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生命时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 杨峻峰,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血糖高小便是不是偏多?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血糖高小便是不是偏多(当心小便不听使唤)

血糖高小便是不是偏多

来源:生命时报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 杨峻峰

对健康人来说,排尿是很轻松自然的生理过程。而一旦排尿相关的神经受损,排尿便不再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是糖尿病患者。

人体共有3对混合神经干支配膀胱和尿道,分别为盆神经、阴部神经、腹下神经。除了将膀胱充盈信号发送至脊髓,盆神经还控制膀胱壁逼尿肌收缩,内、外括约肌舒张,将尿液排出;腹下神经、阴部神经则控制着尿道内括约肌的紧张性和减弱膀胱逼尿肌的紧张性,阻止膀胱排尿。

当膀胱内贮尿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膀胱被动扩张;膀胱壁内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冲动沿盆神经传到脊髓的排尿反射初级中枢;脊髓再上传至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从而产生尿意,催人去排尿。排尿时,腹下神经、阴部神经的紧张性兴奋受抑制,尿液得以从舒张的尿道中流出,同时也可有意识地使两对神经兴奋,从而收缩尿道外括约肌,中断排尿;排尿完成后,其紧张性兴奋又立即恢复,以维持尿道外括约肌的紧张性收缩。

糖尿病患者体内葡萄糖浓度较高,全身各处的神经细胞都可能因此吸水过多,出现水肿,导致神经纤维的鞘膜脱落,损伤神经。

当糖尿病造成这3对神经干损伤时,便可引发排尿障碍,导致尿失禁或尿潴留。如果盆神经发生严重损伤,患者可能出现“尿满而不自觉”,以及“尿急而不能解”;当腹下神经、阴部神经受损时,尿道括约肌会持续收缩,导致“排尿不尽”或“尿满而不自控”,也就是尿失禁。

据统计,40%~80%的糖尿病患者可出现糖尿病性膀胱病。目前,糖尿病性膀胱病尚缺乏统一诊断标准,发病机制也有待进一步研究,治疗还需不断探索。虽然已出现了新的治疗方法,但效果并不明确,自行导尿也许是较好的处理方法。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