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无利不起早(无利不起早可以)(1)

阴鸷算计、贪婪取利,已经不符合现代商业文明和消费者的道义需求。

特约评论员|伍里川

编辑|李瀚伟

正所谓无利不起早(无利不起早可以)(2)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赠人蜜橘,亦然。

近日,一段浙大博士与蜜橘商家的聊天记录冲上热搜第一。浙大肖同学在网店买橘子,店主陈凯得知是为了做科研,决定免费送一箱,说帮不了国家大忙,遇到了就出点力。

消息刷屏后,店主被称为“最美卖橘人”,浙大校友更是前来“野性消费”。网店工作人员介绍,订单超过7万单。

这笔交易大概可称得上“情怀生意”,让网友的心为之一暖。

这让人想起前段时间的“鸿星尔克现象”。可见做生意,也可以有情怀。

从诸多事例中,大可以读出“善意激发善意”的亮点。就“赠人蜜橘”事件,临海市政府特发出“周周正能量奖”,一奖店主,一奖浙大学生,指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也当受奖的意义。

正所谓无利不起早(无利不起早可以)(3)

蜜橘网店老板与博士聊天截图

人们越是对厚道商家和“情怀生意”心怀暖意、期待,越说明世道人心对“无奸不商”的意识和行为模式的难忍——这是一种特别的反制之道。

在商业范畴内,“无奸不商”当然是个有些夸张的概念,意指不奸诈就不能做商人,亦可理解为商人都是奸诈的。由于人们对黑心商家的抵触心理太过强烈,进而夸大了商人耍“奸”的“存在度”,这种心理可以理解。

毋庸讳言,古往今来,“无奸不商”的土壤是存在的。一些商家在赚得盆满钵满之余,留下人间骂名,倒也不冤枉他们。

同样是卖水果,里面的“门道”却很多。有一次,我在一家水果超市买了一盒苹果和一盒蜜橘,打开苹果盒子检查,果子没问题,算是抽检成功,就没打算再检查蜜橘盒子。

经人提醒,才开盒验“橘”,想不到,盒子里多是“歪瓜裂枣”……这样的事,“最美卖橘人”干不出来,但有人会干。当下红火的水果直播销售,也偶见烂果“春光乍泄”导致现场“翻车”,有网友还剪辑了“翻车”视频来逗乐。

我玩印石和红木,见识过“泡油石”“褪色石”“假海黄”,常常感慨人心不古。某次看上一海黄笔筒,巧的是有两家在朋友圈售卖,问价,一家报了平价,另一家却翻了一番,后者显然是想蒙“冤大头”。这种商家微信,我照例删去。

文玩交易本该最显文人风尚和素雅气质,然几十年来所目睹的,却是这样的现实:不少商家昧良心、“刀子”过于锋利,使很多文玩“小白”很受伤。

世人苦“奸商”久矣,抵制“奸商”自然成为要务。

“无奸不商”模式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在信息发达,特别是商品信息增加、价格透明度提高、“捉妖术”越发给力的当下,群众的眼睛也就更明亮,活捉“奸商”的难度实际上在降低。

这份信心源自监管力量给力、消费维权渠道拓宽。而在另一个层面,人们在以自己的方式推动好的商家和生意出彩不断——包括“野性消费”。

善意的互动、热情的支持,呵护了良心商家坚持到底的信心。在自家蜜橘不够卖的情况下,“最美卖橘人”转而为给村民们“带货”。

可以想见,“好橘示范”逻辑,定能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形成更大的“良币效应”,让市场中的点点人性亮色“连片”。

散文大家汪曾祺先生写过自己的爷爷一边开店铺,一边业余行医为人治眼疾,留下好名声。不久前,我携家人踏上“寻汪”之旅,在江苏高邮北大街一带行走、探求,依然能体味到“大户汪家”在烟火街巷所留下的“余声”。

要求常人做生意必现高义,是苛求。但要求为商者温良些许,对天地人间心怀敬畏,并不过分。

“无利不起早”,商家追求最大利益无可厚非,但谋利须有底线,不坑蒙拐骗,不暴利欺人,堪为要则。

阴鸷算计、贪婪取利,已经不符合现代商业文明和消费者的道义需求。

从鸿星尔克到蜜橘商家,他们受到消费者的特别关切和“消费反哺”,都说明世道人心对建立一种既符合市场规则又远离暴利、陷阱的消费生态的向往。没人要求商家都成为活雷锋,都能“赠橘取义”,而是说,我们在一种以规则为美的生态中,仍可保留一份真实,一份体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和视觉中国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初审|李瀚伟

复审|李玲

终审|黄菲

对“无奸不商”

你怎么想?

在留言区和我们聊聊

正所谓无利不起早(无利不起早可以)(4)

分享给更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