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侯国平

水浒传好汉性格的时代背景(梁山好汉也自卑)(1)

梁山大寨的第一代领导人晁盖,原本是个工作积极的村干部。因为劫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为其丈人蔡太师送的十万贯金珠宝贝,遭官府通缉,逼不得已,上了梁山。

从村干部到梁山大寨的头把交椅,晁盖很满足山寨的生活,没有下一步的打算。他只想在梁山大寨大碗酒,大块肉,享受快乐,过一天算一天。

(一)宋江的心结

梁山大寨的第二代领导人,呼保义宋江就不一样了。宋江长期在郓城县政府当办事员,刀笔精通,吏道纯熟。虽然没有混上官,但也是靠近权力的人。没有吃过猪肉,天天看猪走路,他知道混在体制内的好处。所以,纵然上了梁山,坐上了头把交椅,但他魂牵梦绕、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回到体制内,当一个风风光光的体制人。

宋江在梁山大寨盖起了忠义堂,挂起了杏黄旗,上面写着替天行道四个字。这是啥意思呢?就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就在政治上和皇帝保持了一致,为皇帝招安,埋下了伏笔,准备好了谈判条件。

水浒传好汉性格的时代背景(梁山好汉也自卑)(2)

宋江曾经对行者武松说,日后但是去边关,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我自己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兄弟你如此英雄,决定做的大事业,可以记心。

宋江的这番肺腑之言,信息量很大。

首先,他认为武松是个英雄,应该到体制内混个官当当,只有当了官,一家老小才能享受荣华富贵,过上好日子。其次,他认为自己没啥本事,想回到体制内,很不容易,比大学生考公还难,有点灰心丧气。

总之,宋江的内心深处是有些自卑的。自从杀了阎婆惜之后,就成了两劳人员,按照大宋朝的法律,罪犯的脸上是要刺上金印的,走到哪里就有人指指点点,叫人开心不得,你说心里好受不?

虽然上了梁山,坐上了头把椅子,但宋江的心里还是郁郁寡欢,很不踏实,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这种远离主流社会的山寨混混,是上不了台面的。因此,宋江时时刻刻盼望的是皇帝快来招安。

水浒传好汉性格的时代背景(梁山好汉也自卑)(3)

(二)梁山大寨一个约定俗成的现象

在梁山大寨,不光宋江是自卑的,就连许许多多的头领和小喽啰也觉得在山上混是低人一等的。

一个令人十分诧异的现象是,这些梁山好汉虽然造反闹了革命,但小喽啰们都不叫他大王。

比如,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冒着大雪上了梁山,坐上了椅子,但喽啰们还是称他教头,他也欣然应之。

再比如花和尚鲁智深,原本是渭州府的提辖官,因为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到五台山当了和尚,后来上了梁山,坐上了步兵头领第一把椅子,但手下的喽啰和众弟兄,还是叫他提辖,他也高兴应之。

再比如杨志和武松,历经曲折上梁山闹了革命,但他们还是喜欢人们叫他们制史和都头。

这成了梁山大寨一个约定俗成的现象。

虽然一个个风风火火上了梁山,但内心深处对于那个体制还是敬畏有加,恋恋不舍的。虽然做起事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但从称呼上就不难发现,山寨的生活还是不尽如人意的,嘴里提辖,都头的乱喊一气,说明在体制内当官,该有多威风。

水浒传好汉性格的时代背景(梁山好汉也自卑)(4)

(三)集体自卑

当宋江带领梁山好汉,下定决心准备接受朝廷招安时,心里又打起了鼓。

看看身边的这几个带头人,吴用是个乡村教书先生,公孙胜是个算命先生,自己是个县政府的衙役,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

朝廷会不会看扁的他们,认为他们是一群乌合之众,即使招了安,也不给个好果子吃。所以,宋江思来想去,要找一个有头有脸,可以装潢门面的人上梁山,这个人就是卢俊义。

卢俊义是北京城里的大员外,家财万贯,绰号玉麒麟,是河北三绝,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对。若得此人上了梁山,朝廷必然另眼相看。

水浒传好汉性格的时代背景(梁山好汉也自卑)(5)

于是,一场逼卢上山的阴谋活动展开了。

先是派吴用和李逵,假扮算命先生和道童,来到卢俊义家门口,招摇撞骗,骗卢俊义走出北京。后来又把卢俊义劫上了梁山,随后四处放风,说卢俊义已经归顺了梁山。待卢俊义回到北京家中,又被官府捉拿,终被梁山好汉救出,走投无路,只好上了梁山。宋江等人如愿得偿。

卢俊义上梁山,是一手好戏,突出反映了宋江等人的自卑心理,和不安全感。纵然椅子高坐,威风八面,但一想到自己是体制外人,就惶恐不安,生怕被人看不起。这是一种多么微妙的心情啊。

从逼上梁山到皇帝招安,梁山好汉,怀揣自卑的心,走完了从造反有理到归顺投降的历程。

水浒传好汉性格的时代背景(梁山好汉也自卑)(6)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