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不希望自己的一生过得平庸,都希望自己能够真诚而勇敢。那么,就用一年或是三年的时间,拓宽视野,实现人生价值。”日前,在晋中信息学院(原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举办的一场西部计划宣讲活动中,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郭君婵的分享引来阵阵掌声。   随着2022年西部计划志愿者招募工作的启动,该学校第六届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在新疆服务的郭君婵,主动加入学校西部计划宣讲团,号召毕业生响应祖国的号召,参与西部计划,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西部书写援疆新篇章。

西部计划志愿者三年期满离岗感言(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郭君婵)(1)

  青年一代敢担当  郭君婵毕业于淬炼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1509班,在校时担任团支部书记,在学校学生会、系学生会等都曾担任过职务,是老师的得力助手。   谈到对西部计划的了解,还要从她入学时说起。大一刚刚进入校园,郭君婵就从各个宣传角及宿舍宣传栏处,对西部计划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产生了兴趣,逐步开始了解公益、践行公益。后来,她加入到学校社团,参加了红十字会组织的各类活动,还多次参与无偿献血活动。   郭君婵还是学校的国旗护卫队队员,多次参与并组织了 “国旗班在行动”之夕阳红、益暖金谷、迷你马拉松等公益活动。   “大学期间,我参与的每一项公益活动,都给我进一步参与西部计划带来了动力。同时,我本身的向往和理想,也是希望自己作为刚毕业的青年一代,可以有勇气敢担当,并能让自己到祖国更需要的地方去。”郭君婵说。   临近毕业,郭君婵毫不犹豫地选择参加西部计划,成为了第六届西部计划志愿团的一员。  在学习中努力成长   2019年8月,郭君婵跟随学校西部计划志愿团到达新疆阿拉尔市,服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财政局。   阿拉尔市的气候较为干旱,怕热的郭君婵做足了心理准备,但真正到了那里她才发现,那种热度让她措手不及。   “这里的气候对我来说,太 ‘酸爽’了。”郭君婵笑着说。八九月份正是阿拉尔市最热的时候,每晚她都热得睡不着觉。尤其是遇到沙尘天气,房间不能开窗通风,那段日子让她体验了一把 “火焰山”般的炎热。   工作中的郭君婵经常要加班加点,虽说感到疲惫,但科室领导、同事及对接工作的人员都会给予她帮助,让她尽快融入环境。“相处久了,大伙就跟家人一样。”工作上的好搭档,生活上的好朋友,为郭君婵的西部之旅赋予了别样意义。   在新疆,她先后参与了棉花价格补贴调研、发放,援疆资金的审核、拨款、审计,师市各单位预算资金使用的审批、调剂,丧葬费、抚恤金的审核拨款,师市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购置、调拨、报废,师市300余个单位的资产月报、年报审核上报,师市国有企业月报季报及上报数据分析等工作。工作之余,她还积极参加城市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贫困儿童捐书捐物、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工作。

   “工作中虽然有烦躁,也会遇到不被理解的时候,但每一次的坚持与努力,困难终会被克服,也让我在一次次的学习中变得更有实力。而且看到服务地哪怕很微小的地方,确实因为我的工作和志愿服务变得更加美好,满足感就油然而生。”郭君婵自豪地说。

  邂逅最美的爱情

   “在你坚持做自己的时候,遇到了那个刚好契合的人,我们有相似的爱好、三观和追求,相互不委屈也不累。”2021年,继续参与西部计划的郭君婵,邂逅了那个对的人。   郭君婵的那个他,是一名公安干警。职业的特殊性,不允许对方有很多的空余时间陪伴在她身边。但两个人不管是将去哪里玩,吃什么样的美食,看什么样的好风景,对方都会为她安排得妥妥当当。两个契合的灵魂,因为西部计划而相遇、相知、相爱,这是最好的经历,也是最美的邂逅。   “在这一年或是三年的时间里,你有了无与伦比的美好回忆,认真工作、认真生活,认真去体会遇到的每一件事情,认识新的朋友,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发自内心地去开展志愿服务,去帮助别人,最后会发现,其实被帮助最多的那个人是自己,因为收获很多。”郭君婵把这些收获,分享给了即将踏上西部计划征程的志愿者。  结束是新的开始   如今,越来越多的西部计划志愿者通过选择扎根西部基层建功立业。   2021年9月,郭君婵服务期满,但她仍保持着对新疆这块土地的热爱与情怀,选择留疆就业,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特岗教师。   在郭君婵看来,两年的西部计划给了她故事的开头,为她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更多的机会,让她能够成长得更好。如今,故事还未结束,仍在继续延续。   “西部计划,其实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对祖国山水、风土人情的爱。就像那些被人尊敬的平凡英雄,他们的故事和经历不止停留在网络,而是以一种切实的方式继续延续。不去羡慕别人作了多少贡献,至少成为自己的英雄。”谈及参加西部计划带来的人生意义,郭君婵如是说。   “恰是出于这份爱、这份责任感和这份民族自豪感,让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在荒滩戈壁的西部,饱含热爱地干下去。留是因为热爱,不留是因为有了另一份热爱。但无论在哪里,是否还是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点亮祖国的亿万灯光总有一束是因为自己。”郭君婵说。(本报记者 张丽 通讯员 郝晓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