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和人相处最高境界(人可以假装糊涂)(1)

一、

人生最大的问题就是意识不到自身存在问题,就像世人常说这样一句话:“蛇不知自己有毒,人不知自己心狠”,一个人很难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

所以在《道德经》之中,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就是说: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智慧。

之所以提出这句话,就是因为对于世俗之人来说,能够客观理智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问题,才是人生最高深的智慧。

当一个人在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不仅会因为自身的愚昧无知对自己的人生产生影响,也会因为愚昧而伤及他人,比如说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左手拿着屠刀,右手还会捻着佛珠,称自己是“慈悲之人”。

生活中不乏有这样的人,他不仅向外宣称自己是慈悲之人,甚至也会发自内心地认为他自己真的善良。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不自知而带来的愚昧结果。

《庄子》之中有一句话,叫做: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在最为清醒的时候,方才知道自身也是一场大梦。而愚昧的人则自以为清醒,好像什么都知晓,什么都明白。

庄子和人相处最高境界(人可以假装糊涂)(2)

一个人对于这个世界产生的感受,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通过理性观察,分析客观条件而产生的结果,而是凭着自身的情感和意识,对事情做出自以为是的定论,最后反而陷入自以为是的认知陷阱之中。

就像庄子举的一个例子一样,庄子说:有人为了对付小偷撬箱子、掏口袋,于是就把袋子的绳结扎紧,还给箱子上一把锁,这就是一般人所认为的聪明做法,他们觉得这样就能阻止小偷偷箱子里的东西。

但是却不知道,一旦这样去做了,当大的强盗来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扛着箱子背着袋子直接走了,他还担心你把袋子和箱子装得不够牢固的,既然这样,那些人所谓聪明的做法,不就是给大的强盗提前做好的准备吗?

很多时候我们面对一件事情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只是自以为是的正确,对于客观问题来说并不符合客观条件,甚至是相反的。

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狭隘片面的观点之中,形成自以为是的意见,既然是片面的,那这个意见就一定不是客观正确的,当一个人总以自己的意见为准,以别人的意见为非的时候,这样就很难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而错误的事情一定会带来错误的结果。

如果意识不到这个问题,让自己沾沾自喜地以为很聪明地处理问题时,自己必然会因此付出代价。

庄子和人相处最高境界(人可以假装糊涂)(3)

二、

丽姬是艾地封疆守土之人的女儿,晋国征伐丽戎的时候就俘获了她,她当时难过得哭得泪水都浸透了衣襟。

但是当她进入晋国,进入王宫,跟晋候同睡一床而被尊称为夫人,吃上山珍海味,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之后,她又觉得当初不应该伤心地哭泣,因为当初那个让她难过的理由,反而是让她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

一个人做梦的时候并不知自身为梦,甚至会在做梦的时候卜问所做之梦的吉凶,醒来之后方知这一切为梦。

人只有在梦醒之后才知曾经为梦,而此时,在人世间有多少人不是处在睡梦之中呢?

《小窗幽记》之中有一句话,叫:

世人皆醒时作浊事,安得睡时有清身?若欲睡时得清身,须于醒时有清意。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世间的人都是在清醒的时候去做糊涂的事情,怎么能够在睡觉的时候还拥有清白之身呢?如果想在睡着的时候有一个清醒的头脑,那就要在清醒的时候,有清明的意识。

人生应该保持的状态是大智若愚,但是这个大智若愚的前提,是自己要有一个清晰认知世界的态度,以混同于世俗的状态,让自己收敛自身的锋芒,但是绝不是真的愚昧。

也就是说,你可以假装糊涂的面对生活,但是不能真的庸俗愚昧的去度过人生。

庄子和人相处最高境界(人可以假装糊涂)(4)

因为人生所有好的状态,都是在具备智慧的基础上而存在的,这个智慧就是正确认识人生的态度,而这个正确态度的根源,就是在于自己看待这个世界的眼光和思维,如果一个人的一生都沉浸于这些这种自以为是的态度之中,那么他的一生都会活成一个悲剧。

不仅在谋划事业的时候很难有一个好的结果,而且就连最起码的生活状态,都不会像拥有智慧的人一样豁达,也不能更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世界。

他的一生都仿佛带着有色眼镜去生活一样,永远看不到这个世界的真实色彩。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