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28岁的肝癌晚期患者姚策仰脖就着温水吞下一粒吗啡片,吗啡片,是姚策身上必备的药,也是他最后一剂止痛药。身体疼痛难忍时,他就摸出来一片服下,而此前,睡觉是缓解他身体疼痛的药剂。

12月7日,身在江西九江的姚策获悉“错换人生28年”案一审判决结果时,正在家中接受“保守治疗”。他说,最大的欣慰是“医院承担‘错抱’全责”,共赔偿各方76万余元。他想尽快拿到赔偿款,及时入院“抢命”。

今年2月,姚策养母“割肝救子”揭开28年前错抱的往事。9月,“错换人生28年”案在开封开庭,河南青年时报曾详细报道。11月,跑遍全国治疗的姚策获悉他已无法换肝,不想“坐以等死”的他遂向涉事医院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求救”。罹患肝癌后,姚策为筹集医疗费在网上发布募捐信息,又因“报销单重复”遭“诈捐”质疑,募捐被暂停。

这一年,姚策像在“坐过山车”。

网上公益募捐陷入诈捐风波

“楷楷,来沙发这儿玩。”12月7日,江西九江家中,姚策3岁的儿子楷楷,拿着玩具小汽车在桌子上推来推去。他的不少玩具都是来采访的媒体记者送的,玩耍时常常碰到摆放在屋里的药箱。

“错换人生28年”的真相没有揭开以前,没有确诊肝癌晚期以前,姚策是幸福的。

肝癌治愈前兆(错换人生28年获赔近77万)(1)

7月份,姚策带儿子在公园玩

可如今,他整个人生“被颠覆”了。辗转全国各地求医看病,妻子一直在身边陪伴,因无法工作,他们一家很快陷入拮据。

此前,微公益、腾讯微公益等公益平台的筹款,一直是姚策治疗费的重要部分,但在前不久,因各个募捐平台上的发票重复,部分网友质疑其“诈捐”,导致公益平台暂停了募捐。

11月27日,因医疗费紧张,正在接受治疗的姚策从杭州树兰医院转至江西九江的家中,接受保守治疗。

肝癌治愈前兆(错换人生28年获赔近77万)(2)

11月,姚策在杭州树兰医院接受治疗

“从杭州回来最大的原因就是治疗费用紧张。”从今年3月到目前,姚策看病费用共计80多万元,不能报销的60多万元。

对于“诈捐”一说,姚策称,之前由于大部分发票原件封存在法院,无法第一时间取出,导致发票重复公示,造成误解深表歉意。12月初,姚策生父郭先生从法院将封存的票据调出,并附法院公章及证明,重新公示在各大募捐平台。

姚策说,他的治疗费用远大于社会捐款,所有单子都是真实的,同时对于善款也绝无私自挪用的情况,如发现有伪造可报案。

对于网友质疑姚策卖房不缺钱看病、不该占用公益资源等情况,姚策说,当初确诊肝癌时,房子被中介挂出售卖,曾有一次成交记录,双方签订了房屋买卖协议,但后来买家无法贷款,导致这笔买卖被搁置,房子一直处于交易中的状态。“我个人极其不愿占用社会资源。”姚策说。

姚策说,他的病情受外界影响比较大,“我现在的病情已是不可逆地进展下去了,但我还是想多活一天是一天,每一天对我而言都异常珍贵,我要陪伴家人,我要分享爱和能量,我虽然无法掌握我生命的长度,但我希望自己每活一天,会有更多的人因为我的故事而受到鼓舞”。

信息公开僵局与民告官和解

公益募捐停了,姚策的经济压力更大。但姚策的病不能耽误,为筹款,其生父母杜女士夫妇东奔西走,最想拿到赔偿款为姚策治病。

于是,在杜女士夫妇心中,查清28年前医院方责任划分,尽快促进“错换人生28年”案判决,拿到赔偿款,成为缓解姚策经济压力的唯一途径。

但是这有个前提,需要开封市卫健委进行部分信息公开。

7月12日,“错换人生28年”当事人向开封市卫健委、河南大学寄送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要求联合调查组尽快公布“错换人生28年事件”调查结果的公开信》,但被申请人(开封市卫健委)以及河南大学收到以上申请后均没有回应。

“从春夏到秋冬,从单衣到棉衣,错换28年的认定,怎么就这么难?”法庭之上,杜女士泪流满面,无力承担医药费,她希望开封市卫健委尽快公布所申请政府信息,希望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能收治姚策。

12月4日上午9点半,开封市金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杜女士诉被告开封市卫健委信息公开一案。

庭审中,原告被告双方辩论的焦点为是否收到邮寄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和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序是否合规。原告当庭出示两份证据,一份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一份为邮寄快递单查询记录。

但被告认为,收件人并不是“开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全称,他们并未收到申请书。

杜女士代理律师周兆成说,他们曾先后给开封市卫健委寄出了三封公开信,一封寄给开封市卫健委办公室,一封寄给开封市卫健委法定代表人,还有一封寄给了开封市卫健委对于该事件的联合调查组,且邮寄均显示在同一天被签收,都有快递单号追踪可查。

“现在有儿子有孙子了,28年后,告诉我都不属于我的了,我将老无所依?”法庭上,杜女士情绪失控。

12月4日下午,在开封市金明区人民法院法官的协调下,姚策生父母前往开封市卫健委沟通。开封市卫健委办公室刘先生承诺,15个工作日内将公开调查信息。12月6日,杜女士与被告开封市卫健委达成了庭外和解,开封市卫健委公开政府信息。

周兆成说,原被告双方现在已没有任何纷争,原告已正式向开封市金明区人民法院提交撤诉申请书。

医院负“错抱”全责 判赔近七十七万

开封市卫健委公开政府信息,为“错换人生28年”案判决提供重要证据。

12月7日,“错换人生28年案”一审公开宣判,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对原告郭先生、杜女士、姚策诉被告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原告姚策诉被告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侵权责任纠纷两案一审公开宣判。

对于郭先生、杜女士、姚策诉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侵权责任纠纷案,法院依法判决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赔偿郭先生、杜女士精神损害抚慰金20万元;赔偿姚策精神损害抚慰金20万元;赔偿杜女士因寻亲支付的交通费用1193.5元;赔偿郭先生误工费6400元。

对于姚策诉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侵权责任纠纷案,法院依法判决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赔偿姚策医疗费、营养费、误工费、交通费等各项费用共计361312.94元(已给付10万元)。

本次判决中,关于姚策被“错抱”事实、赔偿金额、追溯时效等问题成判决重点。姚策方要求淮河医院承担判决之日后所产生的医疗费用的请求被驳回,法院认为应待后续治疗费用实际发生后另行主张。

院方认为,医院对“错抱”这一过错导致姚策与生父母28年骨肉分离,且姚策自身已患有肝癌,医院对此应当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由于淮河医院诊疗行为不规范、管理不善,导致病历资料缺失,未按照原开封市卫生局有关规定为姚策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以及‘错抱’事件的发生,应认定淮河医院存在重大过错。但是,肝癌的发生除了与防疫有关外,也与个体差异、生活经历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本院判决淮河医院对姚策目前因患肝癌而产生的合理损失承担60%的民事赔偿责任。”审判长回应公众。

审判长称,姚策诉称幼时治疗乙肝费用305508元,但其未提交相关票据,缺少证据,没有证据予以证明,不予认定。对于姚策诉求中符合法律规定且有证据证明的602188.23元,根据责任划分,淮河医院应承担60%的责任,故淮河医院应赔偿姚策各项费用361312.94元,淮河医院考虑到姚策身体及经济状况,前期已主动支付了10万元。

当天上午,姚策方代理律师周兆成表示,对于一审判决结果,他表示认可。下一步打算就判决双方没有争议的金额,继续向法院提起《先予执行申请》。

周兆成说:“首先要让病危之中、已经无钱治病、命悬一线的姚策抓紧去治疗。”

姚策则认为“赔偿金低于预期”,他想尽快拿到赔付金,及时入院治疗,“没有什么比治病更紧急重要了”。“值得欣慰的是,在责任认定上,目前医院承担了‘错抱’事情的全部责任,以及未打乙肝疫苗导致罹患疾病的60%的责任。”姚策称,他会保留继续上诉的权利,“人生和健康再也回不去,多少钱也换不回”。

对于一审宣判结果,12月7日晚,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医患办张主任告诉河南青年时报记者,尊重法律,服从判决,履行义务,会尽快支付赔偿金。

生母的人前乐观人后忍痛

对于一审判决,姚策生母杜女士称,想尽快拿到赔偿金为姚策治病。同时,她也提出自己的担忧。“60%的民事赔偿责任究竟怎么算?以后孩子(姚策)治疗产生的费用,医院是承担报销后还是报销前的60%,没有明确。”杜女士坦言,她比较担心在姚策后续治疗费报销问题上和被告方“扯皮”。

今年10月,姚策转院到上海进行放射性治疗,每天须接受20分钟激光治疗,受疫情影响住院困难,杜女士夫妇承担起了照顾姚策的重任。

肝癌治愈前兆(错换人生28年获赔近77万)(3)

姚策与亲生父母吃饭

老两口从老家河南驻马店赶到上海,在医院附近的老旧居民楼里租下一套不足40平方米的房子,月租金5500元,他们和儿子儿媳挤在一块儿。

出门走在路上,姚策经常会被上海的大爷大妈认出,纷纷与其打招呼,也会有人常常提着东西到出租屋探望,还会有病友和网友前来探望。

因为肝癌患者有忌口,杜女士常常买鸭肉以及补气的山药、芋头等给姚策做饭,上海菜价贵,杜女士和老伴就趁着菜市场打折时出门采购,她还从老家带来豆浆机和电饼铛。用豆浆机打豆浆、榨果汁,用电饼铛做烧饼、煎包,换着样给姚策补充营养。

姚策在上海治疗期间,3岁的儿子留在了九江,由岳父母照顾,姚策也时常返回看望儿子。

10月中旬,姚策到上海复查不是很理想,不久后就入住杭州树兰医院。

“治疗期间,身边没断过人。”姚策说,他住院期间,不管在上海还是杭州,爱人、生父母、养父母都会轮流照顾。

原本姚策是幸福的,2018年开始创业,东南西北出差,但因病痛,短短半年多时间,体重掉了30斤。他不能剧烈运动,即便步行,每天也不能超过8000步,“天天住到医院里,人是非常难过和压抑的”。

11月份,姚策正式开始在杭州治疗,一个月后,医生建议再治疗调养,但因治疗费用紧张,加之不是生死攸关,姚策只能返回九江家中休养。

姚策说,给他的选择方案不多了,现在治疗以针剂为主,所有药物都是辅助,每21天进行一次药物注射,如若不行,将放弃西医选择中医。“一次打两针,一针是32000元,另一针是18000元。”

在众人面前,杜女士总是开朗,可到了晚上,只有她知道,她要靠安眠药才能入睡,她也一直将安眠药带在身边。

本该享受天伦之乐时,她和老伴既怕失去亲生儿子,又怕失去相处28年的养子,“好像一夜之间什么都没有了”。

【特写】眼前世界有种遥远的亲切感

12月6日,周日,江西九江,5℃到11℃,多云。

上午9点,姚策从睡梦中醒来,然后是起床、洗漱、吃药,在家中客厅缓慢走动。

用药半小时后吃早餐。岳母包的馄饨,煮熟后盛碗放锅中温水里保温。自今年2月被确诊肝癌后,姚策岳父母即搬到家中来,照顾这个遭受重创风雨飘摇的小家。

早餐过后半小时,姚策需再次服药。如果天气好,身体不痛,姚策会下楼在太阳底下走一走,扫几眼小区里的男男女女,以及花坛里的绿植,抬头望天时,偶尔会看见几只“啾啾”鸣叫的飞鸟。对眼前世界,姚策有种遥远的亲近感。如果条件不允许,他就一直待在家中听广播,听得最多的节目是百家讲坛。

12点,遵医嘱先服药再午餐。“每天保证有香菇,对身体有好处。”姚策养母许女士特意交代。12点半,岳母炖好一锅排骨汤,姚策吃得很香,一家人一直吃到两点半,休息半小时后又服药。有时,姚策养父母下班前会来探望,“28年的情感,割舍不开。”姚策说。

下午3点多,姚策感觉身体稍微好点,就由妻子开车,带着儿子,到20分钟车程外的九江海韵沙滩玩。那一刻,是姚策感觉一天里最幸福的时光,一直玩到4点半。

傍晚7点,晚饭是稀饭加炒菜,姚策吃得很少,这是医生专门叮嘱过的:少食多餐,清淡为主。

晚8点服过药,姚策会习惯性地看部电影,最喜欢看剧情烧脑片。不看电影时,他会发些短视频,回复网友的留言和私信,而之前他常刷抖音,主要分享自己的抗癌日记,“我想给面对各种生活压力的朋友们打打气”。

【尾声】姚策养父母也将起诉医院“错抱”

“错抱”事件不只伤害了姚策及其亲生父母。12月8日,姚策养母许女士称,此事还伤害了江西九江的姚策养父母家庭和她住在河南驻马店的亲生儿子郭某,他们将近期在江西起诉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许女士50岁出头,她在短短半年,经历了失子和寻子的痛苦。如果不是姚策被查出肝癌,自己想“割肝救子”,她可能一辈子也不会知道,养了28年的儿子竟然不是亲生的。

肝癌治愈前兆(错换人生28年获赔近77万)(4)

9月17日,姚策养母许女士接受河南青年时报记者采访 河南青年时报资料图

今年4月17日下午,她在驻马店高铁站出站口首次见到了28岁的亲生儿子郭某。她双手紧抱,号啕大哭。

许女士获悉了孩子的养母杜女士的家境:大女儿智障,郭某做辅警收入一般。儿子的人生遭遇,许女士认为与自己脱不了干系。许女士说,她的亲生儿子郭某也因被抱错而改变人生,老两口受此事影响,压力很大,她身体很不好,一直在看心理医生。

来源:河南青年时报

策划:杨军强

执行:特派江西九江记者 弯文奎

受访者供图

编辑:夏赛赛

审核:田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