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学常识

《中庸》记载: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至天下之化育。

意思是:只有天下具备至诚道德的人,才能够成为治理天下的崇高典范;才能树立天下的根本法则;掌握天地化育万物的深刻道理。

国学经典故事及寓意(国学常识--值)(1)

二、小故事,大智慧

《乐善好施,子孙富》:符雅为人乐善好施,家门口都挤满了乞丐。

他常常对人说:“天下的财务是没有一定的啊!今天富有了,后天就变穷了,就像转动的环一样啊!所以,趁有钱时就往外布施,若是一天不布施,我就一天不快乐啊!”

当时的人都称赞符雅说:“不为权兴富,宁做符雅贫”。

权兴是当时的一位富人,但他却吝(lìn)于布施。所以,老百姓不愿做权兴那样的富人,宁可像符雅那样,有钱就布施,穷了也心安。

后来,符雅的官做到了尚书(部长级),他的子孙也都很富有。

三、圣贤教育

《太上感应篇》:中说:“施与后悔”。

老子说的意思是:施钱、施物去救济别人,又感到后悔。

布施后又后悔,这种现象很普遍。这都是由于不是真心实意,而是出于勉强,多数是碍于面子,或是别人劝请,或是为了还礼,才不得已将钱物出手。因此,施与之后,就后悔了。

按照佛法讲,凡是布施,决定会有果报,纵然是勉强的,也会有果报。

国学经典故事及寓意(国学常识--值)(2)

布施有三种:①法布施得聪明才智。法布施是指:凡是别人想知道、想学习的,只要我会,就要热心地教导他。

②财布施得财富。财布施是指:将金钱实物布散分享给别人。

③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无畏布施是指:运用自己的内财(身体、体力)、外财(钱、物)、智慧、知识和言语等,在他人有急难困苦时,抚慰人心,使人心安稳,脱离恐惧。

切记:布施时要做到“三轮体空”,郡,内不见布施的我,外不见受布施的人;中不见所布施的财物。这是最圆满的布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