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86岁的维吾尔族老人,一个是85岁的汉族老人,他们却是相识了50多年的“闺蜜”。

近日,中国电信新疆公司住阿克陶县喀热克其克乡纳木村工作组近日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86岁的维吾尔族老大爷肉孜·帕依孜老人。他此行来只有一个目的——看望自己的“儿子”——工作组成员何伟。

偶遇阿达西朋友(一辈子的阿达西)(1)

肉孜·帕依孜(左三)看望何伟(左四)

《最后一公里》(ID:MqMsMx)通讯员林峰 克州报道

随着老人慢慢的诉说,我们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何伟85岁的父亲何良岩,曾在新疆阿克陶县工作近30年,与肉孜·帕依孜老人之间有着说不清的情谊。

初识似故人

这个感人的故事要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1956年4月,新疆和平解放初期,背负着组织重任的何良岩来到了阿克陶县皮拉力政府任区委书记。

1958年,全国普及农业生产合作社运营,肉孜·帕依孜在皮拉力公社负责牛羊副产品工作,何良岩则负责阿克陶县皮拉力公社的管理工作。在那之后的日子里,两人的情谊一步一步加深,最终成为了亲密无间、形影不离的好兄弟。

偶遇阿达西朋友(一辈子的阿达西)(2)

何良岩老人亲笔写下他们的故事

当时阿克陶县皮拉力乡99%的农民都是维吾尔族,在工作中,有了肉孜·帕依孜的帮助,何良岩迅速掌握了维吾尔语,不仅能说还能写,甚至做汉维文字的翻译。在当地,何良岩被村民亲切地称为“阿达西”(维吾尔语:好朋友)。就这样,两人互帮互助、互相扶持,肉孜·帕依孜家里要是做了羊肉汤、抓饭那些好吃的,就会热情地邀请何良岩到家里做客。

50多年一桩一件的小事,虽然平凡却饱含真情。

铁血兄弟不离弃

文革期间,当何良岩被派到巴仁公社继续工作离开皮拉力公社的时候,何良岩和肉孜·帕依孜是在一次次的拥抱中分开的。

就这样,从何良岩老人到他的儿女们,两代人与肉孜·帕依孜的家人们彼此尊重、信任,像亲戚一样交往。说起何良岩老人,肉孜·帕依孜老人感慨万分,他说:“我在这个地方已经一辈子了,这辈子,我们吃住在一起,工作在一起,我们的心嘛在一起......”

直到50多年后的今天,何良岩的家就是肉孜·帕依孜的家,何良岩的儿女就是肉孜·帕依孜的儿女,两家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民族情谊就如陈酒,芳香而又醇厚。

偶遇阿达西朋友(一辈子的阿达西)(3)

何良岩老人和肉孜·帕依孜老人多年后相聚

1993年,何良岩老人随儿子何伟迁居乌鲁木齐,在这期间,肉孜·帕依孜老人多次从阿克陶县专程到乌鲁木齐看望老伙伴,两人吃住都在一起,一如往昔。

多年后,何良岩老人也从乌鲁木齐回阿克陶看望老伙伴肉孜·帕依孜,这时,两位老人都已经80多岁。

“子承父情”

这延续了半个世纪的情谊如今由何良岩老人的儿子何伟继续抒写。

2015年,何良岩老人的儿子何伟来到阿克陶县比纳木村工作组住村,得知这个消息后,86岁的肉孜·帕依孜老人不顾自己年逝已高,坚持要来看看兄弟的孩子。

偶遇阿达西朋友(一辈子的阿达西)(4)

老人给孩子带去了自家做的馕、羊肉,并和他亲切的谈起了那些年的往事,谈起了他和兄弟当年共同种植的“良岩林”,他说:“树嘛!以前从几棵都长成了好大一片子,现在嘛这些树可以抵挡好多风沙呢!”

偶遇阿达西朋友(一辈子的阿达西)(5)

老一代地情谊影响着这一代,何伟住村以后主动联系到肉孜帕依孜的在喀热可其克乡兽医站工作的女儿,询问老人的身体情况,带着父亲的嘱托和工作组的问候专程到老人家里去探望老人,和老人的孩子们交流中,何伟说:现在生活好了,条件好了,我们这一代兄弟们的感情应该更加的深厚,应该告诉年轻一代民族团结来之不易,就像大家说的那样,我们要向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友谊,它是老一辈用青春和鲜血浇灌的。(中国电信新疆公司住村工作组)

偶遇阿达西朋友(一辈子的阿达西)(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