知识储备和信息密度都远远高于我,但依旧会乐此不疲地听我讲没营养的废话,会耐心纠正我的错误,又不会让我感到自卑。这种人温柔又博学,好像我命运中的天使,给我力量,把我拉向光芒。”

给我力量,把我拉向光芒的,不是他们博学多识的眼界,而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尊重,愿意倾听的温柔。

人品不好的人都喜欢说什么(往往人品很好的人)(6)

三:假大空的话

什么叫假大空的话呢?就是只谈方向,不谈细节的话,它们往往无聊、琐碎又虚伪,用我们常说的话来说,就是瞎扯淡。

什么样的人喜欢说假大空的话呢?喝醉的人。他们满脸通红,一身酒味,借着劲头大声而张扬地拉着同伴推心置腹,为什么局限于“喝醉”呢?因为在清醒时刻,就连他们本人,都无法真正认同自己的这套说辞。

那是怎样的一类人呀,想要赢取尊重的人,对现状不满意的人,只寄希望于道理而不肯努力的人,无法接纳自己的人、浮于表面的人……

可悲吗?其实并不,明明做不到却偏偏吹嘘自己大权独揽,明明不是自己办好的事却还要邀功请赏,从本质上来说,他们就是为了表现自己,担心自己被忽略被冷落所以疯狂地寻找存在感。

人品不好的人都喜欢说什么(往往人品很好的人)(7)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们认为,若自己说的话超过了所做的事是可耻的,所以才会有刘备对马稷的那句评价,“言过其实,不堪大用。

想要得到别人的肯定有两种办法,一种是自己本身做到优秀,一种是让别人以为自己很优秀,喜欢说假大空的人就属于后者。

虽然对方会因为不了解而对他们所说的话信以为真,暂时获得别人的赞赏和肯定,但回归现实后,这种假象就会被无情戳破,而这其中最可悲的,不是自己骗自己,而是他们骗自己的同时,清醒地知道自己说的都是假的。

人品不好的人都喜欢说什么(往往人品很好的人)(8)

语言是联结个人与环境的重要工具,使用者塑造语言,同时语言也塑造使用者,这种“塑造”是可以被看见,被感受到的,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它们能体现使用者目前的身体状况,以及品质面貌。

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曾说过,“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感谢,即使碰上坏事、遇到灾难,也要心存感激,说声谢谢。”

这不是鸡汤,因为他深知语言和使用者之间的影响是双向的,心里想什么,嘴里才会说什么,同时,嘴里说的,也会影响到心里的想法,所以,不要再安慰自己只是“随口一说”,也不错误认为对方是“刀子嘴豆腐心”,审视自己的语言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人品不好的人都喜欢说什么(往往人品很好的人)(9)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