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鸿门宴”,想必大家都已耳熟能详了。若是在这场惊心动魄的“饭局”上,项羽对刘邦来一场斩首行动,想必也不会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了。

那么是何原因,能让刘邦从凶险的鸿门宴上安然逃脱呢?事实上,刘邦能够逃脱,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得以实现的。例如,刘邦假意臣服的说辞、项伯的相助和项羽的政治不成熟等。

但是,小编认为,在这些个因素中——项羽在政治上的不成熟,才是最终导致刘邦逃脱的关键因素。下面,小编将就此观点列举一二,同大家仔细说道说道。

刘邦在鸿门宴中何以逃生(刘邦为何能全身而退)(1)

鸿门宴

不成熟的政治表现一

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史记·项羽本纪》

上面这句话的大意是:项羽因刘邦先他一步灭秦并把住函谷关不让其进而大怒,然后攻打了函谷关。这里的大怒,就是项羽在政治上不成熟的一种表现。

我们都知道,刘项两家是灭秦的主要力量。灭秦之前,他们是盟友。但,灭秦之后,这两股消灭秦朝的主要军事集团,所面临的就只剩下了各自的利益。换句话说,就是刘项两家的关系实际上已转变为谁该享有胜利果实的问题上了

因为秦朝灭亡了,权利出现了真空,而这个天下终究只能有一个人来做主。所以,但凡项羽有点政治远见,想到这一点,那么刘邦堵住函谷关的行为,对其来说无疑是灭掉他的一个好借口。

看过三国吧!曹操赤壁战败,三笑诸葛亮、周瑜无谋。将此情景同项羽被阻函谷关联系起来看,大家便会明白,只要项羽有曹公一半的政治智慧,那么他当时的行为就不是大怒,而应是大笑了。

不成熟的政治表现二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如今人家立有大功而去攻打他,是不道义的,不如就此善待他。项王答应了。

因为项伯的说情,项羽撤销了攻打刘邦的命令。撤销攻打命令,就是项羽在政治上不成熟的又一表现。

为何这么说呢?大伙都知道,之所以有鸿门宴,那是项伯在项羽要进攻刘邦的前一天夜里去见张良所引起的。项伯因“义”要救张良,张良则借“义”说服项伯见刘邦。而刘邦则牢牢地把握住了这次机会,用他那高超的“语言艺术”为自己辩解,不仅将项伯给“忽悠”住了,还同他结为亲家。

两大军事阵营,马上就要打仗了,项伯竟然跑到敌方阵营且透露项羽将要进攻的消息。这简直是叛变,在军中是要处斩的。但项羽既不杀他,也不问他为何去刘邦哪里。最后还因为他的说情,撤销了进攻的命令。

作为一方阵营的领导人,不仅政治觉悟不高,甚至连政治警惕性都没有。要知道,人家刘邦在大难临头之际,还不忘问张良:“君安与项伯有故?”

项羽在政治上的不成熟,让他未能认清刘项两家的关系已在灭秦之后发生了变化——由盟友变成了利益争夺者。这也就导致项羽并不认为刘邦是他真正的敌人,因而让刘邦在鸿门宴上得以逃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