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的夏商怎么了(商汤灭夏后夏民去哪了)(1)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写作本文,是因为最近一直在思考夏朝人去哪了的问题。夏在商之前这是中国的历史,但为什么学术界说殷墟甲骨文里没有夏的存在呢?

笔者不会讲故事,写文章总是建立在历史文献和考古证据的基础研究解析上,所以读来不免觉得枯燥。但历史就是历史,我们追寻的是真相,是深度,并不是从未经考证的史料上解读而来的故事。

夏朝人去哪了?如果夏朝真的存在过。对于西周之前的历史而言,商可信,夏就被诟病,无外乎是因为史料太过简单的原因。《史记 夏本纪》里,除了记叙夏禹治水以外,夏朝的历史就是一篇600字的短文。基本上简单的写了几个夏王的名号而已。

夏朝一定是存在的,古本《竹书纪年》的可信性,由于今本的被否定,古本被认可度很低。但如果有心,则会发现古本中很多关于西周之前历史的记载可以和春秋战国时代其他史料的零星记载吻合。如商汤伐夏之“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陑在山西永济,鸣条在山西运城鸣条岗,则夏桀都城为运城无疑。

历史中的夏商怎么了(商汤灭夏后夏民去哪了)(2)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笔者前文考据了整个商汤伐夏的过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见本人文章方国商的崛起!首次揭秘商汤灭夏的全过程

夏既然存在,为什么甲骨文中夏消失不见了呢?这个问题就是拦路虎。笔者在研究胡厚宜著《殷商史》的时候,发现一个论点,就是郭沫若先生认为土方就是夏。理论是《诗经》中“禹敷下土方”。再者土方在商代多次与夏征战。

说实话,此论没有能说服我。但却给我指了一个方向。那就是,夏朝遗民在夏亡后,还在!应该就是在被称为某方的方中。

方,是商代对周边国家的称呼,有人方,工方,羌方,氐方,鬼方等。黄帝到尧舜禹时期,一般称为氏,陶唐氏,高阳氏,有虞氏,有扈氏,夏后氏等。

在研究夏字过程中,发现后世认可的夏字确实难以在甲骨文中找到。那么,甲骨文中对于夏朝遗民是否有记载呢?如果有夏,那么一定还是一个方国!那么可能是哪个方呢?鬼方这个方国,出现在笔者眼前。

历史中的夏商怎么了(商汤灭夏后夏民去哪了)(3)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鬼,指人死后下地狱的魂灵。但奇怪的是,不但是商代有鬼方,后来以鬼为名的朝代还真不少。第一个就是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后来还有三国时期的曹魏。

十六国时期的冉闵所建的冉魏

十六国时期的翟辽所建的翟魏

南北朝时期的北朝之一的北魏

南北朝时期的北朝之一的西魏

南北朝时期的北朝之一的东魏

隋朝末唐朝初李密的地方政权

历史中的夏商怎么了(商汤灭夏后夏民去哪了)(4)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这就奇怪了,以鬼(魏)为名,可见这个鬼的来历实在是显赫,所以历代王朝,特别是北方王朝都乐于以鬼自命,完全不顾及鬼这个字的本义。

再者,鬼字的甲骨文,上田下人,和夏字的本字上臣(目)下人,极为相似。鬼就是一个坐着的人,人头以田字代替,夏也是一个人,人头以臣字或目字替代。和三星堆青铜人极为相似。(改天论述)

鬼方自从有商以来,一直与商朝为敌,居于商之西北。甲骨文中有鬼方易,专家解释说是鬼方打不赢就逃跑了。这在上古时代是极为罕见的。那么,这个鬼方有没有可能就是夏亡国后的遗民呢?

我们都知道,商人重鬼神好酒。也就是经常祭拜鬼神。既然要祭拜鬼神,为什么要把鬼方这个名字安在一个敌对方国头上呢?

历史中的夏商怎么了(商汤灭夏后夏民去哪了)(5)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带着疑问,我想起了读过的苗族史诗中的描述,说苗人本住在北方的坝子上,被夏鬼渡河来攻,战败后逃进了深山老林。请注意,这里的夏鬼二字!以前读的时候,只是认为这是苗人对夏人的污蔑性称呼,但今天再想想,这个夏鬼或有别的意思。

再看看,在商代最著名的敌对方就是羌方和氐方。一般认为炎帝一族为姜姓,起于西方。姜古通羌,羌就是牧羊人。这个氐方,学者一般认为大致居于陕西到四川一代。

如果鬼方可能是夏,那么氐方,羌方就好解释了。羌方,就是炎帝姜氏一族,在黄帝到尧舜禹时期都和华族和平相处,但夏后氏启不顾夏禹的任命,从伯益手上夺取了帝位,则炎帝一族就是羌族退出了炎黄联盟,回到了西北,也就是黄河河套地区。

氐,就是被夏启征伐的有扈氏,因为夏启继位,有扈氏不服,大战于甘,有扈氏被打败后,夏王侮辱性的去掉有扈氏的氏,改称为氐,意思就是氏(国)底下的逆民!

所以,商人重鬼神,或许就是商人祭拜神农氏和夏后氏的亡魂,祈求它们不要让后人(羌方,氐方,鬼方)来袭扰商人!(神就是炎帝神农氏,是羌方,氐方的远祖)。

历史中的夏商怎么了(商汤灭夏后夏民去哪了)(6)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而鬼,就是夏!夏被打败后,夏桀逃到山东定陶,又被商汤追击。最后带着自己剩下的数百勇士被放逐于南巢。而大量的夏族遗民,则或继续在山西运城盆地生存,被商人监督劳动(山西桓曲商城遗址,东下冯遗址都是商灭夏后建立的武装堡垒)或北上太原,朔方,乃至被赶出朔州,成为鬼方!也就是说,夏王朝灭亡之后,一支夏族遗民北上成了鬼方,就好像辽灭后的西料和元灭后的北元。

所以,笔者认为,鬼方,极有可能就是商国对于这支夏遗民建立的方国的侮辱性称呼,和羌方,氐方一样。也和荆蛮,东夷的蛮夷二字一样,都是商人对于周边国家的侮辱性称呼。而羌方则是炎帝一族后裔建立的方国,氐方则可能是被夏启灭国后的有扈氏后裔建立的方国。

本研究结论为真知堂上古史研究独家,首次发表于网络平台,请勿剽窃和抄袭。

这个推论如果成立,后世那么多鬼国就很容易解释了。

历史中的夏商怎么了(商汤灭夏后夏民去哪了)(7)

魏国石编磬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第一个大魏国,就是三家分晋开始战国时代的魏国,其名称来自于魏这个地方。魏在哪呢?在山西芮城县北!也就是夏都安邑之南,也就是夏商大战鸣条岗附近。这是很关键的一个证据!

它能证明什么呢?证明在春秋战国时代,运城一代就被称为魏(鬼),魏之地就是鬼方发源之地!所以,后来三家分晋,大魏建国,不以以鬼为名为耻,反以为荣,这是因为历史上的鬼,就是夏!从商汤灭夏开始,夏就被称为鬼,也就是苗人所说的夏鬼!

夏人遗民,一部分可能安安心心的留在原地,一部分很可能北上,继续抗日!那一部分不降的夏民,就被商人称为鬼!

《竹书纪年》还记载着商初年夏人的反抗!商汤灭夏,欲迁夏灶(夏的宗庙)不可,做《夏灶》。不可,意味着反抗!这和武王伐纣之后,管蔡辅佐商王之子在殷地叛乱是一个性质的事情。这个迁夏灶不可,反抗的夏民肯定被商人镇压,剩下的人应该就是北上逃奔山西太原,收罗那里的夏族军队和遗民然后建立了鬼方。而这个鬼方,极有可能当时自称为夏方,而被商人污蔑性的称为鬼方。这也就很好解释为什么有商一代,鬼方,羌方,氐方不停的跟商人死磕的原因了!

历史中的夏商怎么了(商汤灭夏后夏民去哪了)(8)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史记 匈奴列传》说,匈奴,乃夏之苗裔。可能司马迁也想说明,鬼方就是夏遗民之国,只是缺乏证据罢了。所以,后世的魏国,起源于鬼(夏)人的中心地运城盆地,以鬼后裔自称,是莫大的荣誉,难怪后世那么多朝代以鬼(魏)(夏)为名,也就是正统之意了!

本文为真知堂上古史研究成果首次发表于网络平台,请勿抄袭和剽窃。本文一次性的解决了若干先商历史的重大问题,囿于篇幅限制,不敢细写。有疑之处,欢迎提出,笔者详细解答。

分享真知识,传递正能量!如果你也喜欢收藏和中国历史文化,欢迎关注瓷器鉴定真知堂!谢谢你的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工作。

需要更多历史文化和文物鉴定知识和图片,可以百度瓷器鉴定真知堂!去笔者博客寻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