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这个时候,不出意外的,云南人吃菌子致幻又又又又双叒叕会上热搜,在吃菌子中毒这件事上,云南人把“扶我起来,我还能吃”演绎的真可谓淋漓尽致……

蘑菇是菌还是植物,菌物志全菌出动(1)

蘑菇是菌还是植物,菌物志全菌出动(2)

蘑菇是菌还是植物,菌物志全菌出动(3)

为什么云南人要乐此不疲的拿命吃菌子,对那些“五(yao)彩(yan)斑(jian)斓(huo)菌”下手呢?莫非他们和猫一样有九条命?

蘑菇是菌还是植物,菌物志全菌出动(4)

显然不是嘛。不过他们仍然有着秘而不宣的吃菌三熟原则:对蘑菇种类要熟,蘑菇要做熟,去医院的路要熟……

打趣归打趣,你在调侃菌子爱好者的同时,殊不知,人类在菌子面前,不过就是个弟弟。

这世界上有人研究时间,有人研究天气,有人研究花朵,自然也有人研究“菌子”。

化学博士、博物学爱好者斑斑就是其中之一,本着科普“菌子”的初衷,解密“菌子”的前世今生,斑斑用菌子的口吻写下了一本菌子自传《菌物志》,用“志”来讲述这个年龄远在人类之上的神秘物种,可谓是给足了排面。

蘑菇是菌还是植物,菌物志全菌出动(5)

菌子若是能听懂人话,以他们傲娇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大概只会对人类的行为嗤之以鼻,然而它们没有鼻子,于是它们嗤之以“毒”。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如果有人问你关于菌子的事情,不要一开口就是蘑菇蘑菇了,这会让你的吃货属性暴露无疑。

你知道吗?真菌帝国在人类世界有5个门派: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壶菌门、球囊菌门和接合菌门。

蘑菇是菌还是植物,菌物志全菌出动(6)

而我们吃的蘑菇则大部分都属于担子菌门,只占其中一小部分。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蘑菇并不是植物,这事儿你知道吧?

蘑菇是菌还是植物,菌物志全菌出动(7)

虽然香菇、金针菇、口蘑等看起来是人畜无害的小天使,但他们仍然不是植物,而是属于真菌帝国,与植物、动物、原生生物和原核生物并列在五界系统。

蘑菇不能独立生存,无法自行制造养分,它们以寄生、腐生或共生方式吸取养分,从这个行为方式来看,它们更像是动物……

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菌子家族可以选择有性或者无性生殖来繁衍后代。

就是说,菌界单身狗可不怕被催婚,自己就可以搞定后代,牛的不行。

蘑菇是菌还是植物,菌物志全菌出动(8)

无性生殖所产生的孢子宝宝有5种:厚垣孢子、孢囊孢子、游动孢子、分生孢子和节孢子。

有性生殖所产生的孢子宝宝有4种:结合孢子、卵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

虽然人类很早就透过显微镜发现了真菌这一物种,但真正做到观察、记录的却是1729年的意大利植物学家米凯利,他也因此被称为人类的真菌学之父。

随着越来越多的真菌被发现,人类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

蘑菇是菌还是植物,菌物志全菌出动(9)

1869年,锡兰(今斯里兰卡)赖以生存的经济物种咖啡树,遭受了咖啡驼孢锈菌的感染,在接下来的10年里,菌子以一己之力改写了人类历史。

咖啡驼孢锈菌迅速摧毁了东印度群岛的整个咖啡业,大英帝国的东方银行倒闭,斯里兰卡人另寻出路,以茶树取代咖啡树,于是英国人的生活习惯也从喝咖啡变成了喝茶。

蘑菇是菌还是植物,菌物志全菌出动(10)

我们和菌子世界的联系隐秘而和谐,你以为看不见摸不着的菌子,其实早已在你的生活中横插一脚,进而影响人类文明发展史,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吧。

我们和菌子的关系也并非只有剑拔弩张,更多时候我们是一种“亦敌亦友”的关系。

1928年,苏格兰生物学家弗兰明的培养器皿中,神不知鬼不觉的掉入了一个霉菌孢子,污染了原本进行的实验,但是弗兰明当时并没有发现,而是出门度假了。

等他结束一个月的假期回来的时候,惊奇的发现器皿中原本存在的细菌竟然被杀死了,然后,就是在这个从天而降的霉菌中,人们提取了现今大名鼎鼎的抗生素“青霉素”。

蘑菇是菌还是植物,菌物志全菌出动(11)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株青霉菌恰好是杀菌效果极强的一支亚种,人类历史因此改写,青霉素的出现极大的降低了人类的病死率。

现在你知道了吧。菌子不仅可以做小鸡炖蘑菇,还能变身抗生素。

据《菌物志》所记,人类目前已经发现的菌菌超过10万种,而整个地球的菌菌则超过150万种,在认识菌菌这条路上,我们要走的路仍然很长。

明明白白被吃掉

无论研究多少菌界医科大佬,菌子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被吃掉”的历史,无疑是最为浓墨重彩的篇章。

云南人舍命吃蘑菇还真不是因为他们贪吃,中国人在吃蘑菇这一点上自古便有着莫名的天赋。

蘑菇是菌还是植物,菌物志全菌出动(12)

早在距今7000到6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发现我们的祖先大量采食蘑菇的痕迹。

而吃蘑菇中毒也是常事,在越挫越勇的态度上我们的祖先也不遑多让,吃着吃着就吃出了经验,吃出了规律。

比如吃鲜食的鹿花菌会中毒,而晒干煮熟后毒性便消失了,比如家喻户晓的竹荪,毒性只在菌盖部分,切除菌盖就变身美味佳肴了。

除了美味,人类科学家眼中,蘑菇还是个抗癌宝库。这当然不是说吃蘑菇就能预防癌症,但这一消息也确实不是空穴来风。

二战时,美国向日本广岛投放原子弹后,一切活着的生命都消失了,但是人们惊奇的发现有一种香菇:姬松茸,竟然在原子弹爆炸后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蘑菇是菌还是植物,菌物志全菌出动(13)

因为这个发现,人们研究出姬松茸对肿瘤的抑制率可达99.4%。一时之间姬松茸被冠之“神菇”、“生命之菇”的美名,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变得离谱。

但真正对癌症起到抑制作用的却不是姬松茸,而是它体内一种叫做“多糖体”的物质,而这个物质也被发现广泛存在于灵芝、金针菇、香菇体内。

仰仗菌子体内的一点多糖体来攻克癌症,不免有被宣传夸大的嫌疑,虽然他们确实都对身体有益,但攻克癌症要走的路仍然很长。

既然人类选择把各种蘑菇收入腹中,那就更要擦亮眼睛看懂那些被广告套路的蘑菇们。

比如每克超过300元的冬虫夏草中,有用的物质只有7%的虫草酸,而虫草酸的真面目其实就是甘露醇,价格差不多几毛一克。

蘑菇是菌还是植物,菌物志全菌出动(14)

而被誉为神药的灵芝,在资本市场中并没有证据表明存在制药潜力,而我们在市面上买到的灵芝类产品,统统是注册在保健食品的分类下,而不是药品。

蘑菇是菌还是植物,菌物志全菌出动(15)

菌菌固然好吃,也存在无限潜力,但我们无需为它们强加不存在的能力,客观承认它们的效用,兴许未来哪天技术突破后,它们真的会为人类带来福音。

做好事,也留名

看过抗日谍战剧情片的观众也许对剧中常年稀缺的“盘尼西林”很熟悉,它其实就是青霉素的音译,而中国直到1948年才为它取了中文名“青霉素”。

青霉素带来巨大成功的背后也涌动着暗流,在使用总数超过亿剂后,它引起了第一例死亡。后来的研究表明,有10%的人对青霉素有着过敏性,而且有些细菌逐渐对青霉素产生了耐药性。

青霉素带来的神效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人类就遇到了挑战。

这时,菌菌们又为人类带来了新的机会,医学教授罗楚在一条排污的河流中发现了一种叫顶孢霉的菌菌,而后更多科研人员加入其中,从里面提取了头孢菌素,现今最为广泛的抗生素。

蘑菇是菌还是植物,菌物志全菌出动(16)

和青霉素相比,它在人体内环境存在更长时间,稳定性也强于青霉素,过敏性比较低,危险也更小。

除了为人类生命带来的种种好处,菌菌还为农作物带来了更强的生命力。

把菌根引入土壤酸化、盐碱化、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的土地中,就可以提高宿主植物耐贫瘠、对酸碱和污染物的耐受性,并且可以改善土壤结构,达到定植的目的。

无论是天然的还是野生的,菌子的作用都远超人类想象,不得不说它们确实是实惠又好用的百搭菌菌啊。

菌菌的另一个让人惊异的能力是“吃石油”,虽然我们吃了人家不少兄弟姐妹,但菌子也不小气,它不和我们抢夺控制经济命脉的有用石油,而是专门消化那些对人类造成污染,难以祛除的石油,真可谓是人类之友。

结语

令我们感到骄傲的上下五千年历史,在宇宙长河中,也不过弹指一挥间。

而比人类存在更久的“菌”,带着和人类一样的历史遗迹,它会给予人类生命之光,也会无情打击人类,这种亦敌亦友的关系,未来也将持续下去。

在我们满足口腹之欲的时候,如果能多看看这些小东西是如何用自己的力量一点点左右人类的,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也许会有些许不同。

蘑菇是菌还是植物,菌物志全菌出动(17)

波兰女作家辛波斯卡有诗云:“我们通晓地球到星辰的广袤空间,却在地面到头骨之间迷失了方向”。

我们也许并不需要对这世界存在的一切清楚明了,也无法做到了解一切,但追求知识,开拓新的知识版图,对未知保持敬畏,一定也会收获有趣的人生。

《菌物质》有趣的地方正在此处,打开知识的天窗,唤醒对未知最原始的欲望,谁又能抗拒这样的诱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