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百姓而言,住在深宫大院的皇亲贵青的生活内容,一直是被津津乐道的话题,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唐朝大明宫资料?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唐朝大明宫资料(由宴饮图到大明宫)

唐朝大明宫资料

对于老百姓而言,住在深宫大院的皇亲贵青的生活内容,一直是被津津乐道的话题。

尤其是对于住在有着“千宫之宫”美誉的大明宫的李氏皇族来说,外人对其奢华的生活充满了各种猜测。那么就让我们冲破层层迷雾,去一窥李氏皇族的私密生活。

对于生活在深宫的皇帝、缤妃来说,日常生活早已不是普通的吃、穿、住、行四个字所能概括。

复杂的礼节、奢华的用品、令人垂涎的美食、丰富的娱乐构成了他们每天的生活。

他们就是生活在天上的神仙。

大明宫里的“大长今”

在大明宫,掌管皇帝饮食的机构叫尚食局,所有的工作人员加起来,总计75人。

唐代御膳不仅相当丰富,而且大有创新,这与唐代雄厚的经济基础和繁盛的餐饮市场分不开。

御膳主食如“百花糕”、“清风饭”、“王母饭”等,菜品如“浑羊残(音同“莫”,mo)忽“、“灵消炙”、“红魁(音同“求”,qiu)脯”、“遍地锦装瞥”、“驼峰炙”、“驼蹄禽”等都已成为唐宫御膳颇具代表性的美味,皇帝常将这些美味分赐给朝中的文武百官。

唐代宫廷中举办宴会,很重视“看席”。《卢氏杂记》载:“唐御厨进食用九鼎(音同“定”,ding)食,以牙盘九枚装食于其间,置上前,并谓之‘香食’。”

韦巨源为唐中宗设计“烧尾宴”,御膳中的“看席”为“素蒸音声部”,即由70个面制食品组成的舞乐场面,乐工歌仗之造型甚为逼真。

唐宫御膳不仅场面规模大,而且具品种类多,御膳的名目和奢侈程度都是空前的。仅以韦巨源“烧尾宴”看,水陆杂陈,山珍海味择其奇异者就有58味之多。

这不仅反映了唐宫御膳挥金如土、奢侈浪费之惊人,也说明了这时的御膳的烹调技艺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据史料记载,长安居民的菜食,因地位和贫富的不同也有极大的差别。除了一般市民日常的菜食品类之外,宫廷和官邸宴席上的菜肴,水陆俱全,应有尽有。

据唐人韦巨源《食谱》所载,当时著名的菜点主要有:八仙盘、五生盘、七返膏、金铃炙、同心生结脯、金银夹花平截、火喷盏口、贵妃红、通花软牛肠、光明虾炙、冷巘儿羹、汉宫棋、白龙月翟等。

另据宋代《食珍录》载,唐同昌公主家馈中,有“红蛇脯”,以羊肉制作,盘中高达一尺,一按而伏,一松而复。仇士良家馈中亦有明香脯等等。

神奇的化妆术

唐代女子追求美容美饰,从这点来说,一点都不弱于现代女人。

在化妆方面,女皇武则天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

60多岁的她,可以打扮得像个30岁左右的少妇,比实际年龄小了一半。

《教坊记》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汴州歌舞明星庞三娘子到了50多岁,脸上已布满皱纹。于是她就在脸上贴上薄薄的轻纱,再用云母和粉蜜涂上,看上去非常年轻。

有一次,别人来请她,她尚未化妆,来人就问她:“老婆子,庞三娘子在哪里?”她说:“庞三娘子是我外孙女,现在暂不在家,请束我先留下,你明天来吧,不会有什么问题。”第二天,那人如约而至,庞三娘子已经化好妆,光彩照人,来人竟然一点都没有认出来。

化妆内容方面,也是极为丰富。

面部化妆有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钮、点面唇、描斜红、涂唇脂等诸多方法,淡妆者采其二三,盛妆者悉数运用。

铅粉色泽洁白,质地细腻,施于面、颈、胸部,“纤白明媚”。咽脂为提取的红蓝花汁配以猪脂、牛髓制成的膏状颜料。

由于帝王士大夫的偏爱,女子眉式花样百出。玄宗在四川曾令画工画《十眉画》,名目有鸳鸯眉、小山眉、倒晕眉等。阔眉是主要眉式,初唐一般都画得较长,盛唐以后开始流行短式。

花钮是一种额饰,以金箔片、黑光纸、云母片、鱼鳃骨等材料剪制成各种花朵之形,尤以梅花最为多见,贴于眉间。

面層是于面颊酒窝处以胭脂点染,或像花钼一样,用金箔等物粘贴。斜红是于面颊太阳穴处以胭脂染绘两道红色的月牙形纹饰,工整者形如弦月,繁杂者状似伤痕,是中晚唐妇女一种时髦的打扮。

唐朝女性的面妆是如此华丽、绝美、无拘无束,以致超越了唐以前任何时代女性所能想象的化妆的极限,使唐以后任何时代的女性都无从效仿。

她们如此热烈地用化妆来表现自我,正如那个时代的鲜明文化,带着极度的自信和奢华。唐代女子华丽的面妆无疑是那个时代的体现,是时代精神的物化。

慢束罗裙半露胸

受域外风气的影响,唐代妇女所受束缚较少。

在这独有的时代环境和社会氛围下,唐代的妇女服饰以其众多的款式,艳丽的色调,开放的形制,创新的装饰手法,典雅华美的风格,成为唐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帖的统一。

在妇女中间,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上,有一个梳高醫、露胸、肩披红帛,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着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的唐代妇女形象,从而对“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时衣带蒙纤草,行即裙裙扫落梅有了更形象的理解。

但是,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永泰公主可以半露胸,歌女可以半露胸以取悦统治阶级,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露胸的。

当时,唐朝半露胸的裙装有点类似于现代西方的晚礼服,只是不准露出肩膀和后背。

“慢束罗裙半露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想开放的程度。

此外,“时世妆”、祖领服、男装、胡服也是重要服饰。

“时世妆”,即时装,唐初女子衣衫小袖窄衣,外加半臂,肩绕披帛,紧身长裙上束至胸,风格简约;盛唐时,衣裙渐宽,裙腰下移,服色艳丽;至中晚唐时,衣裙日趋宽肥,女子往往褒衣博带,宽袍大袖,色彩靡丽。袒领服为一种半袒胸的大袖衫,衣料为纱罗制品,时人形容为“慢束罗裙半露胸”、“参差羞杀雪芙蓉”、“绮罗纤缕见肌肤”等,下配以曳地长裙,充分体现了唐代女子的婀娜身姿和自然之美。唐代妇女喜好戎装、男服。

“军装宫娥扫眉浅”,则描绘了宫中女子穿着戎装的情景。

武宗时,王才人因着与武宗同样的衣服,而常被奏事者误认为是皇帝。

上有所好,下必效之。盛唐时,士人们的妻子不约而同地穿戴起丈夫的衣衫、帽子和靴子,侍女们也纷纷仿效女主人穿起男式圆领服,头裹喉(音同“福”,fu)头,足蹬乌皮靴。唐代妇女并无华夷之别的观念,开元、天宝年间,在长安、洛阳等大都市的街头,处处可见身着翻领、窄袖紧身胡服、腰系碟蹬带的汉族女子,体现了盛唐帝国妇女们开放、健美的精神风貌。

唐时女子外出时,流行梳醫以及戴各式便帽。所戴便帽,初行幂,次行帷帽,再行胡帽。

唐初女子有“蔽面”习俗,妇女外出多戴幂,幂是一种大幅方巾,一般用轻薄透明的纱罗制成,戴时披体而下,障蔽全身。

高宗时,随社会风气的开放,改戴“施裙至颈”的帷帽。至开元盛世,妇女们干脆去除帽巾,露醫出行,或仿效男子和胡人,裹模头和戴状奇艳丽的胡帽。

胡帽因源于西域和吐蓄各族,状式新颖多变,有的卷檐虚顶,有的装有上翻的帽耳,耳上加饰鸟羽,有的在帽檐部分饰以皮毛等。

此外,若出门远行,还戴风帽,以避风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