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前,考古人员在长清仙人台的一次考古发掘中,为我们揭开了2500年前邿国的神秘面纱,它有怎样故事呢?从西周早期的逄国到春秋时的邿国,再到战国时的多座大墓以及近期刚发掘的章丘牛推官庄周代遗址,周代的济南又有哪些秘密呢?

轰动全国的重大考古发现 源于一位农民收高粱

济南发现战国时期遗址(考古济南⑨逄国)(1)

长清“仙人台”遗址

在长清区五峰山南麓的北黄崖村附近,有一座1958年修建的钓鱼台水库,水库东岸这座三面临水的小岛,因为早年上面曾建有寺庙,被当地村民称为“仙人台”。

济南发现战国时期遗址(考古济南⑨逄国)(2)

长清“仙人台”遗址

仙人台周边分布着历史文化深厚的遗址、遗迹,它的北边是道教圣地五峰山,五峰山南坡上是著名的明德王陵,它的东面与灵岩寺遥相呼应,西面是南大沙河,所以在当地人看来,这里是一处“山环水绕”的风水宝地。

就在这处被称为仙人台的土崖上,春秋古国的神秘面纱得以揭开,这源于一位农民的偶然发现。

1975年秋季雨后的一天下午,北黄崖村村民张建常到仙人台上收高粱,竟意外挖出了青铜器和陶器,他隐约觉得发现的这些“宝物”不一般。

随后,他把挖出的青铜器上交给了文物保护部门。后来济南市文物部门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两次对仙人台进行考古调查,并没有新的发现。

直到1995年,山东大学考古专业的老师在长清博物馆,看到张建常上交的4件出自仙人台的铜簋(音鬼),感到这处遗址非同一般,决定将仙人台作为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学生实习地进行考古发掘,果然出土了轰动全国的重大考古发现。

济南发现战国时期遗址(考古济南⑨逄国)(3)

考古资料图

济南发现战国时期遗址(考古济南⑨逄国)(4)

从1995年3月开始,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师生在长清仙人台遗址,经过70多天发掘,使6座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的古墓得以重见天日,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有作为礼器的铜豆、铜鼎、铜簋、铜盂;作为乐器的甬钟、编钟、石磬等。

出土7鼎文物 揭开墓主神秘面纱

济南发现战国时期遗址(考古济南⑨逄国)(5)

济南发现战国时期遗址(考古济南⑨逄国)(6)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方辉告诉记者,虽然编钟在泥土里沉睡了2500年,测音时,依然能发出宫商角徵羽的音阶,音质也不错。

除了各种礼乐器、兵器、车马器、玉器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了造型奇特的鸟柱形青铜器。

济南发现战国时期遗址(考古济南⑨逄国)(7)

这个带鸟饰样的青铜器,是从4号女性墓中出土的,考古专家认为4号墓和6号墓密切相关。因为在6号墓中,人们发现了确定墓主人身份的重要线索。

这处古代大墓到底来自哪个时期的哪个古国呢?

济南发现战国时期遗址(考古济南⑨逄国)(8)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任相宏认为,根据墓中出土的青铜器上的铭文,有一个指向,就是邿国。

济南发现战国时期遗址(考古济南⑨逄国)(9)

仙人台遗址4号墓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方辉说,出土文物中有四件带有邿国的称号,属于邿国是无疑的,4号墓是国君夫人墓葬。

济南发现战国时期遗址(考古济南⑨逄国)(10)

仙人台遗址6号墓

根据周代的列鼎制度,天子用9鼎,诸侯7鼎,大夫3鼎,士1鼎。6号墓是邿国国君墓,在20平方米内,出土了100多件青铜器,其中有15件鼎,除了1件特别大,其他14件都是两两相对,它使用的应该是7鼎之制,合乎诸侯之礼。

用来盛酒的铜方壶,四面都装饰着高浮雕蟠龙纹,双耳为立体兽首形,工艺复杂,说明当时青铜铸造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春秋时期这类方壶一般都为诸侯王所拥有。

济南发现战国时期遗址(考古济南⑨逄国)(11)

山东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刘延常告诉记者,长清这一片西周晚期一直到春秋早期,就是一个区域中心,目前知道的应该是以邿国为中心的一个古国。

济南发现战国时期遗址(考古济南⑨逄国)(12)

西周时天子位高权大,号令天下,诸侯只是它的地方政权,而东周时王室已名存实亡,形同虚设,东周历经500多年,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它的历史恰恰和春秋战国时代相合。

春秋战国时,随着牛耕、铁制农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各诸侯国开始逐步脱离周王朝的统治,诸侯势力增强,互相攻伐。

那么,在当时春秋战国群雄争霸中,邿国何去何从了呢?

邿国在济宁?还是在济南?

济南发现战国时期遗址(考古济南⑨逄国)(13)

邿国属于鲁国的附庸国,由于国小位低,当时的文献记载很少,只在《春秋左传》,邿国被鲁国吞并时才有所提及。

“夏,邿乱”,那是鲁襄公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560年夏天,邿国内乱。

文献记载,鲁国打着救邿的名义,乘机把邿国灭了,按照汉代人的说法,邿国在今天的济宁一带,但是仙人台邿国墓地的发掘,让人对此说法产生了怀疑。

山东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 刘延常:

邿分三家,那都是汉书或以后的文献记载的,这还需要考古的证据,考古的作用就是在于证明历史,补充历史,纠正历史。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 教授 方辉:

从地图上,齐鲁莒这三个大国之外,实际上山东地区还有多个小国家,邿国是其中之一。文献上的邿国在济宁这个地方,实际上发现是在长清这一带,这个发现纠正了长期以来,对邿国地理位置的一个误判。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邿国分裂之前在济宁,一分为三后,除留在济宁的外,其余两支分别迁到了长清、平阴一带,而襄公十三年被鲁国灭掉的邿国应当在长清仙人台一带。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任相宏:

有一些学者认为,邿国一分为三,实际上已经为三了。济宁呢,可能是它的本部。它最早在济宁这个地方,晚期其他地方有没有(邿国),像长清这个地方,应该是有的,因为这个地方已经出现邿国墓地了。

考古人员根据长清仙人台出土墓葬的年代分析,认为在鲁国灭掉邿国之前,邿国的国君就已经去世了。

既然在仙人台发现了邿国的贵族墓地,那么它的都城在哪儿?

一般而言,国君的墓地离国都不会太远,但考古人员寻找了多年,至今没找到。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任相宏认为邿国都城在可能就在墓地南侧。

山东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 刘延常:

邿国的都城应该在仙人台周边,按照春秋时期的话,国君墓应该在城里边,所以邿国的都城应该在那地方(仙人台),但是需要考古调查。

济阳刘台子现西周逄国

通过长清仙人台邿国贵族墓葬的考古发掘,我们得以探寻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神秘古国;除了邿国,周代济南还存在其他一些古国,比如西周早期的逄国。逄国,姜姓,经历夏商周,也是古国之一。

济南发现战国时期遗址(考古济南⑨逄国)(14)

西周早期的逄国

史书记载“逄公,伯陵之后,太姜之侄,殷之诸侯,封于齐地”。逄国原本在今临淄一带,商末为薄姑氏取代,迁到今济阳一带,同周王室关系密切。

山东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刘延常:

济阳刘台子发现了逄国,西周早期偏晚段,应该是周昭王时期的逄国国君墓,这也算是济南地区西周早期的一个古国中心。这都是周王室对东夷势力强大的鲁北地区控制采取的诸多措施之一。

济南发现战国时期遗址(考古济南⑨逄国)(15)

济南发现战国时期遗址(考古济南⑨逄国)(16)

刘台子遗址出土的文物

济南发现战国时期遗址(考古济南⑨逄国)(17)

铜簠上的铭文

刘台子墓地是西周早期逄国国君和贵族的墓地,位于济阳县曲堤镇刘台子村西。这里先后出土了9件带“夅”铭文的青铜器和精美的玉器,这是山东西周早期的重要发现,对研究逄国的历史风云有重要意义。

逄国、邿国、牛推官庄周代遗址... 追溯济南的周代故事

济南原本是齐国、鲁国的边界地区,到了春秋中期以后,考古发现从济南西郊王府庄到章丘城子崖、宁家埠、牛推官庄等地方,已经是齐文化的典型面貌,说明这些地方已经是齐国的版图了。

比如在水井中出土的盔形器,在渤海湾是煮盐的,到了章丘内陆则成了打水的。

济南发现战国时期遗址(考古济南⑨逄国)(18)

章丘女郎山战国墓出土

到了战国,济南地区的考古发现也不少。例如章丘平陵城这一带也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封邑此外,还有修建济南高铁东站时,在王舍人镇梁二村发现的战国晚期大墓,其中两座大墓属于卿大夫一级;更早的还有章丘女郎山的齐国大墓,以及长清岗辛战国墓,都为我们了解战国时的济南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济南发现战国时期遗址(考古济南⑨逄国)(19)

济南发现战国时期遗址(考古济南⑨逄国)(20)

在山东省博物馆展示的这件文物叫“帷幄”,来自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从长清岗辛战国墓出土,可以把它看做古时候的“便携式帐篷”。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帷幄”说的就是它。

从西周早期的逄国到春秋时的邿国,再到战国时的多座大墓以及近期刚发掘的章丘牛推官庄周代遗址,通过考古人持续多年的考古发掘,我们对周代的济南又多了一些了解。

山东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刘延常:

济南地区在周代是一个文化大融合、大交流,非常发达的一个区域,为齐鲁地域文化的形成,济南还是非常重要的一块。

济南地处古代东方与中原地区的交通要道上,以前曾多次出土过商周的青铜器。像长清仙人台这样没被盗过、比较完整的春秋贵族墓葬,当年在山东及黄河下游地区是头一回发现,它对于建立鲁北地区周代考古学文化年代标尺,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被评为199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今天我们从仙人台发现的古邿国说起,从西周到春秋战国,追溯了周代济南的考古故事,期待考古发现能揭开周代济南更多的秘密!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济南电视新闻综合频道5月6号(周日)18点的《有么说么故事会》。

天下泉城新闻客户端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