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人——在他的镜头下,古老的文物展现出不一样的美,数不清有多少网友因为想拍出“同款”照片而走进博物馆。

9年来,他到过国内外200多座博物馆,用照片把这些线下的博物馆“搬”到网上,在微博收获近400万粉丝。他是微博大V“动脉影”,原名黄翼,一名文物摄影师。

博物馆中发现几百年前的自己(他用9年把博物馆)(1)

黄翼在博物馆拍照

为文物留下“艺术照”

“看到那些只在书本里看过的珍贵文物,仿佛见到了相知多年的老朋友。”出于这种热情,黄翼在9年前与文物结缘,为文物留下超过50万张“艺术照”。

2012年元旦假期,黄翼带着刚买的单反到陕西旅游。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他拍摄了第一幅作品——唐代鸳鸯莲瓣纹金碗的“肖像照”。那时候,他在微博上还没有多少粉丝,但很多人在搜博物馆图片时看到了这张照片,纷纷点赞转发,有一些人开始关注他。

此后,黄翼的微博更新从不间断,一转眼就是9年时间。有人在网上问他,背后是不是有团队才能把这件事坚持下来,他回应说拍摄、修图、发博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做。“这是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是刻意坚持。”

“月光、星光与银河。”这是黄翼对清代窑变釉石榴尊的感受。每去一个博物馆参观,他都会把照片分享到微博上,除了标出文物名字和展出地点,还会发表一些个人的想法。

照片里的石榴尊,口部外卷形似石榴,色泽鲜艳饱满,在纯黑的背景色下,瓶身的花纹更显得瑰丽多姿。这张让网友拍案叫绝的“美照”,其实是一场美好巧遇的结果。

这张照片拍摄于国家博物馆地下一层古代中国展厅。当时,展柜的两面都是通透的,通过玻璃的一面去拍另一面,背景会非常杂乱。“要是有个穿黑衣的人在后面挡一下就好了。”他提前调好参数,在展台前等了大概10分钟,终于,一位穿黑衣服的游客经过,他抓住机会按下快门,为石榴尊留下了绝美瞬间。这成为黄翼迄今为止最满意的照片之一。

之前,黄翼在湖北一家证券公司上班,到各地博物馆参观、拍摄都在业余时间完成。博物馆的参观者大多脚步匆匆,拍了就走,但他为拍出满意的效果,总是逛得很慢。他告诉记者,许多博物馆场馆很大,走一整天也走不完,他有时候要去很多次才能逛完一个馆。

有一次在辽宁省博物馆,有人拍他的肩膀问:“你是动脉影吗?”从未在微博上发过自拍的他感到十分惊讶,原来那名游客看过黄翼之前微博上发布的行程,而整个展厅里拍得最慢的就是他。为了能在闭馆前拍摄更多的照片,黄翼还会带上面包、饼干等干粮,“出馆找餐厅吃午饭很浪费时间”。

让文物更接地气

2018年,黄翼被新浪微博认证为“博物馆摄影师”。但他觉得,自己和其他人并无不同。“每一个热爱文物、愿意在博物馆里好好拍照的人,都可以称作‘博物馆摄影师’。”

打开他的微博主页,置顶的微博写道:“我只是一个喜爱博物馆的普通游客,只是一个发照片的,什么也不懂,工作与博物馆及文博圈都没有关系。”

其实,每次拍摄之前,黄翼会查找相关历史资料,提前做足功课。为了找到合适的角度和光线,他围着文物转圈,或踮脚、或蹲下、或趴下、或仰拍,总能捕捉到一些不易发现的细节。曾经有个博物馆管理员告诉他,自己在文物面前走过上百次,都没发现原来它们可以这么好看。

黄翼说,文物在博物馆图录里大多是“证件照”,那是为了保存文物的基本信息,往往不会强调美感。但自己追求的是呈现文物的美,“文物本身就很美,我要做的就是发现和展示这种美。”

随着粉丝数量的增加,黄翼拍摄文物时也更加严谨,尽量保留文物的原样。有的博物馆因为灯光的原因,文物的上下部分颜色会不同,但他不会刻意修图,不强求照片毫无瑕疵。“现场是什么样子的,我就拍成什么样子。”

为了让文物不再高高在上,他也会进行二次创作,尝试结合热点做表情包——这是一种让文物更接地气的做法。今年5月5日,他在微博为一张石狮的照片配文:“啊?这就最后一天假了?”幽默的话语配上石狮看似吃惊的大口,让人忍不住会心一笑。

黄翼说,即使是多次拍摄同样的文物,也不会空手而归,而是根据现场情况调整拍摄的方式。他已经拍过七八次长信宫灯,每次都能拍出不同的照片。

9年时间,黄翼去过陕西、新疆、安徽、浙江、四川等国内很多省份,还前往国外,足迹遍及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充当大家的‘眼睛’和‘腿’,让人们足不出户也能欣赏文物,是这么多年以来做过最有意义的事情。”

做文物与大众的纽带

在北京海关博物馆的一次临时展览上,一个从西北烽火台出土的军用锅刷吸引了黄翼的注意。那是一个用细树枝扎起来的用来刷锅的刷子,因为经常被使用,锅刷的一面已经被磨平了。

当他把照片发到微博上,有粉丝问他,为什么要分享这个既不好看又不值钱的东西?他回应说,这其实就是他一直在做的事情——充当文物与大众间的纽带。

“一些文物虽然看起来不够好看,但它蕴藏着历史的生命力,能够真切地反映古人的真实生活,这种视觉上的体验比阅读书籍要直观、强烈得多。”

近年来,黄翼亲历了文博热的兴起,他也经常和博物馆合作——很多博物馆的官微会转发他的照片,一些博物馆工作人员成了他的忠实粉丝。2019年8月,湖北省博物馆从日本追回流失多年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专门邀请他记录入库全程。

每次发微博说要去参观新展览时,黄翼的微博评论区总是充满了期待和鼓励,甚至一些人专门去博物馆拍“动脉影同款”照片。今年5月18日,黄翼的首次个人摄影展在武汉博物馆开幕,展示他过去9年行走博物馆的收获。

“向大众讲述文物照片背后的历史和故事,已经不再仅仅是爱好,还有一种责任感。”黄翼说。(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徐步云 实习生 韦梦想)

编辑:王欣 责任编辑:董小玥 审核:何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