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欢迎来到蛋蛋说史,我是蛋蛋。今天我们要说的依然是三皇五帝系列,而今天的主人公就是尧帝。

尧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三皇五帝系列之尧帝)(1)

尧帝姓伊祁,号放勋,因其是古唐国人(今山西临汾)遂称唐尧也有称帝尧,帝喾(ku)与庆都之子,这里值得一说的是帝尧的父亲帝喾也是三皇五帝之中的五帝之一。帝尧是上古时期方国族盟的首领,为祁姓刘氏的远古一世组,十三岁被敕封地于陶辅助当时的帝王擎,十五岁改封地于平阳号陶唐氏,二十岁时尧取代擎为天子定都平阳,执政七十年后尧愈来愈老,便要求舜代其执政,后尧禅让二十八年后病逝,葬于谷林。尧死后因其为百姓社会的功德被追认为三皇五帝中的一帝被大家一致认为是中国古代的贤明圣王。

尧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三皇五帝系列之尧帝)(2)

历史上所有贤明圣德的大人物注定从出生就与众不同,尧帝也如此。相传古帝的第三个妻子名叫庆都,是伊耆侯的女儿,庆都于帝喾成婚以后仍留在父母家居住,说某一年的春正月末时,庆都与父母坐上小船于三河之上游玩,当正午时出现了一条飞舞的赤龙。第二天又出现了条形小些的赤龙,晚上庆都睡不着闭着眼睛还在为看见赤龙的事不由抿嘴发笑,正朦胧中阴风四合,赤龙扑上她身,醒来时身上还留下腥臭的涎水沫子,身旁留下一张沾满涎水沫的画儿,上面画着一个红色的人像,脸形上锐下丰满,八采眉,长头发,画上写着:亦受天佑。之后庆都就怀孕了,过了十四个月后她生下一个儿子,竟与赤龙留下的画像一模一样。正好此时孝子帝喾的母亲却在这时候去世了,帝喾因为母亲的去世痛心不已为母亲一连服孝三年,全然不顾妻子与刚出生的儿子,于是庆都带着孩子回到了娘家抚养长大等到了十岁时才让他回到父亲的身边,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帝尧。所以帝尧小时先随外祖父家的姓为伊祁(耆)氏,后又称陶唐氏。

尧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三皇五帝系列之尧帝)(3)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喾有两个儿子──挚和放勋(尧);帝喾死后,挚以年龄最大为长子而继承帝位,为帝挚。尧自小便好学而能干,十三岁时就受命辅佐帝挚。帝挚才干平庸不能做到妥善管理国恩泽百姓,而尧仁慈爱民 明与察人 助帝擎管理有方,盛德闻名天下。于是各部族首领纷纷离帝擎而去归附于尧。帝挚也自知才能圣明不如于尧,终于在继位九年之后将帝位禅让与其弟尧。在尧二十一岁时登帝位,以唐县为都城,以火德为帝人称赤帝,尧当上天下共主,性格仁慈 十分聪明 年轻有为也不因而骄横傲慢。他勤于政事未敢休息。礼仪简单,生活俭朴,绝不浪费百姓的一分一毫。

尧执政初期,还没有基本的国家制度系统,国家只是各大部落联合体。非常松散,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所以在尧积累了一定的施政经验后,开始建立国家政治制度,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按各种政务任命官员,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较为系统的政治制度,为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为了管治天下,制定法度,禁止欺诈。他设置谏鼓,让普通人都能对国事发表意见。他树立谤木,鼓励百姓批评自己的过失。他说:“如果有一个人挨饿,就是我饿了他;如果有一个人受冻,就是我冻了他;如果有一个人获罪,就是我害了他。”尧无微不至地关心百姓,轻徭薄赋,因此百姓都十分拥戴他。他又大力提倡道德与和顺,使天下百姓能融洽相处,使天下万国和谐一致。

《尚书·尧典》上说,尧命令羲氏、和氏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情况制定历法,然后颁布天下,使农业生产有所依循,“敬叫授民时”,他派羲仲住在东方海滨叫旸谷的地方,观察日出的情况,以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春分,并参考鸟星的位置来校正;派羲叔住在叫明都的地方,观察太阳由北向南移动的情况,以白昼时间最长的那天为夏至,并参考火星的位置来校正;派和仲住在西方叫昧谷的地方,观察日落的情况,以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秋分,并参考虚星的位置来校正;派和叔住在北方叫幽都的地方,观察太阳由南向北移动的情况,以白昼最短的那天作为冬至,井参考昴星的位置来校正。二分、二至确定以后,尧决定以366日为一年,每三年置一闰月,用闰月调整历法和四季的关系,使每年的农时正确,不出差误。由此可知,古人将帝尧的时代视为农耕文化出现飞跃进步的时代。帝尧还任命羲和掌管天文,制定历法,授民农时。分派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住四方,负责观察日月星辰万物生灵,以通报气候变化,使百姓能及时了解。

尧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三皇五帝系列之尧帝)(4)

治理水患

尧的时代,是传说中的洪水时期。“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水势浩大,奔腾呼啸,淹没山丘,冲向高冈,危害天下,民不安居。尧对此非常关切,征询四岳(四方诸侯之长)的意见,问谁可以治理水患,四岳推荐了鲧。尧觉得鲧这个人靠不住,经常违抗命令,还危害本族的利益,不适宜承担这项重要的工作。但是四岳坚持要让鲧试一试,于是尧任命鲧去治理水患。鲧治水九年,毫无功绩,因而被治罪被杀。

史载尧访纳贤臣,尧之功臣九人,或说十一人,可谓人才济济。但他唯恐埋没人才,野有遗贤。所以他还常常深入穷乡僻壤,到山野之间去寻查细访,求贤问道,察访政治得失,选用贤才。尧治理天下万民,使海内政治清明,曾到汾水北岸的姑射之山,去参拜四位有道之名士,怅然若失,好像丢了天下。这四位有道名士为方回、善卷、披衣、许由。善卷重义轻利,不贪富贵,是有名的贤人;尧自觉德行达智不如善卷,认识到对于贤德的人,不能自骄自傲,必须谦恭好礼,以平民对待长者、学生对待老师的礼节去拜访他,让善卷居主位,尧站在下边,面向北施礼求教。

尧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三皇五帝系列之尧帝)(5)

最让大家乐道称颂尧帝的就是他开始的禅让制度,因为以前的帝位制度都是传位给自己的子孙这是祖宗定的祖法。尧在位七十年,在他八十六岁那年,自觉年老力衰,想找个继承人接他的班。可尧的儿子丹朱心既顽嚣,又好争讼,深知其子丹朱之不肖,所以不用他而想把帝位禅让给贤明之人。人们就推荐了给尧贤能有德的舜。尧于是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了舜,以便对他进行了解和考验。舜靠自己的美德,在历山,使争夺土地的农民懂得了谦让;在雷泽,使争夺房屋的渔民化仇为友,和睦得如同一家人;在河滨,他还使陶工制的陶器更精致。这种种的政绩,使他英名远扬,每到一处,总有许多人紧随其后,逐渐形成了村落、乡镇、城市。尧对舜的品行严加考验后,就把治国大权交给了他,自己则带一班人马到各地巡视去了。舜就这样干了二十年,事事办得井井有条,深得人心。这时,尧已经一百多岁了,视察天下归来,就把全部权力都交给了舜,自己在家养老。又过了八年,尧去世了,舜把天下治理得更好,这就是尧舜禅让的故事。

因为尧的贤明圣德大公无私,开创禅让制,设立诽谤木,治理水患,颁授农耕时令,制定四时成岁。以为天下百姓为重的精神让华夏民族都争相传颂他。之后的历代杰出帝王都以与尧舜禹汤为榜样造福天下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