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音上一条关于“日系车发动机为啥可靠性好”的视频爆火!视频原名为:《零下20度沉浸式安装雷克萨斯LS460发动机全流程》。视频讲述的是一个修理厂的师傅,专门采购了零下20°的低温室,用于组装日系高端发动机。

日系发动机和德系发动机装配区别(日系车发动机耐用)(1)

不过呢,视频里操作者短衣短裤长时间作业的画面,让所有观众都质疑:他们到底是不是在零下20°的环境里?其实视频到底是真的,还是摆拍,咱就不去多说了,大家都是成年人,相信都有判断能力。视频下面,一大堆“日吹”留言称:日系发动机就是必须在冷库里组装,这样不漏油,密封性好……如何如何

日系发动机和德系发动机装配区别(日系车发动机耐用)(2)

那么真相又是如何?日系发动机真是在冷库里组装的么?如果不是,那么作者发布这个视频的目的又是什么呢?首先,发动机低温组装的温度压根就不是零下20°!——发动机低温组装一般都是零下30°,最低可以到零下35°,所以这个视频常识性的东西就大错特错!

日系发动机和德系发动机装配区别(日系车发动机耐用)(3)

发动机部分零件需过盈配合

基本原理就是“热胀冷缩”

其次,日系高端发动机必须在低温下组装,这体现出日系高端产品一丝不苟的严谨,这说法压根就是彻头彻尾的谣言!而且是“哈日”到一定境界才能编造出来的谣言!!——今天我就来告诉大家,所谓的“日系高端发动机在低温下组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日系发动机和德系发动机装配区别(日系车发动机耐用)(4)

在发动机上有很多部件是通过“过盈配合”组装到一起的。比如:活塞销、气门座、和某些曲轴轴颈采用滚针轴承的轴承座。——那么什么是“过盈配合”呢?打个简单的比方:轴比孔粗,但我们强行把轴塞入孔中。塞入后,轴被死死的卡在孔里。这就是“过盈配合”。

日系发动机和德系发动机装配区别(日系车发动机耐用)(5)

为了做到“过盈配合”,方法有2种:一种是利用蛮力,比如液压机强行用几十吨的压力“强压”,把轴强制压入孔里。——另一种是利用热胀冷缩原理:比如把孔放在火上烧,它膨胀后,把轴放进孔里,冷却后轴就被孔卡死了。或者把轴冷却,让它变细……道理都是一样的。

日系发动机和德系发动机装配区别(日系车发动机耐用)(6)

“冷库装配”本质是过盈配合

早期工厂用的是“加热装配”

在发动机上,活塞销安装到销孔里、或者气门座安装到缸盖上,都是通过“过盈配合”完成的。而发动机工厂里,几乎都使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来安装。上世纪90年代之前,发动机工厂和维修厂几乎都采用“加热法”来安装。

日系发动机和德系发动机装配区别(日系车发动机耐用)(7)

我们以活塞销为例:工厂先把活塞扔到加热箱里,活塞在90~100°的高温机油里浸泡个15~20分钟,活塞受热后就膨胀了,所以活塞销孔也就胀大了。这时候我们把活塞销插入孔内,然后把活塞从加热箱里捞出来冷却。活塞降温收缩,活塞销就牢牢的被“卡死”在孔里了。

日系发动机和德系发动机装配区别(日系车发动机耐用)(8)

但是采用传统加热法安装活塞销、气门座,就需要把整个活塞、缸盖、甚至缸体(部分轴颈用滚针轴承设计的发动机)一起加热,那有没有更“讨巧”的办法呢?——有!那就是“冷却安装法”。

日系发动机和德系发动机装配区别(日系车发动机耐用)(9)

现代化企业以“低温装配”为主

更省事儿、便于装配、便于管理

我们只需要把活塞销、气门座、轴承座这些小部件,放在零下30°的冷库里彻底冷却!然后这些部件就会因为热胀冷缩效应,变细、变小!直接安装到常温的活塞、缸盖上。安装完毕后,这些部件因为离开了冷库,温度慢慢回升,体积膨胀。就达到了“过盈配合”的效果了。

日系发动机和德系发动机装配区别(日系车发动机耐用)(10)

“冷却安装法”因为更省事儿、更便于装配、更便于集中管理,因此主机厂(发动机整机厂家)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基本都采用了“冷却安装法”,无论日本、韩国的车企都如此。比方说德国的车企,甚至都用上低温液氮冷却法来组装这些发动机部件,温度更低。

日系发动机和德系发动机装配区别(日系车发动机耐用)(11)

记住:“冷却安装法”冷却的只是气门座、活塞销这些部件而已!发动机的缸盖、缸体全都是室温装配的!——事实上我们去看看日版丰田发动机总厂的视频,就不难发现,工人从冷库里取出配件,就在常规的流水线上完成安装。

日系发动机和德系发动机装配区别(日系车发动机耐用)(12)

“日吹” “德吹”没完没了

读者请不要轻易被骗!

你压根看不到“工人穿着大棉袄,在冷库里瑟瑟发抖组装发动机”的画面!因为科学道理就是如此简单!一点都容不得玄乎的成分!我实在搞不懂,那些“日吹”、“德吹”们,成天写文章、拍视频,把那些国外的汽车工艺说的天花乱坠,目的何在??居心何在??

日系发动机和德系发动机装配区别(日系车发动机耐用)(13)

更可悲的是,对这些内容坚信不疑的读者不在少数!更更更让人感到不解的是,国内某些流量大V,自己不懂造车流程,却敢张口就来,说人家日本造车如何如何……我就不评价了,大家自己去琢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