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主的公众号怎样运营(公众号和号打通图文内容视听化)(1)

“老师开播了,有空的同学进来聊聊天,领红包转发老师的直播间至朋友圈……”。

每天晚上8点,视听观察关注的微信公众号大V社群里,总能收到这样的信息,一如直播平台里准时准点的开播提醒。

打开朋友圈,陆陆续续有好友分享该场直播。凭借此前微信公众号沉淀的粉丝,该微信公众号大V的观看人次达到30万。

由于这位老师属于行业资深人士,直播里不少老板、高管予以支持。虽然比不上大主播们直播间里的一掷千金,一场直播下来,收入在18万左右。这是日均水平,实质上已经要比单纯做微信公众号收入更高了。

可以这样理解当前被切割的支离破碎的直播市场:垂直直播平台吸引垂直直播用户(如游戏、电商)、短视频直播平台吸引短视频用户和泛直播用户(如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直播辐射的是熟人社交用户及粉丝用户

目前微信日活10亿,可以说基本覆盖了国内所有上网的网民。尽管上文所说的三种不同类型直播吸引的粉丝群体不同,但是巨大的用户体量使得三者之间用户也必然存在重合。在用户时间和消费有限的前提下,微信这一套操作从直播市场切走蛋糕。

以为主的公众号怎样运营(公众号和号打通图文内容视听化)(2)

对于短视频和直播这块互联网领域最大的肥肉,一向克制的微信在动作上还是表达出了渴望。

微信先是与第三方直播平台在内容上进行合作,礼物功能打通;随后视频号和直播来袭;如今公众号从图文切入直播加入微信视听生态,公众号作者鼓励粉丝在朋友圈分享其直播间。

在接入三方直播、开通视频号以及重新做直播平台招募新主播后,微信还使出了大招——公众号和视频号打通,视听、图文内容立体化切换至此,直播市场也迎来了强大的新玩家——微信,知识直播成新的直播热点。

以为主的公众号怎样运营(公众号和号打通图文内容视听化)(3)

基于“熟人”的公众号直播

关于直播为什么能够令观众有沉浸式体验?此前较早进入直播领域的六间房创始人刘岩曾谈到过:

秀场直播非常符合人性和具有生命力,吸纳了30岁到50岁这个阶段的人群,他们有时间和精力在匿名社区里经营比现实生活更大的威望和存在感。

这一匿名的威望和存在感在游戏直播中也同样适用。

所以此前对于微信为什么在直播上一直在探索,有行业人士认为,熟人社交天生不适合做直播。没有人希望自己被“熟人”发现在看游戏、妹子等等过分娱乐的内容,以及为这些直播付费很可能导致各类社会问题、个人对外人设的坍塌。

以为主的公众号怎样运营(公众号和号打通图文内容视听化)(4)

公众号、视频号被打通

但是,如果内容改为知识直播呢?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各大直播平台、短视频直播平台其实早前都存在知识直播的板块,涉及教育、生活常识、正能量等。点进去观众寥寥无几,纯粹是因为平台对内容有需要,赔本赚吆喝的买卖。用户需求决定了观众不会青睐这些内容。

以为主的公众号怎样运营(公众号和号打通图文内容视听化)(5)

知识直播的这块短板正好被微信和知乎所捡起,如今由微信的公众号直播发扬光大。

其中,微信拥有成熟的收付款系统、庞大的活跃用户群体和稳定的直播功能,让公众号直播拥有优渥的先天条件。因而不难理解为什么短期内,我们的朋友圈迅速被公众号直播占领。公众号作者们乐此不疲,从图文内容转向视听内容。

不过对习惯了图文的作者来说,视听毕竟是全新的领域。也有微信公众号作者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准备放弃。

某互联网大V匿名向视听观察表示,还是有一定困难的。直播让微信公众号作者走到台前,以往一篇图文的内容在直播讲解中未必能支撑整场直播,直播时长有限。

干讲或互动为主又不够深度,与观众对知识直播的需求不符。对于微信公众号直播这一功能,他选择玩票为主,没有抱太大希望,随时可能放弃回归图文。

以为主的公众号怎样运营(公众号和号打通图文内容视听化)(6)

从公众号切入直播有哪些优点

自去年以来,除了部分非常专业的公众号和内容作者,公众号的打开率就有下降的趋势。其实也可以理解,越来越多用户习惯了短视频、直播的内容输出模式。相比之下,阅读图文真的是“太累了”。

内容打开率的下降,带来的是微信公众号作者收入的下降。去年的作者们,有过是否需要转型的迷茫期。如果跟风转移至抖音、快手,等于放弃原有基础重新创业。

视频号和公众号同出微信一门,却没有在粉丝数量上没有与公众号打通。即使一部分粉丝存在于微信社群和朋友圈中,也没有完全覆盖,仍然需要从零累积。

如今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打通,直播功能开启,及时为公众号作者们点明了一个存在可能性的方向。这是公众号作者陆续开播的重要原因。

以为主的公众号怎样运营(公众号和号打通图文内容视听化)(7)

公众号直播的入口提示明显

公众号直播继承原有粉丝,在订阅号上会有明显的开播提示和置顶的直播入口。

对于关注很久的账号,粉丝们对作者的真实形象究竟是怎样的人往往具有极大兴趣。熟人更不必提,捧场和分享是日常。

有公众号作者表示,开播后除了社群里活跃的用户,连很久不说话只是关注的老粉丝也陆续回归来到直播间看看,想要交流一番。

这部分粉丝关注公众号的原因可能就是某一天的某一篇图文内容打动了他们,随后便沉默在用户中。公众号直播的开启,让这部分用户抢先回归。

在变现上,公众号作者直播没有任何冷启动期的问题。有粉丝基础,部分公众号在图文期间就有大量愿意消费的用户和投放方。

微信公众号后台运营和沉淀,早已对用户有了精准的评价和定位。公众号作者在准备直播内容的工作上不需要太多担心,还可以将准备转投其他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品牌方拉回微信里。

此外,原本就具有一定收益的公众号作者没有太大变现压力,不同于背负流水压力的主播们。他们得以在直播变现中有更多试错空间,在直播里也更有底气。

以为主的公众号怎样运营(公众号和号打通图文内容视听化)(8)

公众号作者如何在直播中走得更远

当然,关于直播这件事,有人认为很难,就有人认为简单。不过总体来说,如果是个体去做,确实会很困难。

直播非常考验人的毅力。在传统的直播内容中,90%的新主播,放弃的原因都是因为很难坚持下去。在直播行业里,只要能够保证坚持直播,就成功了一半。

好在公众号作者还能通过更为简单的图文维护粉丝,不一定需要高强度的直播以维护粉丝。这也提醒公众号作者,如果没有完全的把握,就不要培养读者对视听内容的过度依赖。

以为主的公众号怎样运营(公众号和号打通图文内容视听化)(9)

另一方面,术业有专攻,不妨把专业的事让给更专业的人去做,能适当减轻负担。

直播不是最早可以单打独斗的年代。即使是内容最为简单的秀场直播,如果想要内容表现出众,其背后的呈现也需要一整个团队的配合。知识直播这类“高质量”的内容直播则更甚。

当然,既然微信给出了视频号、直播、图文联动的这样一个内容立体化矩阵,前期必然会蕴藏巨大的红利。

能否借公众号与视频号打通的窗口期,一改微信公众号的颓势,挖掘出微信流量的新金,就看作者们后续的毅力与表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