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回忆杀#

文/王民官

放飞心情开心一刻(放飞的心情)(1)

还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总是望着天空那高空飞翔的老鹰和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的大雁,生出许多的幻想和感慨来。人为什么没有长出翅膀,也像鸟们那样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但转念一想也不行,如果连人都会飞,中国人那么多,黑压压的一大群,你挤我我挤你的,还不搞得暗无天日。自然界所造化的万物,总是千百年来有它自身进化的结果。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存在是合理的,合理的是存在的,这些充满哲理的道理,是到了今天才明白过来的,那时候真的什么也还不懂。

放飞心情开心一刻(放飞的心情)(2)

速度给人带来的惊奇和快感,总是从一个人学走路,会跑步开始的。记得有一次到十几里远的地方去赶集,由于路远,本来是搭坐在马车上的,车后边还牵着头小毛驴。赶车的大爷让试试骑毛驴的感觉,出于好奇,也就由大人抱上了驴背。由于没有鞍子,这头驴又比较瘦,直接骑在驴的脊梁上,开始晃来晃去还觉得挺神气,但时间一久,却磨得屁股生疼。后来长大了,想想孔夫子当时骑着也恐怕是一头马或毛驴的要周游列国,没有点儿吃苦的精神,还是真不行呐。神话中的张果老倒骑驴,那倒是有点儿玩世不恭的样子了。看到电影里的结婚场面时,却发现那新娘子是横坐在驴背上的,还有棉垫子,想想这可能还舒服一些。

放飞心情开心一刻(放飞的心情)(3)

到了上学的年龄,开始学起自行车来。因够不着自行车的大梁,只能是一只脚在这边,一只脚伸到另一边,半圈半圈地蹬着前进。每到一个大下坡,自行车便跑得飞快,耳边的风在呼呼地响,敞开的衣衫被风吹在后面,那种感觉真觉得非常过瘾。有一次和同学们一起骑车去山里玩,将近百里的山路,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一会儿一身汗一会儿又被风吹干。当骑着自行车来高高的山项时,虽然很疲倦,但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还是很有点英雄气概的。只是回家的路上,就不如来的时候那么兴奋了,真想把自行车扔了坐下来好好地休息休息。后来将近一个星期,上课时也只是侧着坐板凳,看到自行车座垫都害怕。想想人家自行车运动员天天骑自行车,我吃这点点的苦又算什么呢。再后来,人也变得越来越懒了,出远门不是坐汽车就是坐火车,但不论是坐汽车,坐轮船还是坐火车,却再也没有那种飞的感觉,客观上的那种飞就变得比较被动多了。直至再后来,因第一次乘飞机出差时,才又体验到了当初的那种感觉。只不过是此一时彼一时罢了。

放飞心情开心一刻(放飞的心情)(4)

想想第一次坐飞机的心情,还是非常激动的。单位安排出差到南方,乘机坐定后,飞机沿着跑道飞快助跑并开始加速,机头一抬就跃上了天空。只感觉前方的压力越来越大,直至飞机昂首冲向高空,才感觉机场和大地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飞机保持正常飞行姿态后,机舱里变得宁静起来。从舷窗口望着不时飘过的团团白云,远处湛蓝的天空,还有那遥远的地平线,天空洁净得没有一丝的污染。当飞机上升到万米的高度时,到了大气的同温层,感觉那才是个干干净净的天国。在这里,人也会变得高尚起来,什么人世间的烦恼,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相互的争夺直至发动战争,有什么意思?算得了什么呢?人还是要好好地活着,好好地珍惜生命,珍惜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一切。这时的白云在机翼下像是铺着厚厚的一层棉絮,从云彩的缝隙中不时可看到山的巍峨和大地的脉络,看到海的远大,天地的高阔。飞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飞行,要降落了,只见飞机机身一侧,划了个大圈,脚下的大地突兀地摆在了面前,机身下面的山山水水变得清晰起来,能够看到象蚯蚓一样的火车,象火柴盒大小的楼房,象蚂蚁一样的汽车,象针尖大小的人们,然后逐渐大逐渐大,直到飞机呼啸着降落在机场上,人们的一颗心才开始落地了。下机后,别的人是急着给家人打电话报平安。而我的心还在飞,思绪还陶醉在飞行带来的体验中,想起儿时的梦想,真正地坐在飞机上,俯瞰着人间大地的那种感觉,真的非常地好。放飞的心,至今想起来,仍是难以忘怀。

放飞心情开心一刻(放飞的心情)(5)

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飞机作为便捷快速的一种交通工具,坐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什么东西也是如此,经常地反复地做着同样的一件事情,多少也就找不到什么感觉了。坐飞机的感觉也是如此。后来单位出差机会多了,乘飞机就如同出外乘公交汽车一样,只是一种代步的交通工具,要找第一次的感觉,那是很难很难了。

放飞心情开心一刻(放飞的心情)(6)

这不禁使我常常想到一个问题,人总是应当有所变化的,要有所创新,有所追求,有所作为,否则老是一成不变,也就没有了新鲜感。腐水不流,流水不腐,还是很有道理的。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创新的欲望,对事物的理解也就会变得麻木、变得迟钝起来,这是非常危险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的认识也应当随之而变化,任何固步自封、守残抱缺、保守退步的思想,都会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淘汰。运动会产生美,速度会给人带来快感,让心永远都在飞,这才是我们保持心情快乐的一个基本道理。

(写于2001年10月5日,修改于2022年3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