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来,修建铁路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修建铁路不仅能够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方便人们的出行,还能够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可谓百利而无一害然而,在思想保守、风气未开晚清,许多人却对修建铁路坚决反对为此,清朝还发生了三次铁路大辩论,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清朝铁路技术?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清朝铁路技术(清朝三次铁路大辩论)

清朝铁路技术

在今天看来,修建铁路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修建铁路不仅能够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方便人们的出行,还能够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可谓百利而无一害。然而,在思想保守、风气未开晚清,许多人却对修建铁路坚决反对。为此,清朝还发生了三次铁路大辩论。

一,第一次铁路大辩论

1825年,英国建成了世界第一条铁路,从此改变了世界的交通格局。实际上,最需要铁路的并非是英国这样的岛国,而是如俄国、中国、美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国家,因为水运无法解决所有的交通问题。

中国人了解到铁路的时间并不算晚。1840年,林则徐就称赞火车运货的快捷与“省人力”。1842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对铁路、火车进行了介绍。同时代的徐继畬、梁廷枏、容闳也盛赞了铁路的优越性。1859年,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提出了在全国修建铁路的计划。

1861年,清朝开始进行洋务运动,一批近代化的军事工业开始建起来。但是,修建铁路一事却迟迟没有进展,其原因就是反对派势力太过于强大。顽固派之所以反对修建铁路,主要是两大原因:一是思想守旧,认为修建铁路会破坏风水,占用土地;二是破坏既得者利益,铁路修建会冲击漕运,由此影响漕运总督等一大批官员的利益

1865年,英国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擅自铺设了一小段铁路,结果被清廷“饬令拆卸”。1876年,英国在上海修建淞沪铁路,又被清廷购来拆毁。

中国的保守派坚决阻碍铁路修建,而日本的铁路却很快动工了起来。1868年,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到1872年就建成了京滨铁路。中国北方邻居俄国早在1837年就建成了皇村铁路,在克里米亚战争战争失败后,俄国进一步加快了铁路的修建步伐。

同治年间的边疆危机进一步刺激了洋务派修建铁路的诉求。1874年,左宗棠平定了陕甘之乱,开始了收复新疆的伟大西征。自古以来,远征西域最大的问题就是补给问题。因此,洋务派们就设想,如果铁路修建到了新疆,那内地的物资就能够源源不断供应新疆,内地的军队也可以源源不断调到新疆,如此就可保住新疆了。因为这件事,修建铁路的议论开始兴起

终于在1880年,朝廷出现了第一次铁路大辩论。这一年,中国和俄国正在对收回伊犁的问题进行交涉,而俄国则使用武力威胁清朝。而清朝和俄国的边境线十分漫长,如何才能守住如此漫长的边界线呢?这时候,淮军名将刘铭传公开在朝廷提出了修铁路。他认为,一旦铁路从京城修建到了边疆,那么清朝的军队就可以朝发夕至地应对任何地方的入侵

刘铭传的提议立即得到了奕䜣、李鸿章等人的同意,慈禧太后也非常赞同。但是刘锡鸿、屠仁守等人却以“我国乾隆朝之世,非有火车也”等迂腐言论反对洋务派。1881年,清朝最终下达拒绝修建铁路的命令,理由是“需费至数千万,安得有此巨款?就这样,第一次铁路边路以洋务派的失败而告终。

二,洋务派修建铁路的实践

洋务派在大辩论中失败了,但是他们却开始了修建铁路的实践。为了解决开平煤矿的运输问题,李鸿章上奏修建唐胥铁路。为了减少阻力,李鸿章刻意将铁路改称为“马路”,果然没有引起保守派注意,被通过了。1880年,铁路开始修建,到1881年完工,这是中国第一条自建的标准轨运货铁路。

不过,唐胥铁路建成后,保守派又挑出来功绩李鸿章,使得该铁路一度不得不以用骡马牵引货车,所以被世人称为“马车铁路”

此后,李鸿章得到了醇亲王奕譞的支持。奕譞是光绪帝的父亲,原本也是顽固派。他为了让光绪帝实现亲政,就提议修建颐和园让慈禧养老,而修建颐和园需要从海军要钱,于是他不得不支持李鸿章,李鸿章也同意将部分资金用于建设颐和园。原来,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的源头来自于这里。

1883年,法国不断出兵越南,中国南疆危机严重。李鸿章致函醇亲王奕譞,希望他主持大计。第二年,中法战争爆发,而内地的漕运不通,而海运则遭到了法国海军的拦截。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修建铁路,掀起了第二次铁路大辩论。

而顽固派依然肯放弃既得利益,其中徐致祥、史文海、张廷燎等纷纷上奏,大肆指责修建铁路的危害。他们认为内河航运不治理,却花费巨资修建铁路,这是方便“夷民”,是“开门揖盗”,会导致“关山尽失其险”,“小民失业者不可胜计,往往铤而走险流为捻匪”。

针对这些反对意见,左宗棠在1885年留下遗疏,力陈修筑铁路的必要。左宗棠认为,铁路一旦修成,“民因而富,国因而强,人物因而倍盛。”他主张首先修建一条从北京到清江浦(南京江北)的铁路,因为担心顽固派阻拦,他建议将北京改成通州。不过,由于顽固派的阻拦,这个建议并未得到清廷采纳。

不过,中法战争后,清廷考虑到海防危机严重,于是就成立了海军衙门,让担任奕譞总理海军事务大臣,而铁路事务也划给了海军衙门管理。1887年,在奕譞的推动下,中国铁路公司成立,由沈保靖、周馥担任督办,通过募股、贷款等方式筹集了130万两的资金,开始动工修建天津到大沽的铁路,到第二年完工。随后,他又奏请修建天津到通州的铁路,得到了批准。

与此同时,刘铭传也开始在台湾修建铁路。中法战争后,清廷调刘铭传镇守台湾,并且在台湾设省。刘铭传终于成为了封疆大吏,开始实践修建铁路的梦想。1887年,从台北到基隆的铁路动工,因为地质条件非常复杂,这条铁路到1891年才完工。在刘铭传的积极建设下,台湾省成为了中国最先进的一个省。

三,铁路之争延缓了中国铁路建设

1888年,津沽铁路完工后,洋务派为了进一步让慈禧、光绪了解铁路的优越性,就以筹备光绪的大婚为名,在京城修建了一条7公里的小铁路。然而顽固派却立即跳出来指责洋务派“资敌、扰民、夺民生计”,气势汹汹。

洋务派的主要官员现在已经实力大增,他们对顽固派进行了最坚决的论战。其中李鸿章一人就写下了多篇长文,逐层逐条地批判了顽固派的荒谬观点。由于得到了奕譞的支持,李鸿章决定不顾反对,继续修建铁路。然而,一件意外阻止了李鸿章的计划。

1889年1月,紫禁城太和门失火烧毁了两座城门和几个仓库,这时候距离光绪帝的婚期只有一个多月。顽固派抓住机会,攻击这是李鸿章的铁路计划惹怒了老天,使得“天象示儆”。慈禧也被顽固派的言论吓到了,她下令津通铁路停工。

此后,慈禧要求军机大臣、督抚大臣对铁路一事发表意见,于是各省督抚纷纷上奏,洋务派占据了上风。就在慈禧犹豫不决的时候,狡猾的张之洞上奏表示一定要修铁路,但是要先修卢汉铁路。张之洞的建议既能堵住顽固派之嘴,又符合洋务派的要求。于是,慈禧下令将津通铁路的资金全部转移到卢汉铁路,并将张之洞调为湖广总督,将反对修建铁路的裕禄调到了东北,担任盛京将军。

张之洞

如此,第三次铁路大辩论,是洋务派获得了胜利,不过是张之洞偷走了李鸿章的果实。就在这时,俄国开始修建西伯利亚铁路,日本也加速在东北的扩张,于是东北变得非常危机。李鸿章于是趁机提出将津唐铁路延伸到沈阳,以保卫东北。于是,张之洞的计划又搁浅了

1891年,这条铁路正式动工,首期计划修建到山海关(津榆铁路)。1892年,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在滦县主持修建了滦河大桥,号称“远东第一大桥”。1894年,津榆铁路完工。

正当清廷准备继续向东北修建铁路时,甲午战争爆发了,铁路计划被中断。甲午战争的失败给清朝很大的冲击,反对铁路修建的声音再也不成气候了。1895年,取代李鸿章的北洋大臣王文韶提出修建津通铁路,结果非常顺利地得到了朝廷的批准。1896年,津卢铁路和卢汉铁路实现了接轨,中国铁路建设自此进入了快车道。

三次铁路大辩论,最终是洋务派获得了胜利。由于顽固派的阻碍,中国本应该在60年代就启动的铁路建设被大大延迟了。直到1896年,中国的铁路里程仅仅才370公里。此后,西方列强开始争夺在华铁路修建特权,虽然加速了铁路的建设,但是却导致更多主权的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