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联4》已经上映了快有10天了,相信大多数人已经看过这部漫威英雄大作了,官方也不用再担心剧透,而关于《复联4》的各种主创访谈也都涉及了电影中的部分情节,《复联4》虽然口碑爆炸票房爆炸,但是也有不少人对于其中的情节设定有很大疑惑,下面就总结一下近期各种采访,看看主创们是怎样解读这些情节和设定的。

1、穿越时空的时间地点是如何选择的?

为什么复联四要让钢铁侠死(为什么钢铁侠必须死)(1)

编剧说,原本编剧并没有选择穿越到《复联1》,而穿越到《雷神2》和《银护1》的场面也更加复杂,雷神原本要跟海姆达尔大战一番,跟前女友也有对手戏,不过后续导演罗素兄弟决定主要穿越到《复联1》,而穿越到《雷神2》的场景变得更加温情,穿越到《银护1》的场景则变得更加搞笑。用时间当做电影的主要元素是漫威老总凯文费奇最初提出的概念,编剧在商讨时觉得《回到未来》的穿越方式并不科学,最后雇佣了物理学家当顾问反复研究才决定采用电影中的设定方式。

2、雷神变肥,鹰眼开始杀人,浩克和班纳合体,最初的灵感来源哪里?

编剧说,漫威漫画中的《假如》系列。

3、为什么设计一个肥宅版雷神?

编剧说,虽然雷神的造型在影片中是个不小的笑点,但是主创却绝不是单纯为了搞笑,而要通过“抑郁症”这样的方式来展现雷神这个角色的心理状态,而他那种搞笑的死宅方式,部分参考了《雷神3》导演塔伊加·维迪提的电影风格。

为什么复联四要让钢铁侠死(为什么钢铁侠必须死)(2)

4、肥胖版雷神,老年版美队都主要是化妆还是电脑CG?

雷神是两者都有。美队主要是电脑CG,不过声音是克里斯·埃文斯本人的声音,没做任何处理。

5、黑寡妇为什么要牺牲,而且没有葬礼?

编剧说,黑寡妇的过去充满了痛苦,而复仇者是她的新家,当她有机会通过牺牲自己救回家人时,她会奋不顾身地去做。而他们原本也考虑过让鹰眼牺牲,不过最终还是觉得这对于鹰眼这个角色来说过于戏剧性。关于葬礼,黑寡妇是特工,不像钢铁侠是公众人物,给她举行葬礼不符合人物设定。片中纪念这位女性角色的方式是幸存的初代角色为她的死去悲伤难过的画面。

导演说,有可能有葬礼,只是电影中没有呈现出来。

6、钢铁侠为什么必须打响指,而不是其他身体承受力明显更强的角色?

导演说,雷神承受不了,惊奇队长他们也不知道能不能承受,绿巨人可以,但是当时只有钢铁侠离得最近。

为什么复联四要让钢铁侠死(为什么钢铁侠必须死)(3)

7、为什么不用奇异博士的能力把灭霸的手直接切下来?

导演说,因为灭霸的身体几乎坚不可摧,我们不知道奇异博士能不能切下他的手。

8、能用时间宝石救钢铁侠?通过归还灵魂宝石救黑寡妇吗?

导演说,不可以,救回钢铁侠改变不了灭霸胜利的结局,奇异博推算的结果中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黑寡妇永久的牺牲了。

为什么复联四要让钢铁侠死(为什么钢铁侠必须死)(4)

9、缺乏大量的皮姆粒子,灭霸是怎么把整个大军穿越过来的?

灭霸本人就是科学天才,手下还有诸如乌木喉这样的能人异士,能想办法大量复制皮姆粒子。

10、美队是留在过去还是去了另一个次元?

编剧说,是另一个次元。

11、冬兵知道美队不打算回来是吗?

编剧说,知道,而且他在之前的某个或者某些时间点见过这个版本的美队,猎鹰没见过。

为什么复联四要让钢铁侠死(为什么钢铁侠必须死)(5)

12,美队结尾的举动会对现实产生影响吗?会导致这个宇宙存在两个美国队长吗?

导演说,是的,的确存在两个美国队长。人物回到过去创造了新的时间线,但是不会改变已经发生的时间线。

13、钢铁侠和美队的结局这样安排的用意何在?

编剧说,最初创作时他们就有这样的概念,即始于钢铁侠,也终于钢铁侠,而美队穿越回去的结局也是早就定下来的。美队和钢铁侠其实互为镜像,美队学会成全自己,而钢铁侠学会了无私奉献,这就是他们各自的终点。

为什么复联四要让钢铁侠死(为什么钢铁侠必须死)(6)

14、钢铁侠最后的台词是如何来的?

导演说,原本版本中,钢铁侠最后打响指的时候没有说什么,但是因为钢铁侠这个形象一直都是个说话比较风趣有内涵的角色,所以主创想过多个台词,但是最终由剪辑师提出不如回归原点,于是就有了“我是钢铁侠”这样一句。

15、对于化灰的角色,消失的这5年意味着什么?

导演说,就像睡了一觉,小蜘蛛回到学校看到好基友是因为两者都化灰了,而有些没化灰的同学可能已经升学毕业,结婚生子了。

16、老鼠按下按钮,才有了后来英雄拯救世界,这样的设定会不会太巧合了?

这就是奇异博士的1000多万个推算中唯一行得通的一种。

17、关于斯坦李老爷子在《复联4》的彩蛋?

罗素兄弟说,他们想象老爷子来到1970年代会是什么样,才有了片中的客串,而这是老爷子最后一次客串漫威电影,以后至少不会有真人出演的客串了。

为什么复联四要让钢铁侠死(为什么钢铁侠必须死)(7)

18,关于影片中那句“我爱你3000遍”的台词?

导演说,其实这是小罗伯特唐尼自己的生活经历,是他的三个孩子中的一个对他说的话,而唐尼把它讲给了编剧听,然后就变成了影片中的一句台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