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动画电影《白蛇:缘起》,于2019年11月获得了第三届“金色银幕奖”最佳改编动画电影奖。电影好看,插曲《何须问》也是余音绕梁,歌词“何须问,浮生情,原知浮生是梦中;何须问,浮生情,只此浮生是梦中”竟是来源于禅诗!歌词里究竟有何人生启迪呢?

人间佛教和佛教的区别(佛教听听唐代鸟窠禅师解释)(1)

电影《白蛇·缘起》

“何须问,浮生情,只此浮生是梦中”这句歌词取自唐代鸟窠禅师与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酬答之中。白居易和鸟窠禅师是好朋友,常常作诗参禅为娱乐。

有一次,白居易请教鸟窠禅师说:

“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

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前两句意思是说:我特意来空门(寺院)拜访您,希望听听佛法所说的无常、苦、空是什么道理;今天呢,就斗胆地拿参禅之事来请问禅师您。后两句就是白居易提出的问题:究竟是梦在人生中呢?或是人生在梦中呢?

其实,“浮生若梦”的名词谁不知道啊?白居易这个意思,并非是问“浮生若梦”是什么意思或什么道理,而是故意考试考试禅师啊!

人间佛教和佛教的区别(佛教听听唐代鸟窠禅师解释)(2)

白居易和鸟窠禅师

这个问题里边有圈套啊!您能回答出来吗?不见得。如果说随便附和符合玩一玩,大概谁都可以凑两句;但是,鸟窠禅师是高僧,如果他没开悟,当然不可以开玩笑说两句,也不可以打妄语啊。但是,历史上的鸟窠禅师可不是平常凡夫,这个岂能难住他?他不慌不忙地笑一笑,作诗回答说: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他回答说:人的生命啊,此生来的时候,连个痕迹也没有;死亡的时候,也没有一点踪影;生来死去的事情是完全同样的啊!何须再问浮生那些事呢?就是这个浮生就是梦啊!

——既不是梦在浮生之中,也不是浮生在梦中!明白吗?

鸟窠禅师没有上白居易的当,他回答说——浮生就是个梦!

为什么?此生生命的出生、形成,不过是精神与气血形成的肉体的和合而已;成长、衰老也不过是气血的充盈、增长、衰弱而已;死亡,也不过是精气、气血耗尽,肉体解散而已;生老病死,整个过程发生的只是精气血聚散离合的幻化。梦也是幻化,人生那么多事也不过是幻化!明白这个道理的人,还问什么浮生之事啊?

人间佛教和佛教的区别(佛教听听唐代鸟窠禅师解释)(3)

无尽藏禅师

有没有明白人呢?有。唐代有个比丘尼,很少有!她的名号叫无尽藏。

她出家以后,几十年行脚,南南北北,访师问道,踏破草鞋,多少辛苦!后来也没有开悟,于是非常失望,回到自己的寺院去。时间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春天了,她已经放弃了,不想这个恼人的禅了。不经意间,她抬头看见枝头梅花绽放了!她突然灵感爆发,明白了!于是吟诗一首: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她说啊,几十年来,我苦苦寻找祖师所说的“禅”(道),正如这春天一样啊!我终日寻找春天也找不到,草鞋踏破了那些山岭顶上的云!归来后偶尔手捉枝头的梅花一嗅,啊!原来春天在枝头已经十分圆满了!

这不是春天吗?除了梅花绽放的征兆,春天哪里另有一个有形有相的实体呢?

这是什么?“春天”比喻的是她苦参的禅、道,也是禅宗所说的心性!心性是无形无相的,也就是所谓的空,无法直接看到,说不出,拿不出来,只有从其活动、功能作用来认识,从而放弃对错误的“自我概念”的执著。“梅花”正是“浮生事”啊!

人间佛教和佛教的区别(佛教听听唐代鸟窠禅师解释)(4)

只有真正坚持长期地返观内照的人,才能认识自己的心性,才能真正洞见自己的生命本质。

“浮生事”不过是各种梦。有的梦是李子柒式的田园生活,有的梦是贾宝玉式的红楼梦,有的梦是修身以求长生不老,有的梦是结婚过日子的梦,有的是成就首富的梦,有的是平治天下的梦……

人生就是一场戏,就看你怎么去演;

人生就是一场梦,就看你白天想什么……

不妨常常提醒自己:玩玩罢了,找到“春天”才是人生真正有意义的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