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报教育在线讯 一年之计在于春。本周一,市教育局召开了2022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为新一年的教育发展定下基调与方向。伴随着新学期开启,岛城各校也要做出新的打算。青报教育在线近日采访中发现,这些关乎每个学子的新打算,不仅新意满满,更深意十足。

校长新年寄语新学期新计划(校长们有了这些新打算)(1)

本周岛城中小学开启新学期。

“抓教学”成共识

扩增优质资源、提升育人质量、增强服务能力,这是2022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的三个关键词,而会议又尤其强调教育教学质量,这是校长们的共同感受。“感触最深的就是,会议特别强调教育教学质量,要求聚焦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上来。这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在会上做了典型发言的青岛三十九中校长尹逊朋对青报教育在线表示。青岛高新职业学校校长孙洪传也有同感,“抓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我们一直倡导教育改革创新、提升教师育人能力、恰当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等,做这些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育人质量。”

校长新年寄语新学期新计划(校长们有了这些新打算)(2)

青岛三十九中学生进行海洋科考活动。

如何抓好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校长们已经有了具体思路。尹逊朋表示,青岛三十九中将在深化项目式教学研究实施上下功夫,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成效。“上学期期末全市统考,新高一学生的优生数比上届高一大幅提升!这离不开学校狠抓教学管理的原因。”尹逊朋表示,新学期学校还将继续推进精致管理工作,抓实教学常规管理,推进以问题为导向的集体备课、骨干教师示范引领的先行课、强化学生学法指导的深度学习、落实分层的作业管理等方式,初中还要抓好“双减”工作,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同时,作为教育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学校,学校将在学生培养中采取创新举措。

“校长是抓教学的第一责任人。”青岛一中校长严贤付表示,课堂是主阵地,听课就是校长抓教学最直接的方式。在他看来,“一线工作法”的要义就是校长要带头到一线,这样才能引领干部和教师研究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问题、人才培养问题、学习方式变革问题等关乎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严贤付还透露,新学期青岛一中将重点推进“强基计划”人才培养,全面推进强基课程的建设、教师队伍的建设、相关体制机制的建设,从而引领教育教学的高端突破。“这是一中需要的,同时我们有时机、有能力、有信心做好这件事!”

教师是提升教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平度一中校长苗清洁表示,学校将全方位多角度带动教师打破传统思维,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增强课堂实效,走内涵发展之路。青岛崇德小学张欣也表示,学校将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变革课堂流程,积极推进问题导向的教学和真实情景的教学,加强教学实践研究,着力推进教师队伍赋能工程,努力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双减”是重中之重

“双减”工作依然是重中之重,而落实“双减”,必须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系统提升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和课后服务水平。在新学期的规划中,“双减”是校长们志在突破的重要内容。

校长新年寄语新学期新计划(校长们有了这些新打算)(3)

青岛大学附属中学推进“四动课堂”建设。

去年年底,青岛大学附属中学曾在学校教育教学年会上亮出“双减”应对策略:以求实、求是、求真的姿态,用“科学 ”理念,推动学校高质量稳定发展。迎来新学期,青岛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张凤瑛表示,学校将用“科学 ”理念有效持续开展“四动课堂”,推进问题驱动、情境调动、平台互动、工具撬动,构建“尊重、灵动、求异、共生、和合”的课堂教学文化。

海信学校总督学马林表示,学校将“悦动课堂”理念和“三环六步”策略落实到每节课之中,全面推进pad教学和多媒体教室授课,构建多元评价体系,通过目标分层、内容分层、作业分层等方式做好个性化辅导,确保因材施教、减负增效落地。

青岛王埠小学校长蓝芳将2022年定为学校的“生长质量年”。她表示,学校将深入推进“生本生长课堂”,积极探索大单元作业整体设计,丰富课后托管内容,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继续完善大德育、大阅读、大体育、大艺术四大特色项目,做强“生长节”特色活动品牌。青岛枣山小学校长刘岩林则准备打出“双减”组合拳,2022年将围绕作业管理再研究、课堂教学再提质,课后服务再提升、教师发展再发力、家校共育再深化等五个方面发力。

城阳区国城小学校长郝玉芹表示,学校将紧紧把握“减量不减质”的原则,坚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此外,学校还将创新校内托管新方式,实行托管“5 1 1”模式,保证3至6年级学生作业不出门,同时将巩固知识与特色学习相结合,把艺术学习、体育锻炼、好书阅读等“十个一”项目融入课后托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级部、分班级设置特色托管课程表。

青岛四方实验小学校长孙军介绍,学校将坚持改革创新、攻坚突破、深耕细作、强化保障,保供给、补短板、扩优质、提质量、强服务,奋力实现“管理高效、人文见长、特色显著”的发展目标。城阳区实验小学2022年将重点推进减负提质,积极打造“臻美课堂”,提炼各学科教学范式,开展六小课程研究,评选精品课程,全面提升办学品质。青岛市城阳区礼德小学也将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打造德育、科技、海洋教育三大特色,努力办成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准备开展“五精准教研”,打造“四学两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123作业改革工程”,深化落实“双减”。青岛为明学校将探索“双减”背景下的教学创新路径,打造为明高效课堂,精准评价、精致管理,精细落实,“用心培养好每一个孩子”。青岛海山学校也将加快学校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打造海山这一学生喜爱、家长满意、政府放心、社会认可的民办教育品牌。

“强初中”亮出新思路

初中强校提质行动是2022年青岛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新学期开启,初中学校也开始行动起来。青岛六十三中校长范明星介绍,本学期学校将坚持实干实绩导向,系统推进新一轮五年发展规划实施,在实施精致管理、强化德育实效、打造优质师资、开展“三课”研究、深化内部治理等方面下功夫,在推进分层教学、实施作业改革、提升托管品质、强化心理教育、密切家校合作等方面出实招,内强教育作风,外树优质品牌,为办好老百姓满意学校、供给优质教育资源做出新的贡献。

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初级中学建校仅2年半,已交出不俗成绩单。建校之初,学校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学术力量及资源,引进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副教授刘名卓担任校长,与本地校长和骨干教师搭成育人班底,保证了学校的高起点办学。新学期,刘名卓表示,学校将深化智慧教育赋能,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

超银学校校长潘晓莉表示,学校将继续发挥集团化办学的优势,在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需求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第四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获奖单位,超银愿意把获奖的核心竞争力——“点亮人生”“和衡”素质教育质量管理模式与更多的教育同行共享,为青岛教育的育人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原本只在高中阶段开展的“强基计划”2022年将延伸到初中阶段。高中13所强基基地校向下对接初中学校,线上线下共用教练、课程等培育初中段有学科特长的学生。曾向高校少年班输送多位学生的青岛三十九中初中部遇到了极佳发展机遇。校长尹逊朋透露,今年学校将在此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职教发展再迎“东风”

今年是省部共建职教高地的收官之年。2022年,青岛将筹备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大会,推出一批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成果;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持创建山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特色专业和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县。

校长新年寄语新学期新计划(校长们有了这些新打算)(4)

青岛高新职业学校学生参与化学社团活动。

上个月,省教育厅公布了第一批山东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名单,全省70所学校入选,其中青岛7所学校榜上有名。作为这7所学校之一的高新职业学校,承担了12项创建任务,涉及学校办学的方方面面。虽然创建任务非常艰巨,校长孙洪传却说学校“底气十足”。孙洪传介绍,这个“高水平”指的就是高质量,同时“高水平”的特征也十分明显:要求办学方向要准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契合,学校的专业特色要鲜明,产教结合要紧密,社会服务能力要强,综合办学水平要领先。

“学校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了!”孙洪传介绍,面对新形势,学校将进一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发展,力争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同在山东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名单的城阳职教中心学校也把创新发展项目清单和高水平建设任务列为新学期工作的主要目标。校长安华介绍,学校还将深化教学改革,积极应对、认真研究职教高考新变化,把课程思政、优秀教法、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加强课程建设,推进“岗课赛证”教学模式改革和大赛成果转化,举办全员参与的校园技能大赛,举办教育教学成果研讨会。

青岛城市管理职业学校准备在产教融合方面持续发力。学校将组织教师深入行业企业调研,根据行业企业发展新需求、新变化进一步修订完善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进企业师资和企业教材,实现学校教学内容与行业职业标准对接、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培养适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学生的实习、就业、升学深造以及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服务。

青报教育在线 王敏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