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相亲节目有什么(中老年相亲节目)(1)

最近有一档相亲节目很火,名字叫《门当户对》。

和普通的相亲节目不同,这是一档专门为中老人年人打造的婚恋、交友平台。

来参加这档中老年人多已是爷爷奶奶了,他们的平均年龄都在50岁左右。

有人说都这把年纪了,不在家里跳广场,不去学校接孙子,竟然去学小年轻相亲,简直是毁三观。

我就搞不懂了,到底是谁规定的老年人就不该拥有爱情?到底是谁规定的老年人,就该去跳广场舞带孙子?难道他们就不该有自己的生活吗?

节目里有个阿姨已经53岁了,她说自己早年丧夫,独自带大孩子,如今儿子全家都在国外工作生活,自己一个人独居。

乍一听,还有几分凄凉,台下的观众也忍不住的为这位“留守老人”唏嘘。

但当主持人问她:“孩子们都不在身边,你会孤独吗”?

阿姨很开心的说:“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我也有自己的生活,我过的很开心啊”。

紧接着,就有一位大叔站出来说,他很喜欢这位女士,他说:“很多人觉得,到了我们这把年纪,就应该去广场上跳舞,去公园遛弯,去学校接送孙子,但是没有谁该过标配的人生,自己活明白了,比什么都强”。

一番话,如此通透,就像papi酱的那个人生排序,我们的人生是该先有自己,再有伴侣,其次是孩子,最后是父母。

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排序,我也不可思议,难道父母不应该排在第一位嘛?

但是看了这档综艺节目,我开始真正的明白了,无论我们的身份如何切换,我们始终最该忠于的都是自己啊!

中国有句古话叫“百事孝为先”,其实有多少是误解了这个“孝”字?

我经常听到有父母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问孩子“等你长大了,要不要孝顺爸爸妈妈啊”?

只要孩子回答“要”,父母就会乐开了花,觉得孩子很孝顺。

我就想不通了,在孩子的意识里,他们对“孝”是很模糊的,我们最应该教会他们的难道不是如何去“爱”吗?

首先,我们要教会他们去爱自己,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不可能陪你走完一生,父母会老去,伴侣也会离开,唯有你自己。

就像那位阿姨,丈夫早逝,儿子出国,没有人陪伴她,但是她依旧将晚年生活过的很精彩。

那是因为她懂得了一个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该过的生活 ,没有必要因为自己当了母亲,就要舍弃自己,为孩子奉献一切;没有必要因为自己当了奶奶,就要不惜所有,为儿孙无私奉献。

其次,我们要教会他们如何去爱伴侣,人活在世上,除了柴米油盐的烟火气,还要有美好的爱情来支撑。

我身边的很多女性朋友,结了婚尤其是做了母亲之后,将所有的心思的都放在孩子身上,孩子成了夫妻两人之间最重要的维系,这样的畸形婚姻关系,很容易破裂。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很多宝妈总是抱怨,自己的老公在有了孩子之后,感觉像完全变了个人,以前对自己嘘寒问暖,突然之间冷漠之极。

你们将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孩子身上,眼里根本就找不到伴侣的影子了。

相反,那些没有因为自己身份切换,就忽略了爱情的人,他们不管10年还是20年,永远都像初恋。

再者,我们要教会他们如何爱孩子,孩子永远是他自己,不要因为自己是父母,就有权利去给替他们做决定,去给他们规划未来。

我们爱是希望孩子身体健康,永远快乐,而不是以爱之名,强迫他们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种的爱太沉重了。

就像朱雨辰的妈妈,多年来,一直以爱之名将朱雨辰“囚禁”,朱雨辰原本可以更好的做自己,但是无时无刻都要考虑到妈妈的感受。

这样的爱,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负担,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也会活的很累,你的一生都将被这个“爱”自捆绑。

最后,我们要教会他们爱父母,爱父母不等于孝敬父母,爱父母就是真诚的让他们身体健康,开心快乐,就像我们爱孩子一样。

很多人总觉得爱父母就是要时刻陪伴在身边,其实不然,父母他们所经历过的,绝对不是孤独就可以打败的。

真正爱父母,就鼓励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支持他们有自己的生活。

我身边很多朋友,他们在外地买房结婚生子,父母不得不从老家赶来给他们带孩子,在他们看来,这是孝顺父母,时刻陪伴在父母身边,儿孙绕膝。

可是很多父母,他们其实并不习惯这样的生活,离开他们熟悉的地方,吃着不习惯的饭菜,听着陌生的口音,你认为的孝顺,对他们来说,其实是一种折磨。

以前,沈梦辰在网上发了一张自己奶奶的照片,很多网友评论说沈梦辰那么有钱,竟然让奶奶住那么破的屋子。

后来沈梦辰的父亲就澄清说,奶奶自己住在乡下觉得很自在,她已经习惯了,只要老人家开心,她喜欢怎么来,就由着她自己。

就像那位大叔所言,没有人该过标配的生活,自己活明白了,比什么都重要。

关于文章,您有任何想表达的,都可以在评论区畅所欲言和广大网友一起互动。

关注青瓜说,为您解读不一样的人生百态,您的点赞和收藏就是对我继续码字的最大鼓励,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可转发分享至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