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永辉先生,河南沁阳县人,是民国时期武林界“五虎下江南”的五虎将之一、傅式太极拳、八卦宗师傅振嵩之长子,他从小随父学艺。一九二九年,十八岁的傅永辉随母南下,协助父亲教拳,从此便一直在广州生活和工作。

傅永辉七岁开始,一面读书一面练武,曾向“神枪”李书文和八极名师霍殿阎(溥仪保镖)学习八极拳。父亲傅振嵩对他很严格,除日间练武外,常于半夜三更把他带到郊外乱坟场去练拳,以此练胆。

他平日练功十分刻苦.常早上三时起身练到七时,晚上还练两小时。他从小腰胯就十分灵活,协助父亲教拳时,以又高又慢的蹬腿博得学员好评。

1931年南京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率领武术健儿出国宣扬国术,傅永辉父子随团到香港,在中华戏院表演了武当对剑、对刀及八卦推手,观众报以热烈掌声。

上世纪六十年代,傅永辉开创以四字简诀作动作说明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被武林同行广为采用。他教授的拳术套路很丰富,有傅式太极拳、两仪拳、四象拳、形意拳、八卦掌、八卦龙形掌、八极拳、功力拳、虎拳、豹拳、连环拳等。器械套路有八卦旋风刀、四面大枪、梨花枪、齐眉棍、武当太极剑、七星剑、飞龙剑、双龙剑等。对练的项目有太极推手、八卦推手、太极抱摔和对剑、对刀,对棍等。

1958年广东省、广州市武术协会相继成立,傅永辉历任省、市武协副主席。他担任过多届省、市武术比赛副主任、副总裁判长和总裁判长职务。傅永辉除了在家里和公园设场传授武术外,还先后受广州武术学会。国民体育会、公安部门、党校、疗养院、省人民政府、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等几十个单位聘为武术教师。1957年省体委在东较场举办首届太极拳学习班时聘请傅永辉为教师,此后又分别任教广东省体育干部训练班和广州市体育太极拳训练班,为太极拳的推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傅振嵩家人(傅振嵩之子傅永辉)(1)

傅振嵩家人(傅振嵩之子傅永辉)(2)

傅振嵩家人(傅振嵩之子傅永辉)(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