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弟子问过的问题(子张篇19.18曾子曰)(1)

19.18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注释】

▲吾闻诸夫子:我听老师说。

▲孟庄子:鲁国大夫仲孙速。其父孟献子,世称仲孙蔑,春秋时期鲁国外交家、政治家,孟文伯之子,亚圣孟子先祖。作为孟孙氏第5代宗主,他主张节用和发展生产,时称贤大夫,成为鲁国孟氏家族振兴的重要贡献者。

▲不改父之臣:善待老臣,不会去做“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事情。

▲难能:难以做到。

【译文】

曾子说:“我听老师说:孟庄子的孝,其他的可以做到,他不更换父亲的旧臣及其(正确的)政治措施,这是难以做到的。”

【学而思】

从孟庄子的父亲孟献子一生功业来看,孟献子是个贤德之人,他的主张对国家发展有利,因此孟庄子不改变父亲留下的制度是正确的。但不是所有人留下的政策都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继任者懂得灵活变通之道,不能墨守成规。儒家提倡的是中庸之道,孔子一直在强调因地制宜,要懂得灵活变通之道。 参读:

《子罕篇》9.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毋必:不持绝对的态度,能因时变通。)

《阳货篇》17.24子曰:“恶果敢而窒者。”(厌恶勇敢有决断却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子张篇》19.11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在德操大节上不要逾越界限,在细微小节上有点出入是可以的。)

《孔子家语·五仪解》孔子曰:“所谓圣人者,德合于天地,变通无方”(孔子说:“所谓圣人,他们的品德符合天地之道,变通自如。”)

【知识扩展】

萧规曹随

《资治通鉴·汉纪四·太祖高皇帝下二年(公元前193年)》:酂[zàn]文终侯萧何病,上亲自临视,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

秋,七月辛未,何薨。何置田宅,必居穷僻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译文】酂文终侯萧何病重,惠帝亲自前去探视,问他:“您百年之后,谁可以接替您?”萧何说:“最了解臣下的还是皇上。”惠帝又问:“曹参怎么样?”萧何立即叩头说:“皇上已找到人选,我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秋季,七月辛未(初五),萧何去世。他生前购置田地房宅,必定选位于穷乡僻壤的地方;他主持家政,也从不起建高墙大屋。他常说:“如果我的后代贤德,就学我的俭朴;如果后代无能,这些劣房差地也不会吸引权势大族来抢夺。”

癸巳,以曹参为相国。参闻何薨,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始,参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隙;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相,举事无所变更,一遵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讷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参辄饮以醇酒;间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见人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窋[zhú]为中大夫。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使窋归,以其私问参。参怒,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帝让参曰:“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又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帝曰:“善!”

【译文】癸巳(二十七日),朝廷任命曹参为相国。曹参刚听说萧何去世时,就对门下舍人说:“快准备行装!我要进京去做相国了。”过了不久,使者果然前来召曹参入朝。起初,曹参卑微时,和萧何相交甚好;及至做了将相,两人有些隔阂。到萧何快死时,所推举接替自己的贤能之人惟独曹参。曹参做了相国后,所有的条令都不做变更,一律遵照萧何当年的规定。他挑选各郡各封国中为人质朴、拘谨不善言辞、敦厚的长者,召来任命为丞相的属官。对那些言辞锋利、专门追逐名声的官员,都予以斥退。然后曹参日夜只顾饮香醇老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员及宾客见他不管政事,来看望时都想劝说,曹参却先劝他们喝酒;喝酒间隙中再想说话,曹参又劝他们再喝,直到喝醉了回去,始终没机会开口说话。这样的情况成为常事。曹参见到别人犯有小错误,也一味包庇掩饰,相国府中终日无事。

曹参的儿子曹窋任中大夫之职,惠帝向他埋怨曹参不理政事,认为“是不是因为我年纪小啊?”让曹窋回家时,以私人名义探问曹参。曹参被问,勃然大怒,鞭笞曹窋二百下,呵斥:“快回宫去侍候,国家大事不是你该说的!”曹参上朝时,惠帝便责备曹参说:“那天是我让曹窋劝你的。”曹参立即脱下帽子谢罪,又说:“陛下自己体察圣明威武比高帝如何?”惠帝说:“朕哪里敢比高帝!”曹参又问:“陛下再看我的才能比萧何谁强?”惠帝说:“你好像不如他。”曹参便说:“陛下说得太对了。高帝与萧何平定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垂手治国,我们臣下恭谨守职,大家认真遵守不去违反旧时法令,不就够了吗!”惠帝说:“对。”

参为相国,出入三年,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较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壹。”

【译文】曹参做相国,前后三年,百姓唱歌称颂他说:“萧何制法,整齐划一;曹参接替,守而不失;做事清净,百姓安心。”

(又见《史记·三十世家·曹相国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