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有名的一套兵书。这套兵书不仅享誉中国数千年,还走出国门流行于全世界;它不但在军事方面被奉为作战宝书,在经济及商业领域也被奉为经典教科书。

但是,关于孙子其人,一直流传着孙武和孙膑两个名字。关于孙子兵法,也有十三篇和八十九篇等等不同的说法。

那么,这二人究竟是什么关系?他们的兵书是否为同一本书?因为史书上关于孙子兵法的记载并不明确,所以各种说法莫衷一是。

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是一样的吗(孙膑兵法与孙子兵法是什么关系)(1)

孙武与孙膑雕像

一.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兵书竹简:

1972年至1986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先后发掘出的一百余座汉代墓葬,其中出土的大量竹简,对于上述问题给出了准确的答案。

孙武其人,是生活在春秋末期的齐国人,是《孙子兵法》的著作人他被称为“兵圣”,也是“百世兵家之师”和“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膑,则是孙武的后代但不知是多少代了。他也是一位著名军事家,也写了一套兵书叫做《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是一样的吗(孙膑兵法与孙子兵法是什么关系)(2)

银雀山汉墓竹简

二. 关于孙膑的成语故事:

  1. 《田忌赛马》:齐国大将田忌每次与齐威王进行赛马比赛,总是输掉。深谙兵法的孙膑指点田忌:第一局用自己的下等马对阵齐威王的上等马,输掉了;第二局让田忌用自己的上等马对阵齐威王的中等马,结果赢了;第三局,田忌用自己的中等马对阵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赢了。三局两胜,田忌终于战胜了齐威王。对于课文中的孙膑,我们不由得佩服之至极。
  2. 《围魏救赵》:田忌本想直接去解赵国之围,孙膑却让他去攻击来犯的魏国本土。在庞涓回兵救魏时,半路上打击疲于奔命的他们。用这一招果然打败了魏军。
  3. 《马陵之战》:魏国军师庞涓与太子申,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的损失,发兵攻打韩国。齐国大将田盼在孙膑指点下,以“减灶”之策诱庞涓中计,追至马陵道中伏击身亡,齐军乘胜追击,俘获子申。

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是一样的吗(孙膑兵法与孙子兵法是什么关系)(3)

围魏救赵

三.孙膑其人及兵法要点:

孙膑曾和庞涓一块儿学习兵法。庞涓先去辅佐魏惠王,做了将军。孙膑到了魏国后,庞涓嫉妒他的才能在自己之上,就陷害孙膑,并给他用了膑刑。孙膑在友人的帮助下逃到了齐国。他被齐威王重用为军师,后设奇计大败魏军,并置庞涓于死地。

《孙膑兵法》又名《齐孙子》(系与《孙子兵法》区别之故)。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银雀山竹简中收入的《孙膑兵法》16篇。纵观《孙膑兵法》的内容,在继承孙武的军事思想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孙膑在《威王问》中阐述了战争是政治斗争工具的战争观。他说战争是政治的工具,是要为社会创造和平的生活环境,但依靠空口说教是办不到的,所以必须"举兵绳之",用战争的手段禁止争夺。然而战争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不能经常使用。

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是一样的吗(孙膑兵法与孙子兵法是什么关系)(4)

庞涓战死于马陵道

孙膑提出将领要知道“道”——就是战争的规律。孙膑认为只有掌握了战争的规律,了解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才能指挥得当保证取胜。为此他专门阐述了积疏、盈虚、径行、疾徐、众寡、佚劳六对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的矛盾。还对“奇正”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认为将领只有把握了这些矛盾的转化规律,才能出奇制胜。

在战略思想方面,孙膑强调“必攻不守”。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必须积极主动地进攻敌人防守的薄弱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而且能够转换攻守形势,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孙膑对之前的战役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回顾和分析。比如"擒庞涓"一章。让读者看到了他的临场指挥及应变能力。

此外,孙膑还对阵法进行了专门论述,对君主和将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将领的素质和管理队伍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毛主席曾经评价孙膑道:“攻魏救赵,因败魏军,千古高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