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本通识课(大学通识课变水课)(1)

作者/秦小青

在中国的许多大学里,通识课逐渐变“水课”,清华大学新雅书院院长甘阳认为,这些“水课”正是中国大学与世界名校最大的差距所在。此外,不少专家建议建立评价退出机制,为课程“脱水”。(4月10日《光明日报》)

在每所大学的培养计划中,都会规定本科生达到多少学分才能毕业。相应的课程大致分为公共必修、公共选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四类,通识课属于公共选修。相较之下,通识课为最不严谨的课程,由于要求不严格、无较高学术要求等,通识课为逃课“首选”。随着网络的革新与便利,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等,除了线下课程,几乎所有中国的高校都采取整合线上课程的做法——开设网课,新闻报道分析了线下课堂上的种种问题,却没有提及线上课程,但笔者认为,线上即网络通识课的整治更迫不及待。

线下课程以给分随意、课程质量不高被称为“水课”,同样部分线上课程内容陈旧、易通过、容易高分也是“水课”。以笔者的亲身经历来说,线上“水课”比线下“水课”更加自由、容易通过、容易为绩点“添灯加彩”。

首先,学生不用去教室,上课不考勤,有电脑、有网即可,时间及地点自由;其次,排除少数同学,大部分人都是在打开上课页面后,间隔十分钟左右再观望一次,更有甚者,一节课程点击后即可以自动播放完;再者,许多网课在网上都能找到答案,即使不学习课程最后也能够拿到可观的分数。通常学长学姐们都会传授经验,例如“尔雅课程在网上几乎都有答案,尔雅网课分分钟98分以上”“想高分就选网课啊”,诚然,部分学生能一步一步完成,然而绝大多数都会“手法娴熟”,打开百度再下载答案。

笔者所在学校的网课平台分为尔雅通识课、麦课在线、智慧树三大平台,其中,尔雅通识课有答案的居多。一次,笔者的一位同学选择了麦课的网课,由于没有课程答案,最后他需要仔细观看课程,记下答案再考试,最后苦不堪言,随后再选择网课时,她果断选择了尔雅,久而久之,正如报道中所写,几乎每所大学都会流传一本“水课大全”。

在大学,无论评奖评优、拿奖学金、保研等都与绩点挂钩,网课让作弊同学的这门成绩比自觉同学的更高,有的同学为了绩点,选择自己不喜欢却考试分数高的课程,抑或是因为有了答案便刷课从而学不到任何知识,或者花点钱请人代刷……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用户可以自愿随意上传这类答案?为什么出现几十块钱代刷包满分的风气无法杜绝?网课就像一个海绵,吸“水”能力越来越强。所以,在线下通识课“脱水”的同时,网课更应该找准方法一同“脱水”,将资源规整。

回复以下关键词看往期精彩内容

评论大赛︱评论之星︱大赛︱大学生群︱我要投稿︱评论女神︱评论男神︱月度之星︱王昱︱伍瑞冰︱红辣椒︱红辣椒评论︱红网评论︱时评之道︱时评︱研讨会︱时评研讨会︱佳作评选︱杂文︱评论员︱评论媛︱女作者︱女评论员︱时评家︱评论家︱杨国炜︱鄢烈山︱曹林︱评委︱佳作︱投稿︱信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