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内容我来评#

正月份已经过去一大半了,自从过了正月十五以后,也就意味着年就过完了。但是在我国古代的时候,节日可是比较多的,即便是过完年了,依然还是有不少传统节日的。

正月二十三俗语和老话(俗语正月二十三)(1)

马上就要迎来正月二十三了,大家可有听说过这样一句老谚语“正月二十三,老驴老马歇一天”呢?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正月二十三这天又是什么节日,有哪些习俗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正月二十三传统“休息日”

现在一般也就是一些老人才会说起“正月二十三,老驴老马歇一天”这句老谚语了,其中一般都是家庭主妇们对家里的当家人说的。

它的意思是说,在正月二十三这天是我国传统的休息的日子,不光是人要休息,就连帮人干活的老驴、老马等也要在这一天给它们放个假,歇上一天。

正月二十三俗语和老话(俗语正月二十三)(2)

在过去正月二十三这个传统的“休息日”还是比较受重视的,听村里的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说,在以前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不许炒菜,也不可以熟油,就是吃一些剩菜,或者是咸菜。

而在古代的时候更是有着“封刀”的习俗,即家里面菜刀、镰刀等各种刀具都是不能动的。同时大人不上地里干活,就连家务活都不干,其目的就在于“避疳”。

据说“疳”是一种十分顽固的病魔,只有用火来烧才能达到目的,因此在古代也把这一天称之为“燎疳节”,或者是“烧疳节”。

正月二十三“燎疳节”!

以前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这个习俗,俗话说:“年年正月二十三,家家户户燎疳疳。”就是在正月二十三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院子里点燃秸秆,或者是蒿草等等,这些晒得很干的秸秆一遇到火就会被点燃,并且燃起熊熊大火,并且把周围照的通亮。然后全家人围着火堆是又唱又跳,并且祈求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家人也能幸福安康。

正月二十三俗语和老话(俗语正月二十三)(3)

古人认为在正月二十三这天,用火才能把“疳”这种顽固的病魔消灭掉,这样就能确保一家人无病无灾。

实际上燎疳节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当秸秆燃起来的时候,一家男女老少都在火堆上跳来跳去,这样确实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毕竟春天就要到来了,天气阴冷潮湿,人也是容易感冒生病的。同时也有去除旧疾和晦气的美好寓意。

正月二十三“跳干人”

在我国广大的西北地方,以前就流行在农历正月二十三这天“跳干人”的习俗。所谓“跳干人”就是把剪成的纸人悬挂在门后面,然后到了二十三日的早上,再用香头烫开纸人的眼睛和嘴巴,也就是“点眼”,把它放入到水缸、米面缸旁,寓意着让它们吃饱喝足。

正月二十三俗语和老话(俗语正月二十三)(4)

等到了晚上,再将这些纸人放入火堆中,然后一家人就开始“跳干人”。“跳干人”的习俗是吉祥又美好的,它就是在告诉我们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杜绝浪费。

同时还希望这熊熊燃烧的大火,能把晦气和不吉利的一切都给统统烧干净,从而能一年百病不生,幸福安康。

另外正月二十三还有“小填仓”的习俗,因为正月二十五才是“大填仓”,当然了各地的时间是有所不同的,而小填仓也是祈求五谷丰登,粮食满仓。

正月二十三俗语和老话(俗语正月二十三)(5)

俗话说“填仓,填仓,小米干饭杂面汤。”,因为在古代的时候种植技术落后,粮食的产量也不高,特别是正月份正是粮食作物比较匮乏的,能吃上小米干饭和杂面汤就是很幸福的事情了。

而在这一天,一般都会在早上就用草木灰撒成圆囤形的粮仓,并在囤中撒上五谷杂粮,其也象征风调雨顺,填满谷仓,五谷丰登,粮食满囤。

写在后面

除了以上这些习俗以外,在有些地方还把正月二十三这天称之为善财童子的诞辰,所以在民间有正月二十三日祭拜善财童子的习俗。

正月二十三俗语和老话(俗语正月二十三)(6)

因为我国的地域辽阔,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也是不同的,但不管是哪一种习俗,哪一种方式,这些无一不表达了古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2月13日就是农历的正月二十三了,在你的家乡还有这些习俗吗?你又知道哪些习俗呢?也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