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管理及成本控制(不能带来经营绩效提升的精益都是徒劳)(1)

经营的韧性与业财融合

韧性如何评估?在不确定性中获益就是韧性。俗话说得好”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赚钱(盈利)有三种水平,第一步是“赚”,就是要有利润;第二步是“赚够”,叫收益力;第三步是“赚到手”,叫自由现金流。

我的挚友赵智平老师对于管理会计(特别是J成本及TOC有效产出会计)有着多年的执着专研,他认为“收益力”可以用三个参数来计算:净利润NP、订单交付周期LT以及库存金额I。如果订单交付周期缩减一半,即使订单的净利润保持不变,收益力(收益率)将提升一倍;库存也将如此,降低一半的库存,收益力将提升一倍。收益力=净利NP/(材料成本I*时间LT)=报酬率*周转率,这个公式就可以将J成本与有效产出会计的核心理念关联成一体。有效产出会计引导增加分子,持续增加净利润与现金流量,聚焦产能与需求管理;J成本则引导减少分母,持续减少投入资金,聚焦周期管理。

精益管理及成本控制(不能带来经营绩效提升的精益都是徒劳)(2)

如果从企业经营的财务状况来分析,可以划分为6种水平,每一种水平的利润状况十分明确,在每一个阶段如何采取科学的经营决策以解困是企业经营的核心策略,从低水平向高水平的迈进正是企业提升韧性的过程。

精益管理及成本控制(不能带来经营绩效提升的精益都是徒劳)(3)

呼唤管理会计

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人类的社会和组织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商业环境也一直在不停的改变。但是旧的会计方法(GAAP成本会计)没有跟上节奏,旧的成本会计是这样的: 太复杂,几乎没有人理解 ;不能够找出那些为公司贡献大部分利润的产品,因此不能够帮助公司繁荣发展。与此相反的是,大家呼吁一种新形式的会计出现,这种新形式的会计被称为管理会计,最具代表性的是J成本及有效产出会计:简单的 、容易理解的 、能够找出对公司大部分利润有贡献的产品,因此能够允许管理层快速做出正确的决定。

在今天的社会里,竞争比以前更加激烈,需要公司能够有更快的适应能力。公司必须改变规范,但是光规范改变是不够的,它需要质的改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持续提高”,组织一定要做好准备迎接这个新的挑战,这个挑战首先包括思想上的改变。成功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任何获得的优势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消失,组织以及组织成员必须学会如何来处理这个新的改变。在商业环境中的所有改变对管理会计都有影响,当我们将顾客的批评分解为涉及管理会计时,这个影响变得很明显。

科技的发展正在改变整个世界的竞争基础。为了能够有效地竞争,公司必须努力以低成本生产出成熟的产品,同时能够提供高品质以及提供优质的顾客服务(短的前置期)。一个尤其重要但是又没有很好理解的难题是今天成本会计体系所扮演的角色,信息不再是以帮助管理者定位、排序和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尽管成本会计信息可用,制造业的管理者一直被要求做出重要决定,不是因为他们是相关的。批评是基于环境改变的,这些批评在管理成本中没有一个相对应的元素,不幸的是管理成本的结果仍然和其之初时一样。

高德拉特博士曾提出著名的理论APMB,假设A(Assumption)形成政策P(Policy)、政策P转化衡量M(Measurement)、衡量M驱动行为B(Behavior)。只有改变了最基本的假设才能最终改变组织的行为。

例如企业财务6种水平的第一个阶段就是”现金制约“,是指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支付能力,但仍然需要完成客户的订单交付,如此的恶性循环最终将导致破产。

精益管理及成本控制(不能带来经营绩效提升的精益都是徒劳)(4)

现金制约意味着当一个企业处于生存的边缘时,现金不仅仅是一个关键资源,它还是单一的活动制约。在这样的时刻,没有任何其它关键资源或关键问题比这更重要,避免破产意味着每一个行动、机会或威胁都必须基于两个标准来分析:

企业需要有可用的现金来支持他们所需的业务,以赚取更多的钱。盈利并不意味着企业能够在短期内支付其全部的运营成本,但缺乏现金可以很容易地、几乎立即扰乱企业的未来,极有可能失去了未来。

J成本

J成本的创始人田中正知教授有一句名言“逼迫现场去降低成本的做法会使公司走向毁灭。只要确保质量(Q ),不断缩短生产时间(D) ,收益(C) 就会随之而来。贵公司现场就会充满活力,人才会得到培育”。J成本的核心在于将“时间轴”加入到成本的计算与评估中去("时间"在日语中发音的第一个英文字母是" J" ) ,认为企业是否真正“赚钱”,要根据其投入的资金能在多长时间内回收来决定“投资回报”而非传统成本会计制度中简单的利润或利润率。其实J成本强调时间因素,与丰田的“准时化生产JIT”以及“追求零库存”的经营理念完全契合,并且用会计思维与财务语言更精准地表达了出来。

现金流经营

在成本会计中,计算利润率NPR=利润÷投入资金,但在J成本中,计算收益性=利润额NP÷投入资金量(金额x 时间)。“金额x 时间”计算出来的“面积”表示所有的"投入资金量“,因此它特别强调时间对于收益的关键作用,即使用很少量的资金,只要能快速运转起来,便可以与大资金进行角逐。反之J成本也特别强调时间造成的资金损失,举个实例说明:1万元库存放置1天后会损失多少呢?可以这样计算,假设1年库存毛利率=毛利金额÷库存额(销售成本)、毛利500 万元÷库存100 万元=5= 500%(库存可赚5倍的毛利),因此1万元X 500% (库存毛利率) =5 万元( 1年),5 万元÷ 365=137元( 1天)。结论是,1万元的库存放置1天将导致137元的现金损失。而在传统成本会计中,由于库存被当成流动资产而不被计算为成本,因此不会影响利润,更不会考虑库存的放置而导致的现金流损失。

资金收益力

在制品收益力=(利润NP/在制品金额)*(1/交付周期)=报酬率A*周转率B。利润率是指每次营业活动赚多少钱,例如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而忽略了时间的长短,这就是在用"利润率"进行思考。而收益力是指某一定期间(通常是某一会计期间)赚多少钱,举个场景案例来说明:

精益管理及成本控制(不能带来经营绩效提升的精益都是徒劳)(5)

从利润率上看,方式乙(大批量生产)更高,当从收益力来评估,方式甲更高。这就是J成本的作用,它将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如果不具体计算而只凭感觉或经验,将不能做出最准确的决策。

再举个场景案例来说明哪种生产方式更好?

精益管理及成本控制(不能带来经营绩效提升的精益都是徒劳)(6)

上述的两个场景案例看似生产方式的不同,实则是如何提升盈利能力的思维方式的截然不同。增量思维:大量采购、低价购买,增加毛利,是超市的战略;流量思维:增加买卖次数,加快资金周转,是便利店的战略。而便利店思维正是体现了时间因素对于盈利的关键影响。

(未完待续)


匠心宣言

专注、专研、专耕精益制造与精益管理二十余载,深知中国制造业过去的成长与崛起,更深感未来全球竞争之艰巨!实业兴邦之使命感一直深埋于心,每日催促我努力前行

精益管理及成本控制(不能带来经营绩效提升的精益都是徒劳)(7)

有兴趣的志同道合者不要忘记点击右上角“关注”,这样就可以每天持续获取本头条号专栏分享的知识

欢迎关注、评论、收藏、转发与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