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阅牛娃无数的“广深妈妈圈”小伙伴在深圳万科梅沙书院的TEDx大会上,第一次接触到这个学校的学生时,马上觉得自己的“牛娃雷达”滴滴作响:

这些00后不寻常!大气、阳光开朗,专注于自己热爱的事情又做出了让人眼前一亮的成绩,录到“藤校&Top10”的孩子,分明就长他们这样!

今年申请结果出来,果不其然:万科梅沙书院的录取再创历史新高,收到了14封美国/世界Top10录取。而我们上次采访过的毕业班学生苏简(Jane)一个人,就把藤校达特茅斯文理学院排名第一的威廉姆斯、Top10大学杜克……统统收入囊中。

最难录取的藤校(杜克和TOP1文理学院OFFER)(1)

△4月17日举行的万科梅沙书院线上开放日,苏简也分享了自己的申请经验

在美本申请暴增34%、录取愁云惨淡的2021申请季,广深的申请者成了全国的“黑马”,也让我们感叹近年来大湾区国际化教育的迅猛发展。而办学已有7年的梅沙书院,正是一所和大湾区一起成长起来的学校。

“广深妈妈圈”特别好奇:这么厉害的孩子到底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梅沙书院又是如何让苏简和她的同学们一步步走向顶级名校的?于是这一次,我们采访了苏简妈妈,希望从她那里得到一些“牛娃培养秘籍”。

最难录取的藤校(杜克和TOP1文理学院OFFER)(2)

△深圳市万科梅沙书院

#01

最好的家庭教育

就是让孩子“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我觉得我教育孩子的方法可以用一句诗来概括: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苏简妈妈笑道。

为了照顾两个女儿,她选择辞职回家当全职妈妈,但她既不是虎妈,也不愿意做盘旋在孩子上空,事无巨细都要指点的“直升机妈妈”,而是希望自己像是春天的绵绵细雨,孩子们几乎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但却在任何需要的时候陪伴在侧。

她觉得,平时注意陪伴孩子时,不要着力太狠,具体到每一天,那就是精心烹饪三餐,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尊重孩子的选择,先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再适时充当“人生导师”。

最难录取的藤校(杜克和TOP1文理学院OFFER)(3)

△苏简说,她决定去威廉姆斯学院就读(图片由被采访者提供)

在深圳长大的苏简,除了申请季的标化培训,从小未参加过任何学科培优班,但却一直是“学霸”,这要归功于父母勇于追求梦想、互相支持鼓励的家庭氛围。

苏简读小学时,原任职华为的爸爸决定辞职去读博士,前往浙江省嘉兴市创业。于是,一家人搬家至嘉兴,苏简入读了曾诞生过浙江省高考状元,其高中部亦为金庸先生母校的嘉兴一中实验学校。三年初中,她成绩优异,顺理成章将保送升读原校高中,将来高考目标毫无悬念直指清北,就算退一步,考取浙江大学,也算是上上之选。

谁料,读到初三,苏简却告诉她:“我想回深圳,想转轨到国际化教育路线,目标是美国纽约大学的Tisch艺术学院的戏剧艺术专业。”

女儿是何时开始爱上戏剧的?苏简妈妈找不到任何具有转折意义的点,但她却无条件地支持女儿的选择。于是在初中毕业前夕,匆匆收拾行囊,回到阔别近三年的深圳,在深圳各大国际学校的招生季接近尾声时,开始了探校寻梦之旅。最后,苏简凭优异的中考成绩,选择了校园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充满艺术氛围的万科梅沙书院。

最难录取的藤校(杜克和TOP1文理学院OFFER)(4)

△万科梅沙书院校园

#02

梅沙书院三年,

每一年的课表都“满到溢出来”

虽然离开了高考路线的书山题海,但国际化学校的生活一点都不轻松。

“我在梅沙三年,每一年的课表都是满的,满课是8节,我的课表有时候甚至还会有9节。”得益于梅沙选课机制的自由度,苏简哪怕早就选够了学分,只要感兴趣的课都会继续尝试。而梅沙书院给学生提供的选择是200多门课!

但是这些课却完全没有成为她的负担,而是成了流动的灵感与技术的源泉,不断反哺她用文学和艺术作品展现自己的创造力。

她选了微积分等不少高阶数学课,在微积分课上写论文,用参数方程复制了著名抽象画家Jackson Pollock的画,拿到了高分;在经济学课上探讨如何在疫情期间运营戏剧工作室;用单片机制作将人的互动转换为声或动能的机械装置……

最难录取的藤校(杜克和TOP1文理学院OFFER)(5)

最难录取的藤校(杜克和TOP1文理学院OFFER)(6)

△苏简用参数方程“复制”Pollock的抽象画

她还是不折不扣的文学少女,担任学校的「潮·Tide」杂志社编辑部上一届的部长,时常有作品发表;梅沙书院的重头戏、完全由学生筹办的TEDxVMA也吸引了她,不惜一边备考ACT,一边投身到项目策划、舞台设计等繁重的工作中。

这里插一句:梅沙书院的TEDx简直是“名校Offer制造机”,第一届启动TEDx的学姐进了“艺术界哈佛”罗德岛设计学院,去年的演讲者录了约翰霍普金斯,现在苏简又同时拿下达特茅斯&杜克&威廉姆斯录取……开个玩笑,如果想录到好学校,看来只需要参加TEDx就可以了!

最难录取的藤校(杜克和TOP1文理学院OFFER)(7)

△苏简曾参与筹办了梅沙书院的TEDx VMA

当然,苏简的“挚爱”还是戏剧。她是音乐剧社的社长,之前刷爆深圳爸妈朋友圈的《汉密尔顿》改编,服装道具设计就是她做的。去年,还和同学们一起参加EDTA戏剧节拿了全国第一名。

高中选择梅沙书院、选择戏剧艺术的升学方向,其实都是苏简自己拿的主意,爸爸妈妈都只是默默支持。提到学校,妈妈觉得最感谢的,是自由、有趣的学术氛围。

当传统教育下许多孩子都被桎梏得失去天生好奇心和内驱力时,女儿却能在学术成绩出类拔萃的前提下,依然对生活,对艺术,对科学,都充满了自然天成的好奇心,并享受学习知识和磨练自我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苏简是幸运的。

最难录取的藤校(杜克和TOP1文理学院OFFER)(8)

△苏简和同学们参加EDTA戏剧节拿到全国第一名的作品

#03

申请经历成功和失败,

她像“娜拉”一样勇敢成长

如果要让苏简用自己所热爱的戏剧来形容她的高中生活,她说她会选择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女主角娜拉。

“虽然我不曾像女主角娜拉那样壮士断腕地‘出走’,但也尝试了很多没有试过的事情,最后申请季的结果其实也是付出很多勇气后的产物。”苏简还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剖析她心中的“娜拉”

最难录取的藤校(杜克和TOP1文理学院OFFER)(9)

△易卜生经典话剧《玩偶之家》(国家大剧院版)

苏简的申请故事十分跌沓起伏:本来从初三就看中了纽约大学的Tisch艺术学院,却收到了拒信,反而被排名更高的藤校达特茅斯和文理学院Top1威廉姆斯录取了。

妈妈还记得,曾有人向她建议,按照孩子的优异成绩,应该把目标定得更远大,爬藤才是申请美本的极致目标。但她觉得,女儿从初中就开始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盘,不可能到了高三,家长又把这个权利夺回来,于是在申请上放手让女儿做选择。也正因此,她对梅沙书院的升学顾问老师十分感谢。

后来她一再考虑之后,忍痛割爱藤校达特茅斯,而是选择小而美、提供绝佳戏剧资源的威廉姆斯,因为坚信:人不能被申请大学所“定义”,大学只是人生的起点,无数丰富的选择还在后面。

最难录取的藤校(杜克和TOP1文理学院OFFER)(10)

采访到最后,我们也很想从苏简那里挖来一些申请经验,听说她完全没用中介、一个人写了十几封申请文书,连忙请她妈妈讲讲文书的心得。

妈妈觉得,写文书不是为了迎合谁,而是为了告诉对方我是谁。苏简的文书可能胜在“真诚”,因为一句谎言随后往往需要千百句谎言去掩盖,只有真诚,才能保证文书的一贯性。此外,大多数申请者都很迫切地想展示自己的优点,文书内容往往过于艰深,招生官看多了就会感到枯燥和无聊。所以苏简交上去的这种完全出自十几岁孩子手笔、情绪舒缓的文书,估计能让招生官眼前一亮吧!

最难录取的藤校(杜克和TOP1文理学院OFFER)(11)

△万科梅沙书院艺术展上的互动装置《蜉蝣》,由STEAM课程和视觉艺术的师生一同完成,苏简为设计者之一

另外,苏简的专业是戏剧,人们一般都会觉得这样的“艺术生”都是学术能力不强的孩子,但苏简颠覆了这样的刻板印象。

在梅沙书院学习的三年中,她不仅学术交出了满意答卷,同时也展现出:自己在夏令营和戏剧比赛中的精彩表现,是靠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和对事物本质的诠释取胜的。就像我们之前对她的描述“不喜欢数学的文学少女不是好舞台设计师”,而是知识面更宽广、跨学科的人才,也许是顶尖大学越来越青睐的对象。

最难录取的藤校(杜克和TOP1文理学院OFFER)(12)

△苏简和她的课堂作品“Theater is Everywhere”

#写在最后

去年,梅沙书院的毕业典礼上,书院“灵魂人物”王赫院长曾对学生们讲过这样一段话:

“这是一个内卷的时代,或许学业负担、申请压力都让大家感觉到自己也别无选择,只能一起‘卷’,但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你们已经是极其幸运的一份子,能够不去感受生存的紧迫,自由选择求学的国度和规划未来的路径。

因此,不要滥用你们的幸运,盲目而热情地加入一场你们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的竞争,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和人生,而是要时常追问、省察自己的内心:现在的活法是我想要的吗?认真地去思考自我和世界,去体验世界的丰富,去把这份丰富带给更多的人吧。

看到这里,我才明白从苏简和她的同学身上看到的那份“大气”和志存高远,正是来自学校的理念。而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和藤校、顶尖文理学院希望培养的未来人才重合,当然不会是偶然。

最难录取的藤校(杜克和TOP1文理学院OFFER)(13)

△苏简喜欢参观各种展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