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辉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古诗是唐朝大诗人王维在重阳日所作,早已编入小学教科书。

从王维的诗中可以看到唐代重阳节至少有两个风俗:登高、佩戴茱萸。诗人把相思与登高并举,意义更加深远。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刘歆《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宫人贾佩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重阳节”之名始见于三国时代。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描述重阳节:“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晋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足见在魏晋时期已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南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宴”。

据记载,正式将农历九月九日列为国家认定的节日是在唐德宗李适年间。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周密《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

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清代,风俗依旧盛行,当时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重阳节古人有什么风俗(古人眼中的重阳节)(1)

资料图,由CFP提供。

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融合了众多民俗,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西汉戴圣《礼记·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据文献记载,古人对山既敬畏又充满崇拜,“登山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开来。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又称菊花节。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晋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明文森《九日》:“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遍插茱萸、逐风避邪。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晋周处《风土记》:九月九日,律中无射而数九,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当此日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恶气而御初寒。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茱萸也可入药,具有明目、醒脑、祛火、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则记载了一段关于佩茱萸的故事:说是有一个叫桓景的是汝南县人,他的父母因所在地突然发生瘟疫而双亡,所以他去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他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天,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了,你可以回去除害。”并给了他一包茱萸叶子、一瓶菊花酒,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九月九那天,他带着妻子儿女、父老乡亲登上附近山顶,把茱萸叶分给大家随身携带,瘟魔则不敢近身。又倒出菊花酒每人喝一点,避免染上瘟疫。他和瘟魔摶斗,最后杀死了瘟魔。从那之后人们就过起了重阳节,有了重九登高佩茱萸的风俗。

宋代的人生活比较豪放,重阳节这天登到高处就在高处进行宴会,把酒言欢。宋吴自牧著《梦梁录》记载: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以消阳九之厄。

明代重阳节过得也很雅趣,达官贵族们这一天登高还带着茶炉子、餐具和酒具野餐。在明代登高不一定是高山,登比较高的佛塔和高的楼阁都可以,登高在明代似乎已经形式化了。明刘侗、于奕正同撰《帝京景物略》:载酒具、茶垆、食榼,曰登高。香山诸山,高山也;法藏寺,高塔也;显灵宫、报国寺,高阁也。

重阳节到民国时,已经淡化了许多,民国潘宗鼎、夏仁虎《岁华忆语》只是说南京人在九月九日这天要登高,流传上千年的宴会及野餐没有记载。李琮的《民国风俗》一书中也没提过重阳节的民俗。重阳节从民国开始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明姜准《岐海所谈》记载:重阳,俱往登高。携觞者罕。《弘治温州府志》《嘉靖温州府志》均无记载。《万历温州府志》仅记载几字:重阳,登高。《隆庆乐清县志》记载:重阳,登高,作糕食之。

温州民俗专家叶大兵先生考证:温州地区重阳有登高与作糕等之俗。宋王十朋《五日》诗云:载诵觞黄菊,登山臂柴茱。重修汝南书,灾厄至今无。据悉旧时,温州各道观,还有拜“九皇福”的习俗。青年中则有约集9人,拜神订盟,结为兄弟,甚至醵资购置田地,照年龄长幼,轮值收租办祭,叫做“登高福”,也叫“九人福”。“九人福”是不是现在“盟兄弟”的前身?

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古老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古老的文化又焕发出青春。

赏菊沿习下来并经久不衰,而插茱萸或佩戴茱萸则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只能在古诗词中寻觅了。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