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谋害岳飞的深层原因(岳飞之死虽为皇帝所为)(1)

文:徐飞 读史特约作家

岳飞在民间被喻为战神。

岳王庙里“还我河山”四个字写得气势非凡,据说是岳飞的真迹。

岳飞文韬武略、忠肝义胆,无端被秦桧谋害,老百姓恨死了秦桧。

直到现在,“秦桧夫妇”还跪在岳飞墓碑前。

岳飞出身于河南农家,从小精于骑射,武艺高强。

从军后在宗泽帐下,骁勇善战,有勇有谋,很受赏识。

岳飞屡建战功,引起了宋高宗赵构的注意。

秦桧谋害岳飞的深层原因(岳飞之死虽为皇帝所为)(2)

岳飞在较短的时间内削平钟相、杨幺起义军,赵构对他寄予厚望。

金军与伪齐联军南侵,岳飞被派往抗敌,以三万人马大胜十万敌军,并一举收复襄阳六郡。

赵构御书“精忠岳飞”四个大字,挂于岳家军军旗之上,封岳飞为节度使。

后因战功又加封太尉,与宰相平级,岳飞时年35岁。

金军大举南下,岳飞率军英勇善战,一口气打到东京汴梁附近。

黄河两岸,太行山下,各路义军纷纷响应。

从燕京向南,金国号令都不大管用了。

赵构见捷报频传,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和秦桧商议下一步规划。

秦桧此人真正是手段厉害,三句话就把赵构说晕了。

第一句,皇上,你相信岳家军能消灭金军吗?

赵构一下就愣了,金军把他追得逃到海上的狼狈情形让他心有余悸。

第二句,前两年的兵变还记得吧?

淮西军变、苗刘兵变让赵构惨到家了,差点掉了脑袋瓜子。

赵构觉得武将太不可信了。

但他和秦桧说,岳飞可是个大忠臣呀。

第三句,太祖龙兴之前,也是个忠臣吧?

这句简直是振聋发聩,赵构被彻底震蒙了。

太祖说的是赵匡胤,赵匡胤在后周掌握了军权,黄袍加身抢了后周柴家的江山。

秦桧趁热打铁说,皇上,咱们打不过金国的,现在正是和金国城下之盟的大好时机。见好就收,抓紧和谈吧。

赵构于是发了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飞撤军。

岳飞壮志未酬,仰天长叹,挥笔写下留传千古的《满江红》。

两国停战,赵构为了稳固皇位,密谋要除掉大将,屠刀所指,令人心寒。

秦桧等人便收罗罪名,将岳飞关进大牢,毒刑拷打。

审来审去,又审不出个结果来。

赵构最后没办法了,就下旨将岳飞赐死。

岳飞时年仅39岁。

当时南宋许多百姓听说岳飞被害痛哭流涕。

而金国的将领们听说后都摆酒庆贺。

岳飞曾做诗:“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泪不收。”

他将七尺之躯捐报赵构,赵构回报他的却是风波亭上害忠良。

秦桧谋害岳飞的深层原因(岳飞之死虽为皇帝所为)(3)

岳飞之死,秦桧“功不可没”。

岳飞与秦桧的关系可谓是水火不相容。

岳飞是主战的武将,他的价值体现在战场上。

秦桧是主和的文臣,本事只有在谈判桌上才能展示出来。

岳飞是个理想主义者,整天想迎回“二圣”、直捣黄龙府。

秦桧比较现实,他觉得宋、金两国打下去肯定是两败俱伤,惟有与金人议和,才能把保住半壁江山的功劳纳入囊中。

岳飞认为不想收复失地的就是汉奸。

秦桧心想,你非要主战,我就把你除掉。

两人是针尖对麦芒,和解不了。

再看岳飞与秦桧是如何相处的?

一次秦桧在府中设宴,邀请朝臣捧场,岳飞也在其中。

为造浓氛围,秦桧请诸位同仁做诗助兴。

岳飞当场吟诗:

自幼从军未学诗,今朝赴宴强为之。

削发搓缰系战马,拆衣抽线补征旗。

江南美酒君须记,北国风霜我独知。

百万金兵临城下,再请诸公去赋诗。

吃请后还讽刺秦桧,根本不把这个首辅放在眼内。

秦桧谋害岳飞的深层原因(岳飞之死虽为皇帝所为)(4)

吟诗之后扬长而去,秦桧气得要吐血。

岳飞这样耿直、不通人情,就是遇上贤相张居正,张居正也会怀恨在心,何况秦桧此等小人?

两国停战后,赵构就觉得“中兴四臣”利用价值不大了。

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三人猜透了赵构的心思,立马想法成功脱身。

只有岳飞脑子“一根筋”继续愚忠,稀里糊涂丢了性命。

实际上,岳飞与赵构的“蜜月期”也很短。

初期,赵构让岳飞做泰州知州。

岳飞就上奏折说,我要私募军队北上,恢复中原。

我把家人留在杭州做人质,皇上你就不用担心我对你不忠了吧?

私募军队后,家人做抵押,这本来是潜规则。

岳飞政治敏感性太低,将这个明明白白地写在纸上,君臣之间太尴尬了。

后来岳飞屡立战功,赵构想收买他,他软硬不吃。

软的就是送美女、置田地,岳飞钱不要,美女拒收;硬的要抓他小辫子,岳飞个人德性堪称完人,无处可抓。

秦桧谋害岳飞的深层原因(岳飞之死虽为皇帝所为)(5)

这样的臣子要是碰上李世民还好,可当今皇上是赵构。

赵构对岳飞始终若即若离,没有真正信任过他。

因此,秦桧三句话就把赵构击垮了。

秦桧虽是小人,却也不乏“大智慧”,仿佛是赵构肚里的蛔虫。

岳飞的执拗,也屡屡让赵构下不了台。

赵构一次问岳飞,收复失地后还想干吗?

岳飞说,要迎回徽宗的棺木和钦宗。

这等于将赵构逼进死胡同,迎回钦宗,赵构是一万个不情愿。

秦桧等人心知肚明,从不去捅破窗户纸。

岳飞将这个难题摆在赵构面前,赵构很坐蜡。

刘光世退休后,岳飞请示将刘家军与岳家军合并。

赵构怕他拥兵自重,没同意。

岳飞当即就辞职不干了,撂挑子走人,上庐山给母亲守孝了。

赵构几次屈尊协商,岳飞就是怄气不下山。

要挟赵构,使他很没面子,赵构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勉强下山后,岳飞又捅了更大的娄子。

为皇家考虑,他头脑发热,建议赵构立储。

赵构因故没有了生育能力,地球人都知道。

这不是成心侮辱赵构作为男人的尊严吗?

岳飞还建议立建国公为太子。

赵构一眼喷火,一眼喷冰,充满杀气。

吓得岳飞如芒在背,面如死灰。

受太祖赵匡胤影响,宋朝皇帝还算开明,朝臣言论相对比较自由。

倘若岳飞遇上的是明朝的永乐、嘉靖等皇帝,估计已经死过几回了。

客观地看,岳飞虽屡战屡胜,但以当时南宋的实力,想使金国臣服恐也难以实现。

南宋后来的几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

并且岳飞的情商有很大的缺陷,性格决定命运,导致他死不瞑目。

秦桧最后也没有好下场,赵构养子孝宗即位后,既为岳飞平反,又取消了秦桧所有封号,并谥“谬丑”。

秦桧谋害岳飞的深层原因(岳飞之死虽为皇帝所为)(6)

赵构年少时书法出众,武艺高强,独闯金营,大义凛然。

正因为无所惧怕,才在靖康之难中得以幸免,保全了性命。

19岁即位后四处逃亡,35岁头发就全白了。

并且也不是史学家笔下的昏君,比他那艺术家老爸赵佶要强百倍。

他十分节俭,带头吃素。

费尽心机,保住了半壁江山,也算是中兴之主。

从“八贤王”赵德芳的后人中,挑选了一个作为养子,并培养成为贤明的接班人。

赵构五十六岁禅位后,太上皇又做了25年,享年81岁。

中国封建王朝中仅有梁武帝、武则天、赵构、乾隆四位皇帝超过80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