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克车一定要在4s店买吗(领克中心6S模式能解决传统4S店的坑吗)(1)

6S从业人员从哪来?

领克商业模式:

领克中心注入Social(社交)和Share(分享),从传统4S到6S;

领克空间位于城中心的品牌商店;

领克商城全程透明可追踪的线上销售。

简单来说:领克中心组建官方车友会,给车友提供社交平台;

领克空间在大商场里展示、曝光、引流;

领克商城做车友流量电商变现。

模式不评价,咱是销售,理下怎么卖出一辆车。

传统4S店的顽疾:价格不透明,消费者都怕买亏了。

之前吐槽过,感兴趣自己翻:疫情后的汽车4S店将走向何方?

领克解决的方式:全国统一价,不降价。

执行结果:一级领克中心遵守,二级汽贸市场价格有点乱。

问题没解决,消费者还是存在买亏了的现象,即使一级领克中心,也存在各种隐性优惠,赠送保养之类,不同消费者次数不同。

问题症结是啥?

消费者怎么知道自己买亏了?

跟其他车主聊,做了对比。

攀比才是万恶之源。

同样的车,我受到了不平等待遇,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翻译成普通话:贵点没事,别人跟我一样贵就行。

这才是4S店被人骂的真相,见人下菜单,不同的人不同的价格,买车搞成了谍战片,怎么买都不省心,跑N家4S,做无数对比,最后还是感觉买亏了。

领克全国统一价的模式为啥走了样?

模式是由人执行的。

领克6S的工作人员从哪来?

汽车行业从业人员就那么多,即使员工招的全是新人,领导还是从传统4S店模式走过来的,6S的皮服很美好,可战力依旧五渣。

管理模式:KPI。

领克厂商把销量压给领克中心,中心领导压给销售:这个月必须一人卖5台。

这个模式销售都熟悉,月底,业绩没完成,还差一台:王哥,您看月底缺点业绩,您今天下单我送您12次保养。

再送两斤鸡蛋吧。

行,我去找经理申请,您确定下单吗?

确定。

王哥,申请好了,再多送您一只老母鸡,不赚钱,交个朋友。

栗子比较简陋,流程就是这么个流程。

追求销量的机制下,8S也没用,执行人员要完成业绩,必然要用优惠逼单。

有解吗?

咱从消费者买车的行为走向来看下怎么解决。

买车前先干嘛?

上网查,主要是价格。

领克在汽车之家、知乎、抖音、小红书...灌的水都挺多,这不是黑,我做市场只看用户走向,这样做无可厚非,用户就是要查,只能铺垫内容给用户参考,导向试驾环节。

查完试驾,在不同的4S店试驾,不同的品牌试驾,对比,谈价格,对比,谈价格...最后下单。

整个周期很长,1个月——半年。

行为路径很简单:查询——试驾——对比——下单。

查询一般会找同类型车主的评价,对比一般会找个懂车的朋友一起。

回到了最初的问题:怕买的比别人亏。

参考的主要信息源:同类型车主 懂车的朋友。

这两个不可以是一个人吗?

可以,但朋友恰好是同类型车主的概率有点低。

跟同类型车主成为朋友不就行了?

知道我要说啥了吧?

领克中心可以放开车友会,让试驾用户加入,跟真实车主成为朋友,一起试驾,真实车主回答试驾用户的问题。

销售干嘛?

销售负责邀约真实车主参加试驾活动,考核销售邀约真实车主的数量,不再考核卖出去车的数量。

这是不是疯了?不卖车了?

现在信息透明,靠销售嘴皮子卖车不灵了,靠老车主的真实反馈才有用,回到了最初的市场:口碑。这也是领克在车托之家、知乎、小红书、抖音...做内容的原因。

最关键的是,销售邀约到老客户越多,说明他带的试驾次数越多,转化率一定的情况下,卖出的车必然越多,这很市场,不是情怀。

最最关键的是,这样操作销售才真的把客户当朋友,不会坑客户,坑客户会一个老客户都约不到,就没法带人试驾,就没了提成,自然就被淘汰了。

这样也符合领克中心的社交、分享的理念。

试驾用户与真实车主的社交平台,真实车主分享用车体验给试驾车主。

这样操作就只剩一个问题:怎么把真实车主一起试驾的信息告诉更多意向买车的客户?

没错,我又要硬广了。

5G视频短信,精准定向人群投放,有需要喊我。

最近我醒悟到,营销工具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容。

我已经构思好了邀约试驾的视频内容。

不找我聊聊?

失败销售说


原来码字好处这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