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按照惯常思维来分析,砸碎殖民统治的“枷锁”,争取本地的民族解放、独立建国,理应是各殖民地国家民众共同的呼声,为了实现这个终极目标,即使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但凡事都有例外,在大洋洲便有一块殖民地,虽然有机会摆脱殖民统治,但却死活不肯独立。这个地方,便是新喀里多尼亚。

大洋洲最穷的十个国家(大洋洲最不愿独立的殖民地)(1)

新喀里多尼亚位置图

新喀里多尼亚位于大洋洲东南部,南回归线附近,西距澳大利亚东海岸1500公里,北、东、南三面分别隔海与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斐济、汤加、新西兰相望,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8万,首府为努美阿。新喀里多尼亚本是卡纳克人的聚居地,1774年被英国著名航海家库克发现,1841年起开始沦为法国的殖民地,1957年成为法国的海外领地。

二战结束后,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在全球兴起,除个别荒凉偏远、人烟稀少的岛屿外,几乎都宣布独立,甚至连缺乏自我生存能力的弹丸小岛瑙鲁、图瓦卢都摆脱英国的统治,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国家。但令人无比诧异的是,地广人众、资源丰富的新喀里多尼亚却淡然地置身事外,根本看不到独立的迹象,甚至还主动加强与宗主国的政治联系。

大洋洲最穷的十个国家(大洋洲最不愿独立的殖民地)(2)

努美阿鸟瞰图

其实,新喀里多尼亚内部并非没有要求独立的群体,比如,代表原住民卡纳克人利益的政党-卡纳克社会主义民族解放阵线,多年来一直寻求摆脱法国的统治而独立,为此不惜诉诸于议会斗争、大规模罢工等行动。然而,在2018年底举行的独立公投中,多达56.4%的选民反对独立,使独立派铩羽而归。那么问题来了,新喀里多尼亚为何如何抗拒独立呢?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点原因:

经济原因。纵观大洋洲各国,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外,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很不乐观,民众的生活水平比较低。就人均GDP而论,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斐济、汤加5国的总和为18485美元,仅相当于新喀里多尼亚的1/2强(35436美元)。考虑到中国目前的人均GDP为10000美元,那么新喀里多尼亚的人均收入是我们的3倍多。

大洋洲最穷的十个国家(大洋洲最不愿独立的殖民地)(3)

新喀里多尼亚人

新喀里多尼亚之所以如此富有,在于每年能从法国政府手中获得高达12亿欧元的补贴,并借助法国是欧盟成员国的关系,其商品和服务贸易还能在欧盟范围内享受各种税率优惠政策,然而一旦它宣布独立,势必会失去这两大块丰厚的收益。所以,享受“红利”的新喀里多尼亚民众对不确定前途的独立毫不感冒,他们在意的,是切实可见的经济利益

安全考虑。在欧洲殖民扩张时期,英国、荷兰、法国和德国都对新喀里多尼亚心生觊觎,二战期间日本也曾尝试入侵,如果不是法国坚定不移地维护其主权,该地很可能早被列强瓜分。虽然除法国之外的列强都先后退出大洋洲,但难保区域内大国不会对新喀里多尼亚存有非分之想,一旦法国撤出的话,那么小国寡民的它能否有尊严地生存下去,都将成为一个大难题。

大洋洲最穷的十个国家(大洋洲最不愿独立的殖民地)(4)

正在平定暴乱的法国驻军

正因如此,新喀里多尼亚的民众并不希望脱离法国,同时还放心大胆地把防务交由它来管理。根据2000年的数据,法国在新喀里多尼亚驻军达3100人,一旦有外敌入侵,他们必然会肩负起维护当地安全的责任。当然,在新喀里多尼亚驻有一支颇具规模的军队,也是法国作为全球大国的象征之一,对于维护它的形象,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族感情。早在1852年起,法国便在新喀里多尼亚建立监狱,将大量的本土囚犯押解至此,让他们从事各种劳役,而当1864年岛上发现储量丰富的镍矿后,更是吸引大量追求财富梦的法国人迁居此地。在此后数十年间,虽然有很多法国囚犯或移民死于各种热带疾病,但还是有大批人顽强地活下来,并在当地繁衍生息,成为新喀里多尼亚重要的人口组成部分(占人口总数的34.5%)。

大洋洲最穷的十个国家(大洋洲最不愿独立的殖民地)(5)

法国总统马克龙视察新喀里多尼亚

跟本地土著居民相比,法国囚犯或移民的后裔荣誉感、集体观念很强,对宗主国怀有强烈的认同感。虽然他们在人数上不占优势,但受教育水平却远高于土著民,政治参与的热情更高,也更希望加强与法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正是这份浓厚的民族归属感,使得他们能有效地遏制住原住民的独立倾向

大洋洲最穷的十个国家(大洋洲最不愿独立的殖民地)(6)

新喀里多尼亚举行公投

总之,就现实情况来分析,保有新喀里多尼亚可使法国继续维持在大洋洲的存在感,牢固树立其世界大国的形象,而新喀里多尼亚若不独立,便可以继续获得切实的经济利益和安全保障,对双方来讲堪称双赢。正因如此,世人也可以理解,为何新喀里多尼亚会漠视世界潮流,坚决不肯独立。

参考资料:《新喀里多尼亚局势和法国的对策》、《新喀里多尼亚独立历程及前景分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