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章武三年,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伏在床前承诺:“竭尽全力,报效之死”。操办后事辅助刘禅登基,维护蜀汉过渡完毕后,诸葛亮打起了“复兴汉室 ,还于旧都”的大旗。

诸葛亮为什么兵败五丈原(诸葛亮晚年用错一个人)(1)

在人生最后的时光内先后5次北伐曹魏,可惜造化弄人,神机妙算的三国第一人始终因缺粮每次都不克而返,将北伐带上穷兵黩武。

遥想400年前,刘邦也从蜀地北伐一举攻克汉中,跟项羽拼了4年的持久战,却从未出现过粮草不济,这中间到底有什么原因,难道真是诸葛亮徒有虚名?答案当然不是。

诸葛亮为什么兵败五丈原(诸葛亮晚年用错一个人)(2)

相反的,诸葛亮北伐计划十分高明,离成功仅差一步,而这一步失误,却让他延误终身。根据《三国志》记载来看建兴六年,诸葛亮首次北伐堪称无懈可击,佯攻眉县,出军陇右,出其不意拿下陇西三郡。主要死死守住街亭,一个月就能吃下雍州和凉州,关键点是守住街亭,可惜诸葛亮忘记刘备临终的告诫,选择了马谡。最终因为马谡骄傲自大,没能守住街亭,被迫退军。

马谡是荆州人,是诸葛亮的半个老乡,诸葛亮避祸荆州,隐居隆中的时候,马氏五常也声名鹊起,和其他兄弟相比,马谡似乎一点不逊色马谡以从事身份随刘备出兵益州,曾担任绵竹、成都两县县令,后升调越嶲郡太守。

偏安西南的蜀汉,人才本身就匮乏,刘备手下的人基本上在三国第一流人才都比较少,但是刘备却看出来马谡其人言过其实,只能夸夸其谈,用作参谋给自己出出主意还行,要是用其去独当一面,指挥千军万马则是万万不可能的。因此,刘备临终前便叮嘱诸葛亮不要重用马谡。

诸葛亮可能没能认识到这一点,因为本身自己手下人才就不是很充裕。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出兵祁山,曹魏在陇西的三个郡闻讯立马投降,形势好的让诸葛丞相本人也难以置信。

诸葛亮为什么兵败五丈原(诸葛亮晚年用错一个人)(3)

诸葛一生唯谨慎,他知道守住这大好的局面,必须要守住战略要地街亭。因此选谁去比较头疼。魏延吴懿这些人吧,早年跟着刘备混,自己未必能指挥的动,倒是一直跟着自己的马谡,可以去锻炼下,所以就派遣马谡去镇守。

马谡出兵街亭之前,曾立下军令状,表示若有差失,则乞斩全家。但是,马谡率兵到达街亭之后,没有听从诸葛亮“在山上扎营太冒险”的嘱咐,自以为熟读兵书,更不听副将王平的劝告,屯兵于山头。

诸葛亮为什么兵败五丈原(诸葛亮晚年用错一个人)(4)

他自信地说,兵法有云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最终,马谡被曹魏名将张郃围困在山头,断了水粮,马谡兵败而回。马谡失守街亭,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诸葛亮北伐曹魏的计划也随之流产。为此,诸葛亮下令将马谡革职入狱,斩首示众。斩首之时,全军落泪,诸葛亮亦失声痛哭。

诸葛亮为什么兵败五丈原(诸葛亮晚年用错一个人)(5)

街亭失守,诸葛亮落泪后悔了。究其原因:首先是马谡违背部署造成致命的错误。其次,作为三军统帅的诸葛亮难辞其咎,问题就出在他用人不当,用人未疑。

诸葛亮为什么兵败五丈原(诸葛亮晚年用错一个人)(6)

如今人们一提起失街亭,便盛赞诸葛亮如何以身作则、公正执法,不仅斩马谡,还上书刘禅,自请处分,搞得刘禅不知所措。殊不知,这其实是诸葛亮用人不疑的一次惨痛教训,前车之鉴世人当引以为戒。诸葛亮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权力过分集中,缺乏民主意识,必然会导致决策的失误,栽了跟头悔之晚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