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已无隐士(有老皆寿如南山)(1)

作者:高秀花 题字:专 恒

旧社会,大多数女性没有社会地位,山东农家女子在家里也不上桌,唯一的作用是生孩子、干家务。嫁个厚道人家,公公婆婆不虐待,丈夫把媳妇当人看,生儿育女,孝敬公婆,劳累一辈子,也值得。不少女孩子从小到大,从来不过生日,因为一是重男轻女,二是家里穷。茂腔“小姑贤”里有一句台词:“千年的大道走成河,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只有自己当了婆婆,当家做主了,才有了地位,能给自己过个生日。

我做姑娘时,家里一直给我过生日,一般吃面汤。出嫁以后,婆婆家都不过生日,过了十多年,分家后才过上生日。农历正月二十六,我过生日,早上小米稀饭,中午白菜炒猪肉作卤子,吃手擀面汤。三个孩子过生日简单,早上小米粥、一个鸡蛋,中午手擀面,菜是猪肉卤子,孩子的父亲也是这样。全家人吃顿面汤,就算庆祝生日了。

一九九七年以后,到北京看孙女,基本年年过生日。有时候孩子们回不来,我们老两口就自己过,他们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后来,三个孩子都有了房,安家乐业,丰衣足食。只要知足,就是小康。我们老两口,也苦尽甘来。我十岁时脚上落下冻疮的病根,伴随四十多年,一个冬天犯好几回,用热水烫几次才好。每年来京过冬,楼房里有暖气,冻疮一次也没犯过。

每年正月二十六,儿子们给我过生日,尽量约在双休日,早一天晚一天倒没关系。全家十几口人聚到一起,热热闹闹,其乐融融,多吃顿团圆饭。孩子们相互见了,喜不自禁,玩耍嬉闹。小孙子墨聪抱着他大爷的相机,大爷教他:“你看谁笑得开心、谁的动作大,就拍谁!”小孩取景按快门干净利索,拍了不少大头笑脸,成了实习摄影师,不知疲倦,满头大汗。

二孙女暖暖会弹吉他,和她爸爸一起自弹自唱经典民歌,大家也一起跟着哼唱。暖暖还画得一手好画,在全国比赛中得了一等奖,在美术考级中晋升到九级。大孙女藻藻画画也挺好,画什么像什么,画仙女像真的一样。小孙女灿灿画的卡通画发到微信上,爷爷以为是她妈妈下载的。

过生日多数在外面吃饭,花钱多,吃的少,就是省劲,不用洗洗涮涮。饭店一般送一碗面条,加个鸡蛋。生日蛋糕,是孩子们的最爱,一桌饭菜不如一个蛋糕更受欢迎,甜品总是讨人欢喜。

有一句谚语:“十年难逢闰腊月。”二〇〇六年开始,每年我过生日都在北京。到今年十六年了,正月二十六,只有二〇一九年和二〇二二年,遇上星期六,别的年份都赶不上周末。今年虽是周六,碍于疫情等原因,人员不齐,只有我们老两口,大儿子三口,小儿子一人,一共六个人,在新奥一家饭馆过了七十八周岁生日。过完生日,小儿子去忙了,我们五个人去奥森南园逛了一过晌。人齐了当然最好,不齐也没办法,人都拗不过年头。

老伴生日在九月初,这个时候,我们一般在老家,孩子往往没机会回来,我们两位老人自己过。早上小米粥,中午手擀面,炖个小鸡,做个鱼,老伴喝点小酒。有两次碰上国庆假期,孩子回来,一起过了生日。记得最清楚的一次,也是人最多的一次。亲朋好友来了二十多位,去一家饭馆,一大圆桌,菜很丰盛,喜气洋洋。其中老二一家和他岳父母去海边玩回来,一起参加,他岳父母给了我嫂子和我各一千元红包,我们回了米酒、小米和麦面。

我嫂子生日是五月三十,哥哥是八月十一,两人同岁,都是一九三八年生人,今年八十五虚岁。只要我们在老家,侄子都开车把我们拉去一起过生日。哥哥嫂子的五个子女,都带着家人,来给老人祝寿。大侄女红卫的儿子李杰见多识广、聪明能干,找了个好媳妇,两人当驾校教练,不到四十岁在胶州买了房。二侄女兴珍的儿子义鹏部队转业后娶的媳妇是眼科医生,女儿楚娟马上高考。大侄子广兴的儿子成敏是研究生,创业有成,在城阳买了房,生了一对聪明可爱的小姑娘。二侄子阔兴的女儿和儿子都是大学生,女儿高晗当教师,结婚后去潍坊一所学院工作,儿子成斌今年大学毕业。小侄子高健的儿子志远小帅哥,今年中考。

哥嫂四世同堂,全家人聚到一起,二十好几口。加上我两口,接近三十人,两大桌够盛的。每次饭菜都美味可口,每次蛋糕必不可少。去年,侄子们为老父亲过八十四岁生日,放了一支鞭炮,可惜我哥耳背,听不大着,看着也高兴。过生日要聚,平素想念了也要聚,年青时没觉得,人老了,爱挂挂老亲老友,半月二十日就想见个面。

大儿五一或国庆节回老家,都到东牟去看他舅和妗子。背着相机,拍全家福,也给各家拍合影。回去整理好,找网店洗出来,裱好,再寄回来分给各家。人在他乡倍思亲,恋恋不舍故乡情,传递相片是一种方式。我写陈年旧事,配上几张老照片,看着就像回到当时,感觉生动。

我和老伴一九六八年结婚,到二〇一八年整五十年。六十年代,没记得有结婚证,也没有合影照片。到五十年算“金婚”,大儿子要去影楼拍照留念,我没同意。当年唯一的合影是在七〇年,我们抱着八个月的大儿子在照相馆拍的。儿子也很幸运,留下了小时候珍贵的照片。儿子请画师仿照合影画了一张油画,只画我和他父亲,裱好挂在老家屋里。又翻拍了照片,弟兄三人每人挂一个在家里。

金婚日,我们全家出去吃饭,二孙女暖暖送我一个带寿字的水杯,四年了,我还在用。三儿子一家精心准备了贺词,由孙子向爷爷奶奶宣读《金婚贺词》:

“亲爱的爷爷奶奶,我代表姐姐们及在座的全体家庭成员,向你们的金婚表示衷心祝贺!五十年里你们在互敬互谅中建立了默契、兑现了责任,含辛茹苦地把我的大爷、二爷、爸爸抚养成人。你们不怕困难、努力奋斗,是我们晚辈学习的榜样。五十年的岁月,在你们身上雕刻出痕迹,挺直的腰板佝偻了,乌黑的头发变白了,如飞的步子蹒跚了,而咱们这个大家庭的亲情和幸福更浓厚了。也许我们并没有过得很好,还是让你们操心,但是我们内心阳光,满怀感恩,我愿意用最真诚的语言表达我们的爱。今天是个大喜之日,你们子孙满堂,全家享有天伦之乐!祝爷爷奶奶长寿安康,互敬互爱到永久!”

大儿子给父亲买了一台平板电脑,还买了一部新手机,大儿媳给了红包。有了小电脑,老伴的生活丰富多彩,每天都离不开它。每天看新闻,百度查字词、对联、书法、绘画等资料,在微信家人群看信息,和三个儿子联系互动等等,都很方便。电脑成了他爱不释手的宝贝,晚上拿到卧室去,早上睁眼就打开它。

七十四周岁,过了一个最有意义的金婚纪念日,这也是一个宝贵的“生日”。儿女能孝敬,老人最知足。

终南山已无隐士(有老皆寿如南山)(2)

2003年9月,老伴过生日,爷孙一起吹蜡烛。

终南山已无隐士(有老皆寿如南山)(3)

2006年2月,我过生日,大家一起吹蜡烛。

终南山已无隐士(有老皆寿如南山)(4)

2007年2月,我过生日,大孙女给我们切蛋糕。

终南山已无隐士(有老皆寿如南山)(5)

2011年10月,老伴过生日,二孙女小孙女给戴上头冠。

终南山已无隐士(有老皆寿如南山)(6)

2014年2月,我过七十岁生日,和孩子们一起许愿。

终南山已无隐士(有老皆寿如南山)(7)

2014年2月,我过七十岁生日,和孩子们一起许愿。

终南山已无隐士(有老皆寿如南山)(8)

2018年3月,我过生日,小孙女切蛋糕。

终南山已无隐士(有老皆寿如南山)(9)

2019年10月,老伴过生日,我们和哥哥嫂子在一起。

终南山已无隐士(有老皆寿如南山)(10)

2021年9月,我哥哥过八十四虚岁生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