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军网

提起雷达站,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兴许是喜马拉雅山脉高耸入云、氧气稀薄的5374米之巅,那里是甘巴拉雷达站;兴许是平均气温不足零下5摄氏度,守望神州北极的高寒边陲,那里是漠河雷达站;又或是面积仅有0.03平方公里的小岛,孕育了“一把土、一滴水”精神的黄海前哨,那里是红色前哨雷达站……艰苦、坚韧,是雷达站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然而,探访这个雷达站,给笔者一行留下的,却是不一样的印象。

四季如歌,谱一曲壮美的青春华章

——中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五站发展建设纪实

■翁骏 张纪哲 杨思聪

青海炮台(朝夕与五谷相伴)(1)

大项任务前,党员在连队荣誉石前进行宣誓。 高义文摄

“汪、汪、汪。”行走在山间的蜿蜒小路上,尚没见到人,就闻得犬吠三声,一条卷着金毛的中华田园犬,似从山上跑来,喘着粗气,警惕地摇着尾巴,见到笔者,并未上前撕咬,而是左闻闻、右嗅嗅,好奇地打量着眼前这群身着迷彩服的“陌生人”。初秋时节,笔者一行走进中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五站。

鄂东山麓,乡间未通公路,深一脚、浅一脚踩在田间小路上,牛哞、鸡鸣、犬吠声声入耳,玉米、水稻、油菜地相映成趣,山风吹拂着路边的小花,令人微醺。指着不远丘陵处的一个迷彩球,随行人员说,瞧,他们在那儿。

坐落在这片鱼米之乡的雷达站,和大多数雷达站不太一样,在这儿,既触碰不到都市的热闹繁华,也远离了戈壁荒滩的艰苦,别有一番田园风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雷达站的官兵们,在四季的交替变换中,构筑他们的“精神家园”。

青海炮台(朝夕与五谷相伴)(2)

队列训练,好的作风这样养成。 高义文摄

春之华:“抢播种子,是好的收成的开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每年开春,驻地冰雪消融,鸭禽便三两成群,游入池塘嬉戏打闹;山下的村民们则开始打理农田,抢播种子,希望一年有个好收成。

对于五站官兵们来说,制定一份好的年度工作计划,就如同播下一颗种子。接下来的一年里,只需精心打理,静待其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山头不高志向高,岗位不大志向大。”今年年初,指导员江山牵头制定站党支部年度工作计划时,征集了多名官兵意见,大家都说,一定要把站魂体现出来。

在与上一任指导员交接工作时,江山第一次了解这样一些信息:生活营区海拔不足百米,人员不到百人,然而,全站7次荣立集体三等功,下属某排4次荣立集体三等功,全站4次换装,次次都提前生成战斗力。

“荣誉的背后,正是一份份详实的计划在做支撑。”三级军士长邵军2008年春节前夕调到该站工作。在来五站前,他认为撰写计划只是例行公事,到了五站之后,他才发现大家把这件事看得格外重要。

要看多少本书?体能要达到什么标准?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按照既定时间节点,串起了未来一年的工作生活。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邵军诚恳地递交了一份计划,在大家的监督、鼓励下,这一年,他不仅提前“单放”,走上战备值班岗位,还考取了好几个证书,收获颇多。

青海炮台(朝夕与五谷相伴)(3)

荣誉室内话荣誉。 高义文摄

让颗颗种子结硕果,离不开肥沃土壤的滋养。翻看五站党支部近几年的年度工作计划,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图逐渐在眼前铺展开来。

2014年,该站面临改革调整,他们在当年确立“以作战战备工作为牵引,积极适应新作战体制”的发展思路。在全站范围内开展了“抢报第一点,争当第一哨”“百日情报无差错”等活动,全年实现雷达情报优质率100%。

2015年,该站接到多个演习演练任务,急需一大批业务骨干。他们以此为契机,将“业务骨干”“操作能手”等人才超前培养列为单独一项,写入年度工作计划。在当年,站“一号班”的人数翻番,“四会”教练员数量跃居旅基层连站榜首。

2016年,该站换装,由站长王重文牵头组建“新装备攻关小组”,向站党支部“一班人”立下军令状,三个月形成战斗力,半年实现新装备全功能操作。当年年底,厂家前来交流新装备使用情况时,给出了“你们像熟悉自己的孩子一样摸透了装备的脾气,把它交给你们使用,我们放心”这样的评语。

今年春季,该站结合改革调整期间,上级赋予的新的使命任务,再次发出了动员令……

青海炮台(朝夕与五谷相伴)(4)

烈日当头,官兵一丝不苟,维修雷达天线。 高义文摄

夏之碌:“辛勤劳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除虫除草、浇水施肥,夏季,当山下的村民们忙于农事时,山上的官兵们也开启了他们的“忙碌季”。

“加强对xx方向目标搜索。”五站指挥室内,气氛热烈,随着天气回暖,责任区内空情量与日俱增,在每天长达数个小时的战备值班过程中,分分秒秒,都在考验官兵。大家也习惯性将这个时间段,称之为“夏季大练兵”。

荣誉室内,记录了这样一段历史:1998年夏,长江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该站担负救灾空情保障任务,24小时值班开机,连续奋战多日,共准确掌握xxx批、xxx架。此役过后,该站官兵凝聚了“铁心向党、全心守望、甘心奉献、凝心争先”的站训,并传承至今。

又是一年初夏,高温比往年来的更早一些,“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营院内的荷花塘别有一番景色。该站临时接到某实战化演练任务,在组织召开战勤研究会时,他们发现,这是该站首次参加类似演练任务,无经验可循,设想的多套保障方案并不成熟。夜已深,湿热的环境,弥漫着焦躁的气息,汗水顺着官兵的脸颊直往下淌,怎么办?

“请示上级,练兵打仗的事决不能拖到明天!”当情报站值班参谋李威接到“求助电话”时,已是凌晨。“我有些纳闷,在那个时间段,五站并不担负战备值班任务。”了解到情况后,李威帮忙调取了部分资料,并结合自身经验,给出了一些建议。次日拂晓,该站官兵成功拟出一份保障方案,并圆满完成了演练任务。

青海炮台(朝夕与五谷相伴)(5)

战备拉动,战机稍纵即逝。 高义文摄

打好一仗不难,难的是仗仗如此。在四级军士长卢雄看来,练兵打仗和种庄稼差不多,“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掌握事物背后的规律是关键。

每年夏季,面对枯燥繁重的战训任务,部分官兵或多或少会“吐槽”几句,卢雄却甘之如饴。有一次,他发现,某型雷达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测高误差较大。他将其作为突破口,在每天任务结束后,就带领业务骨干收集、整理、比对多个一手数据,并以此为基础探索了某战法。

在一次演习中,这个战法得到了检验。在距离该站xx公里的某低空区域,该型雷达成功发现捕捉任务目标,为上级处置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演习结束后,这个战法被上级转发推广。

如今,像卢雄一样,跳出任务研究规律的官兵越来越多,他们集智攻关,掀起多轮“头脑风暴”;举办“长空砺剑”讲堂,定期组织官兵学习经典战例;交叉研究业务理论,探讨战法训法……一个个作战规律正在涌入官兵的大脑。

青海炮台(朝夕与五谷相伴)(6)

用新的荣誉不断书写新的成绩。 高义文摄

秋之实:“瓜果满园,见证军民鱼水情深”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秋风起,山上桂树飘香,一望无际的青纱帐已化为丰收的金黄,远望去,像波浪一样起伏,倾耳听,穗穗作响,似一首田园交响曲。稻花鱼在水中成群游弋,水面的鸭群,嘎嘎地叫着,不时将头埋入水中,怡然自得。

每当村民喜获自然的馈赠时,五站营院也悄然增添了几抹色彩。

“红的有辣椒、西红柿,黄的有土豆、花生,绿的有秋黄瓜……”指着菜园里的果蔬,副站长周俊乐呵呵的。在五站,“官兵齐上阵耕地种菜”的传统,已经延续了很多年。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以前,各类农副产品较为匮乏,官兵们开辟荒地,想吃什么就买来种子自己种,“团结奋进、艰苦创业”的基因传承至今;如今,这片菜园里,播撒的不仅有官兵自购的种子,更多的是村民热心送来的种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颗颗种子紧密依偎,恰似军民鱼水情深。

青海炮台(朝夕与五谷相伴)(7)

这里是我们的连队,这里也是我们的家。 高义文摄

每年秋收过后,不论是村镇组织开展双拥共建工作,还是驻地百姓自发到连队看望慰问官兵,总少不了捎上新鲜的鸡鸭、果蔬、水产等慰问品,知道营院有一处菜园,他们就隔三差五送来新品种子,并指导五站官兵栽种育苗,因地制宜把农副业生产搞得有声有色。

“五站官兵待我如同亲人一般,我发自内心感谢他们。”有一年,村民老李家的数亩水稻收成不错,但因孩子在外打工,一时赶不回来,急得老李没办法。五站官兵了解到情况后,主动牺牲休息时间下山帮忙收割。后来,老李拎着大包小包上山,说啥也要五站官兵收下。盛情难却,五站官兵最终坚持按照市场价格付了钱。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亲骨肉送他上战场。”在今年庆祝建军90周年大会上,引用的一段民谣,引发山下村民们的强烈共鸣。大家都说,这里面唱出了百姓对人民军队的天然信赖。

人民军队为人民。五站党支部经常结合“七一”等特殊时机,主动赴地方为镇上的党员讲党课,组织军地党员共过特色党日;举办“军营开放日”,邀请村民参观营院生活区,增进军民互联互通;帮百姓抢种抢收,献爱心帮扶助困,解一家燃眉之急;党员与贫困孩童“一对一”结对子,定期组织官兵捐款捐物,用赤子心托举求学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说起五站官兵为大家做过些什么,山下的村民各有各的故事。“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更深”是五站官兵和驻地百姓融洽关系的真实写照。

青海炮台(朝夕与五谷相伴)(8)

集智攻关,战法训法的研究永无止境。 高义文摄

冬之皑:“储备养分,又是一年蓬勃生机”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去年冬季,一场大雪过后,五站营区内外银装素裹。山下,被冰雪覆盖的水稻田正为来年储备养分,村民们深居简出,在对稻田进行适当的保养后,静待新年的到来。山上,官兵们一年的工作也逐渐进入尾声,但装备年维护这台重头戏,才刚刚开始。

“对装备进行全面的检查、清洁、紧固和校正;测量重要部件的参数,进行必要的修理;对配属的仪器进行检查,补足备份的物资器材。”作为换装不久的雷达站,兵器部署在多个山头,各组织一次年维护,精心准备必不可少。

雷达技师侯德喜记得,每年这个时候,站长都会带着他和几名技术骨干,对照装备的“病历表”,梳理总结一年来的频发故障、疑难杂症,为更换部件提供建议参考。

在站长王重文看来,组织官兵进行装备年维护,与村民对稻田进行保养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查漏补缺,为来年做准备。

去年,该站新上岗的雷达技师涂军帅发现,某型雷达在一段时间内问题不断,他心急火燎,卷起铺盖,上山蹲了两个多月,对照参数表、原理图“解剖麻雀”,日、周、月维护,他都尽心尽责,一度让雷达运行平稳。

然而,在年维护过程中,大家意外发现,些许部件损耗严重,原因是部分维护方法不当,这让他再次产生“本领恐慌”。后来,他愈发加强学习钻研,并积极向技术骨干、厂家院校请教。

青海炮台(朝夕与五谷相伴)(9)

夕阳西下,官兵跑步锻炼的步伐从未停歇。 高义文摄

今年以来,该型雷达组件损耗率同比下降50%,由他牵头创新的多套排故方法被上级转发推广。涂军帅由衷感慨:“感谢年维护工作为我上的宝贵一课!”

冬季,呵气成霜,除了完成年维护工作,雷达更需格外呵护。在另一个山头的雷达阵地上,官兵定期轮换,常年保持多人驻守此地。

有一次,在早试机过程中,雷达技师徐雷发现,信号回波不稳,几次调试也没能成功。时间不等人,他和几名官兵商量过后,决定脱掉大衣、手套,与雷达来个“亲密接触”。不到十分钟,故障被排除,徐雷被冻得够呛不说,一名同志在排故过程中,右手黏在了兵器上,不慎撕掉了一块皮,疼得龇牙咧嘴,可大家却相互打气,没有一句抱怨。

聊起雷达维护工作,站长王重文总有说不完的话,每个冬季,五站似乎都发生过那么几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可最后大家总能化险为夷。“落实装备管理法规制度不打折扣,也许是对‘运气好’的一个注解吧。”王重文这样说。

冬去春又来,山下的千余亩水稻田,新的生机正在酝酿;山上这群“可爱的人”,也在辛勤劳动中为来年准备着。

青海炮台(朝夕与五谷相伴)(10)

专业训练,一丝不苟是我们的态度。 高义文摄

青海炮台(朝夕与五谷相伴)(11)

检修线路,官兵有活一块干。 高义文摄

青海炮台(朝夕与五谷相伴)(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