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从朝廷流传社会各阶层,从文人墨客笔流传到下层贫农百姓口中。所以,对联经久不衰,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文字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播。诗是语言的精华,而对联呢就是“诗中之诗”,比如律诗中的”颈联”,”颌联”有的便直接作为对联应用,它能单独表达完整的意境。

有关对联的基本常识(原创:关于对联的写作和意境)(1)

对联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它可以通过山水,故事,人物,通过描写的内容加以概括,浓缩,提炼,自成一体。它比赋,骈文精炼,比诗,词,曲,赞歌自由。它更不象记叙文,论述文,散文那样千言万语,才能把事情的发生的经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发展过程。对联只要将自己所要说的意思,经过周密考虑,经过锤炼,用几个字就能表达出它的意思。对联的形式,即为上下联及横批。形式当中有分为二种,一种是宽式,一种是严式。

有关对联的基本常识(原创:关于对联的写作和意境)(2)

宽式对联是字数相等,各自独成一句或数句,成为上下结构。要求是词类相同,但意思不能雷同相似。在一般情况下,是名词对词,动词对动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动植物对动植物,虚词对虚词的方法。

严式,它不仅要求具备宽式的条件,还要求同一大类中的小类词也要相对,就是说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不能重复,并且要求严格按照平对仄,仄对平的规律遣词,严式是短联比较常见。是以工整最大特点,但要做起来不容易,需仔细推敲,反复琢磨,才能成立。宽式只要词性相对,平仄基本相对就可以了,这便于表达即可。我们谈到平仄相对,指的是上下联之间同一位置的字,词平仄相对,上下内部平仄交错。平指的是平声字,仄,就是顾名思义,就是不平的意思,仄声字是上声字,去声字和入声字的合称。

有关对联的基本常识(原创:关于对联的写作和意境)(3)

我们要根据什么来区别平仄声呢?对我们客家人来说,大部分读音一般还保持古音韵的平上去入,例如:

东董送屋,江讲降觉

真轸震质,寒早翰曷

总的来说就是区别每一个字的读音,字音响的,长的,就是平声,短促的就是仄声,平声较长的不升不降的声调。仄声就是明显有升降声调,而且较为短促,因此,它们就形成两大类。如果让平仄在对联中交错开来,就能使它的节奏富有变化,这是对联写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联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有典故,讽刺,幽默,议论,说理,自描,浪漫等。要写出一幅好的对联也和其他文艺作品一样,很多对联高手有的釆用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当然从我个人观点运用修辞方法,不能完成单纯片面地追求语言文字的华美。会因辞害义,从而违反了修辞学的基本观点。

有关对联的基本常识(原创:关于对联的写作和意境)(4)

从对联的格式来讲,有短联和长联,短联三五十多个字组成,但长联有几个分句,也可以长达二,三学字,用极其精炼的语言来点明事情的原委和经过,表现具有丰富强烈感情,这一般是楹联比较常见。

大家都知道长篇文章的结构,不管是层次和语句方面都含有主,谓,宾,对联也是一样有的。对联虽然字数不多,但你要真正弄懂一副对联的含义,不管你是出联和对联的创作者,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对联短小精悍,内容丰富,从手法上,艺术上,内容上都是一字一解。所以我建议新读作者做到如下几点:

有关对联的基本常识(原创:关于对联的写作和意境)(5)

1.反复吟咏,含情而读,才能品出波澜起伏的韵律美。

2.推敲结构,看别人用的是什么方法,仔细推敲章法,有的对联引用的领字,领句,去琢磨上下联的意境。

3.必须探究句法和字法,对联的平仄,对仗和交错等方法。

4.千万注意的是,书写对联不能加标点,再长的也不能加标点。

5.书写对联要对称,上下联纸的长度要相等,横批长度要短于上下联长度,字体大小匀韵。

6.有很多人在悟空问题提出对联的贴法,顺便我在这谈一下,必须要遵循以下规则:

有关对联的基本常识(原创:关于对联的写作和意境)(6)

1.对联要竖贴,以读者面对着门为准,上联贴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右高度要对齐,横批要横贴,在大门顶端上方。

2.上下联不能倒贴,如何判断哪个为上联,哪个为下联?只要看联中的最后一字,即可判断。通常上联的最后一字是仄声字,下联最后一享是平声字。因仄声字较短促,而平声字较悠长悦耳,故平声字宜作全联结束音节。如上下联的末字。因为仄声或平声,就应根椐前后意思来判别。

3.横批应贴在门楣上的正中间,如门楣不好贴可略微向上挪动一下位置,贴在墙上。

俗话说:熟读佳联三百副,对对信口吟佳句。这很有道理,多看多读,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写作对联时便胸有成竹。我希望对联这种独特的艺术,在中国及世界各地,让它的魅力根深叶茂,放发出浓郁芳香,永远开花结果。

[青云自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