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与其他几个古国不同,中国是唯一5000年文化历史绵延不绝的国家,其他三国也只是存在历史书,文献记载中。

其实中国历史上也有几次比较危险的时候,比如五胡乱华、宋末元初、明末清初还有就是近代,每当这种最危险的时候,总是会有人站出来,用他们的脊梁骨撑起一片天,用他们的血肉筑成人们心中的丰碑。识时务者为俊杰,但总有些俊杰内心坚定,矢志不渝的为了心中的道义,为了家国,为了天下而奋斗终生,成了世人心中那永远飘扬的红旗。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几首读完让人肃然起敬的古诗,每一首都是豪气干云,朗朗上口,气壮山河。

豪气干云的意思解释(6首豪气干云的古诗)(1)

01

《寒菊 / 画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字面诗人高度赞美的菊花高贵的品格,赞美菊花不与百花齐放,独立寒秋,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同时也表达出了自身的一个愿意,不愿意与人同流合污,要做一个清白的人,要保持骨子里的高傲。郑思肖,宋末诗人、画家,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宋朝已经灭亡,所以他原名之因,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现在我们了解他,大多是因为他画的兰花奇绝,露根而不见土,其实就是故土沦丧的表达。

豪气干云的意思解释(6首豪气干云的古诗)(2)

02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都说良禽择木而栖,但中国历史上正是有很多“不识时务”的俊杰选择忠于祖国,忠于道义,才使的中国文化生生不息。南宋祥兴二年(1278),蒙古大军围困南宋军民于崖山,崖山形势危如累卵,但南宋军民在张世杰、陆秀夫等人率领下誓死抵抗。蒙古人见久攻不下,便押送被捕的南宋丞相文天祥阵前劝降,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这首诗最后两句壮语更是感召了后代多少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

豪气干云的意思解释(6首豪气干云的古诗)(3)

03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大明于少保从少年时期就刻苦读书,志向高远。他敬佩仰慕文天祥的气节,悬文天祥像于座位之侧,希望成为和他那样的人。踏入仕途后更是不畏强权,他忧国忘身,勤政爱民。土木堡之变后,京师危急,于谦痛斥逃跑派,力主抗战,在军民支持下取得了胜利,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但他这么做也得罪了很多权贵,所以英宗复辟后,于谦为了天下大局为重,个人安危为轻并没有阻止,被赐死。抄家的时候发现于谦家里别说金银财宝了,甚至连一点多余的钱财都没有,唯一值钱的就是朱祁钰赐的蟒袍和剑器,也真正做到了“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豪气干云的意思解释(6首豪气干云的古诗)(4)

04

《别云间》

明末·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这首诗是一位17岁的少年将军留了的一首绝命诗。夏完淳,抗清志士,又是一位杰出的少年诗人。南明弘光政权灭亡时,江南许多官僚士绅纷纷向清军下跪求生,但年纪轻轻的少年夏完淳却与父亲夏允彝、老师陈子龙一道,毅然奋起抗清。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因寡不敌众,夏完淳被捕。在面对清庭威逼利诱之下,少年誓死不屈,视死如归,写下了这首诗明志,在临刑时更是直立不跪,威武不屈,死时年仅十七岁。

豪气干云的意思解释(6首豪气干云的古诗)(5)

05

《狱中题壁》

清末·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用洋枪洋炮打破了中华的隔绝状态,中国也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时全国上下都力求变法图强。光绪二十四年,光绪皇帝实行变法,谭嗣同等人奉诏进京,参与新政变法,但短短百日,变法就失败了,史称“百日维新”。参与变法的人被大肆被害,谭嗣同不愿出逃,甘愿为变法流血,并放豪言“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乏,请自嗣同始。”这首诗就是他在监狱中所作,。短短二十八字,表达了对维新派人士的思念和期待。后两句更是抒发作者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雄心壮志。

豪气干云的意思解释(6首豪气干云的古诗)(6)

06

《出塞》

清末·徐锡麟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首诗是1905年革命志士徐锡麟经山海关至奉天,而后沿着国境线绕道西北,游历边境,当时日俄两国为争东北权益,在我国东北爆发战争,作者见后有感而发写下的。徐锡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出生优越但矢志不渝的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1907年率领学生军起义,攻占军械所,激战4小时,失败被捕,次日慷慨就义,直到最后一刻也在践行着为国死的事情。这首诗最后两句也激励着多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

其实读诗也是读史,史海浩瀚,史书记载的肯定没那么全面,有很多历史书没记载人和事,我们能从诗中去感受。诗歌,其实也是历史的血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