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网购兴起,货图不符这件事儿似乎就一直如影随形。随着PS和摄影技术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懂得利用这些技术成果的卖家将“仙图”这件事做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让买家变得雾里看花,越看越花。

关于钱币的摄影和“美颜”,这个话题需要专门来说,这次就只聊个我亲身经历的“仙图”的故事。一般来说,与个人币商或eBay个人卖家不同,拍卖行的网站图片还是比较靠谱的,毕竟是投入了相当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收着不菲的手续费靠这个吃饭,而且都是长线买卖,谁也不是骗一笔就跑路,因此绝大多数情况还是可以接受。

实际上每个拍卖公司都各有自己的风格。有的公司可能会直接上评级公司的存档照片,既节约成本,又不落埋怨,缺点就在于评级公司的图片也是良莠不齐,有的图片连币什么样子都看不清。有的公司则会按照评级公司的模式给钱币带盒子的来个全身照,质量一般,水平有限,就是把各种信息都拍清楚就算。更多的拍卖公司则是会下功夫拍出比较好看的照片,毕竟网络拍卖就是要靠漂亮的图片抓住人的眼球,这里也就有了分野。

琐记四个主要事件(收藏琐记四)(1)

随手找的日本某公司的网图,中规中矩实物样貌

有的公司会利用优秀的技术拍一个好看的盒子图,基本上客观的反映币的样貌。有的公司则会不那么清楚的拍个图再抠一下,调调颜色,掩盖一下摄影的缺陷。有的公司则会故意把图片拍得比实物更好看一些。特别是带有包浆的币,一定要仔细多看对比,因为大多数你拿到手的厚包浆在日常光线下就是一坨黑,甚至有些污糟的感觉,但在特别的光线角度下却会是美轮美奂,拍出的照片与实物给你的感受有时是天差地别的。

琐记四个主要事件(收藏琐记四)(2)

随便找的某公司网图,包浆醒目

最后一种就是今天故事的主角这一类,说好听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不好听就是“仙图”诈欺。这种公司一般的识别标准就是图片高亮,特别亮,尤其是精制币,用不会产生明暗对比的方式拍完再调亮。原因无他,这样处理之后,币上的痕迹就消失无踪了。这个故事就是这样一枚币。

因为是几年前的事,本着也许他们已经改过向善的原则,直接贴出来是哪家公司似乎也无所谓(请擦亮你的双眼)。

琐记四个主要事件(收藏琐记四)(3)

实名曝光,擦亮双眼,不要迷信德国人

当时我看到的图是这样的:

琐记四个主要事件(收藏琐记四)(4)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谁都年轻过,我在仔细(其实并没有,当时根本没有警惕性)看过之后最后得标。在经历了漫长的国际邮寄之后,到手我就傻眼了。实物是这样的:

琐记四个主要事件(收藏琐记四)(5)

我心里是有一万只草泥马在奔腾的,下面的更清晰

琐记四个主要事件(收藏琐记四)(6)

琐记四个主要事件(收藏琐记四)(7)

大家对比一下就可以看出来,这俩确实是一个币,正面最底下原图上还有隐约的一道痕迹。但在光看图的时候是很难察觉的,只有和实物对比之下才明白,这个痕迹原来是修片都修不掉的残次。而实物上的胶带粘痕,在原图上可说是消失无踪。我立刻发邮件给该公司要求解释的时候,他们先是死不承认,说我发的这个图根本就不是他们公司拍卖的那枚币。然后在我指出特征之后又说已经有说明(实际上当然是没有)。总之在兜兜转转好几轮的唇枪舌战之下,对方终于同意我将币退掉。

从拍卖到看到实物,再到沟通退币退款,前后折腾了小半年时间。这次还算较为顺利,总算是退掉了,如果对方继续死不承认,又或是邮寄过程出了什么问题,其中的风险自是不言而喻。究其结果,还是要小心“仙图”,注意识别。

图片有风险,购币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