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三街(gai)是成都最魔性的地方之一。

三街的一天,从早高峰的第一趟地铁到站,三街er从A口涌出的瞬间开始。

早上的A站口,两种人生意最好,一是摩的师傅,二是卖花大妈。前者用速度与激情,带你挑战50-200元的迟到罚款;后者为你疗早起的伤,唤醒做人的希望。

同一段路,同一个摩的师傅,价格波动从5元到8元,高低全看师傅心情和临迟到的时间。

一大早跟摩的讨价还价,是三街er和命运的第一场博弈。

成都打工者的真实生活(在成都有一种打工人)(1)

在三街,时间就是金钱,

交易无处不在,比如摩的师傅背上。

by:车厘子

高阶的三街er,在地铁上晃眼一瞟,就能知道哪些人会和你一起在三街下车,这是同处一个命运共同体内,对彼此气质的相互感应。

如果非要把这种气质,言简意赅地概括出来,那可能就是,丧。

三街有一个独特的现象,推电三轮卖花的人,比卖水果的多,生意也不错。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三街特有的浪漫,也可能是因为常年在地铁来回,在格子间战斗的三街er,更需要色彩和花香,滋润干燥的灵魂。

成都打工者的真实生活(在成都有一种打工人)(2)

by:三分甜

前往三街的车厢里,混杂着似醒非醒的瞌睡、起床气、寸步难移的社恐感,一站又一站加入的人,像汹涌波涛,把你推往车厢深处,如燎原野火,燃烧在情绪崩溃的临界点。

每个人的身体,变得像泥鳅一样柔软和顺滑,情绪却变得紧绷和僵硬。

成都打工者的真实生活(在成都有一种打工人)(3)

限流栅栏的山路十八弯,

让你像钻迷宫的小白鼠一样原地打转。

by:车厘子

早高峰的火车南站,是三街er的修罗炼狱,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打工人,汇聚在这里,再一路南下,声势浩大如泥石流。

有人鸡贼地发现,往北反坐两个站更容易上车——不过,越来越多的人掌握这个技巧后,反坐的站点也随之增加,以后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从火车南站去三街,需要到升仙湖上车。

三街er们的内卷,从火车南站开始。

成都打工者的真实生活(在成都有一种打工人)(4)

多数时候,车厢里是安静的,90%的人戴着耳机,盯着手机,通过音乐、小说、短视频、开心消消乐给自己做心理建设,以面对即将在三街展开的今日份磨炼。

偶尔也有几声争吵打破这份安静,原因大同小异,要么挤了不该挤的人,要么碰了不该碰的部位,吵归吵,极少能真打起来,因为场地的确施展不开。

很少有人去劝架,因为大家都知道,在三街的出站口,他们终会相逢一笑,尽释前嫌。这种大度和谅解,源自对共同身份的理解,三街er。

成都打工者的真实生活(在成都有一种打工人)(5)

by:车厘子

在前往三街的地铁上,你常被迫旁听一些电话会议:新产品上线、研发进度、测bug、改需求、海报Logo……

接电话的人,表情焦躁愁苦,语气却平静友好,两者无缝衔接,不动如山。

如果奥运会有情绪管理的比赛,三街er们都能拿金牌。

成都打工者的真实生活(在成都有一种打工人)(6)

最近有个新词,叫“乙里乙气”,指当乙方久了,气质也不自觉变得卑微起来。三街er对情绪的管理技巧,源自从乙多年的修炼。

三街的500强企业不少,每次拍城市宣传片,都有无人机在上空悬停,专拍那几个大Logo。顶着“科技”头衔的大大小小公司,在这里也是如过江之鲫。

成都打工者的真实生活(在成都有一种打工人)(7)

by:三分甜

但是,大多数三街er干的活,跟科技都不大沾边,无非是修代码、改文档、画图、切海报、填表格、做销售……

从来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三街的未来,全靠我们乙方自己。

在三街待久了,随着“含乙量”增加,你会从一名普通的乙方,修炼成太乙真人。

TIPS:如何测试你的“含乙量”?

打开微信,在聊天记录搜索:“嗯嗯,好的”,出现频次越高越乙。

其它关键词还有,“收到,谢谢”、“老师您稍等”、“随时联系我”……

成都打工者的真实生活(在成都有一种打工人)(8)

一个“好的”不够,两个才算标准

三街er使用频次最高的表情:

成都打工者的真实生活(在成都有一种打工人)(9)

成都打工者的真实生活(在成都有一种打工人)(10)

成都打工者的真实生活(在成都有一种打工人)(11)

成都打工者的真实生活(在成都有一种打工人)(12)

成都打工者的真实生活(在成都有一种打工人)(13)

三街er使用频次最高的标点:~

一套三联:嗯嗯~好的

成都打工者的真实生活(在成都有一种打工人)(14)

收到~谢谢

成都打工者的真实生活(在成都有一种打工人)(15)

老师辛苦了~

资深的三街er,都有随手消灭未读小红点的强迫症,尤其是当它来自工作群和客户。

一旦小红点存在超过3分钟,就会自动激活“不好意思刚刚”模式,在诚惶诚恐中尽显乙方本色。

成都打工者的真实生活(在成都有一种打工人)(16)

对接群里来了张新面孔,寥寥几句话,三街er就能敏锐地判断出他是真甲方,还是刚刚翻身上岸的乙方。

甲方:

“你们只做了一稿啊?”

“文件啥时候给到?”

“财务最近忙”

“好”

刚刚翻身上岸的乙方:

“需求发您邮箱了,请注意查收”

“辛苦了”

“好的”

一位三街er说,她最怕甲方突如其来的客气,一次项目黄了,一次尾款没收回来,“甲方态度好一点,我就怀疑他要跑路”。

乙里乙气,是三街Style的外在气质,也是精神内核,网上买衣服,店家发错货,本来是找店家扯皮,对话一展开,就成了这个样子:

成都打工者的真实生活(在成都有一种打工人)(17)

自觉排队,也是三街Style的一种。

坐车排队、乘电梯排队、订会议室排队,吃饭排队,耍朋友结婚也排队。

愿意为吃饭排队的成都人,大多因为口味;而愿意为吃饭排队的三街er,大多是因为不排队就没饭吃。

三街方圆1公里内:有8家全家、8家红旗、8家711,2家麦当劳,2家肯德基,10家乡村基,若干家猪脚饭、冒菜、云南米线、兰州拉面、重庆鸡公煲、黄焖鸡米粉……即便如此,也难以抵挡午餐时间,饥饿的、浩浩荡荡的三街er大军。

三街的小店看似种类繁多,口味都出奇一致:不好吃,也不特别难吃。

如果你在自媒体上看到一篇《天府三街美食攻略》、《天府三街必吃的x家店》什么的,不用怀疑,作者肯定收了钱。

成都打工者的真实生活(在成都有一种打工人)(18)

三街er午餐的港湾。

by:三分甜

有人奇怪,三街有些店,开了两三年了,味道没一点长进,甚至越做越难吃——其实这很好理解,换了你开店,不管做成啥样,每天中午都能排满,你也不会有改进的动力。

轻松挣钱,快乐做人,不好吗?

换个角度,能冒着30多度高温和太阳暴晒、高空坠物的危险,在露天坝的塑料凳上吃得谈笑风生的三街er,连中暑都不怕,难道还怕食物中毒?

三街er的求职标准里,公司有没有食堂,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一句“不好意思我去食堂了,再晚点菜就少了”,就是三街最大的凡尔赛。

成都打工者的真实生活(在成都有一种打工人)(19)

by:三分甜

在三街,常有这样的都市传说:

信了“生活节奏慢、活少不加班结婚早”的邪,从深圳来到成都,在三街上班的程序员,干了半年,回深圳养老去了;

某人因喜欢大熊猫来到成都,在三街工作,一年过去了,没见过大熊猫,自己成了熊猫……

成都打工者的真实生活(在成都有一种打工人)(20)

by:三分甜

之所以三街是成都最魔性的地方,因为从外在、气质、内核,它都不像是成都,更像是北京的后厂村,或是深圳的南山区。

从街上行色匆匆的年轻人,从彻夜亮灯的办公楼,从晚上10点打车排队50 的叹息里,你可以看出它们如此相似。

晚上十一二点,成都夜生活已过半,在三街上,你会见到许多刚结束工作的年轻人,离开办公室,走在回家路上。

他们的身上攒着劲,眼里闪着光,因为他知道,不管多晚,总有一个人在街的尽头等他回家。

没错,那个人就是摩的师傅,或卖花大妈。

来源 | 天府最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