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名为《山村咏怀》的小诗,在浩瀚的中国古诗词中独树一帜,情趣盎然,是中国幼童蒙学必读之作。

走你走过的路看你看过的风景感言(一去二三里看清文字演进大道理)(1)

诗中,诗人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寥寥几笔就绘出自然朴实而又烟韵朦胧的山村风景图。

作者邵雍(字尧夫,谥康节),是北宋理学奠基人之一。今天,熟悉邵雍及其作品的人已经不多,但在民间仍然流传着他的一些警世名言。比如人们常说的:“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就是出自邵雍。

走你走过的路看你看过的风景感言(一去二三里看清文字演进大道理)(2)

此人当时名气极大,砸过缸的司马光拜他为兄,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天赋异禀,学易悟道,著作颇丰,流传于世的《黄极经世书》运用易理和易教推究宇宙起源、自然演化和社会历史变迁,《渔樵问答》则论述天地万物,阴阳化育和生命道德的奥妙哲理,甚至民间流行的占卜方法论《梅花易数》也据传为邵雍所作。最为神奇的是他写的十首《梅花诗》,预言了他身后要在中国历史发生的重大巨变。该诗也与唐代李淳风、袁天罡所作的《推背图》、明代刘伯温的《烧饼歌》并称为中国三大预测神文。

走你走过的路看你看过的风景感言(一去二三里看清文字演进大道理)(3)

比如第一首诗,也就是诗中的第一个预言,发生在邵雍死后的第五十年,也就是公元1126年,就成功预言了宋朝靖康之乱的发生,以及其前因后果。诗的内容如下:“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山河虽好非完璧,不信黄金是祸胎。”

关于其他9首诗歌的历史事件预测,大部分都有所指,有的人认为料事如神,有的人说牵强附会,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百度搜索,网上有相关大量的解读。这里不做赘述。

《宋史》评价他:“雍高明英迈,迥出千古,而坦夷浑厚,不见圭角,是以清而不激,和而不流,人与交久,益尊信之。”

网上,也有作者撰文认为此首小诗是元代散曲作家徐再思所作,唯一不同的,是他把邵雍的“一去二三里”改成“一望二三里”而已。变行进为观望,虽有了诵读的美感,却少了诗意的动感,狗尾续貂而已,不提也罢。本文就这首小诗,重点想说的是关于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演进过程。

走你走过的路看你看过的风景感言(一去二三里看清文字演进大道理)(4)

一字就是一根手指头

走你走过的路看你看过的风景感言(一去二三里看清文字演进大道理)(5)

原始人类采集狩猎,集体出动,必须公平分配果品肉类,所以计数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知道,仓颉造字的原则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那就仿照手指,画一道,画两道,画三道,于是字就造出来了。设想如果我们的手指不是条状,而是圈状,一二三很可能就写成“o-oo-ooo”了。

一字简单之极,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这样解读“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一是宇宙之始,万物之源,大道之根。最简单的往往也是最伟大的、最复杂的。

一字有个异体字“弌”,主要是为防止记账作假,防止偷添笔画,才造出“弌”字代替一,用于会计账簿,后来又用壹代替弌,也是为了防止与弍的偷改混淆。


“二”字古代读“丽”

走你走过的路看你看过的风景感言(一去二三里看清文字演进大道理)(6)

二字上短下长,是两根手指头,古代二字读li(四声),音与丽同,三千年前商代的甲骨文丽字是两只鹿,其后古文简化近似于今丽,意为二鹿。

古代送礼品两张珍贵兽皮,谓之丽皮。丽即二也。二字用于会计,防人偷改,便在弌下加一,成弍,还不放心,人民币又加贝,做贰。贝壳在古代曾经是货币,从贝的字,多与财富有关。


三字曾专指“三星”

走你走过的路看你看过的风景感言(一去二三里看清文字演进大道理)(7)

三字是三根手指头,三字古代读shen(一声),音同人参的“参”同。篆文的参是三颗星,其下是声符,参是古代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即猎户座中的三星,冬天可见,很亮的星。

《诗经》的“三星在户”就是指参星冬夜出现在正南方的天空上,参即三也。古人最初只叫三星,后来造出了“参”字,专指三星。三字用于会计,稍改参为“叁”。

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三星在韩语中的就是三颗星的意思。韩国历史上就与中国文化同源,企业起名寓意明确,就是做天下最耀眼的企业。而成语中的“三星高照”一直以来都是表达吉祥的美好词汇。


四是鼻涕的替代

甲骨文的四,就是横画四道,也是四个手指头。这样用了千年,终觉不妥。允许四道,就有五道六道七道直至N道登场,文盲都能写十百千万了,那还像文字吗。

俗话“事不过三”,到三而止,四就另找替代。于是三加一写成四。四的本义是鼻涕,与数目字无关系,是借来用的。古文四字,两条清鼻涕左右孔流下,诙谐有趣。借作数目字用以后,四的本义遂隐。

走你走过的路看你看过的风景感言(一去二三里看清文字演进大道理)(8)

于是另造泗字,代表双龙出洞。《诗经·陈风·泽陂》荷塘遇美女,想她睡不着,“寤寐无为,涕泗滂沱”。涕是泪水,泗是鼻涕。


五是禁止的符号

走你走过的路看你看过的风景感言(一去二三里看清文字演进大道理)(9)

甲骨文的五,请看上面甲骨文三个五,最老的那个五只有两道交叉,两道杠交叉的这个五,流沙河先生撰文认为是远古巫术符号,表示有所禁止。这个符号至今仍用,例如教师批改作业,错题打个叉,又如道路禁止通行,室内禁止吸烟等等,大家一看就懂。五被借去作数目字后,古人另造毋字,表示禁止。

小孩行为越轨,大人发出鼻音很重的毋声,以制止之。这种毋声狗都会发,虽然不识五字。由此侦知五的本义应是禁止,难怪古人迷信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恶音wù)或忤月忤日(音wù)。孟尝君五月五日呱呱堕地,其父王厌恶说:“丢到野外去!”端午节室内洒雄黄驱毒蛇,河上划彩船驱恶龙,都与迷信五有关系。


六是棚屋顶

走你走过的路看你看过的风景感言(一去二三里看清文字演进大道理)(10)

甲骨文六,象棚屋形。《诗经·小雅·信南山》:“中田有庐,疆場有瓜。”六借去作数目字用,棚屋一义就交给后起的庐字去管。田中棚屋,夏秋入住,为守瓜也。

旧时四五六有所谓大写就是肆伍陆,用于会计账簿。这是故意写笔画繁多的别字,以防偷改。


七就是“切”

走你走过的路看你看过的风景感言(一去二三里看清文字演进大道理)(11)

今天的汉字“十”在甲骨文乃是七字,仅仅用于计数。七字本义,后人猜测,应是刀割的意思。看篆文有些像横刀割庄稼,如秋收之刈禾。如果猜测不错,这个七就该是许慎定义的指事字。读者或以为横杠既像刀,立柱又像禾,应属象形字。非也。物有形,方可象,所以象形字所指的必须是名词,是一件物。而刀割是动词,是做一件事,用形象表达出来,就是指事字。这是象形与指事之区别。指事字和会意字,今人通称象意字。

七就是切。切乃后起之字,从刀,七声。七字借作数目字用,所以后人造出切字,管领切割一义。

七的大写是柒,乃漆字的异体。漆与七有关系。漆树取漆,必须用刀切割树身,开一小口,缓缓泌出液汁,滴注桶内。因为要切,所以名漆。


八字就是“扒”,老高818的扒。

走你走过的路看你看过的风景感言(一去二三里看清文字演进大道理)(12)

走你走过的路看你看过的风景感言(一去二三里看清文字演进大道理)(13)

八字好解,就是扒字。甲骨文八联想到扒树皮(可以盖屋)。《说文解字》:“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八是象意字,应该说“象分别相背之意”,免滋误会,以为是象形字。八的大写是捌,意近于掰,音bāi。

说起扒树皮,忽想到皮字。瘤文皮字很像在剥树皮。请设想从空中俯看下面,那个圆圈便是树干,右手正在撕剥树皮。最早皮乃动词,音义或同剥吧。这与扒的音义也相近。皮后来变名词,转成今音pí。


九可能是“肘”

走你走过的路看你看过的风景感言(一去二三里看清文字演进大道理)(14)

九这个字,各说不一。甲骨文九,很多学者认为是钓钩,后来见到比殷墟甲骨文晚数百年的周代金文,才知绝非钓钩。历史学家丁山说,金文九上面的又字是右手(以三指表五指),下面弯屈者乃臂肘。九肘古音相同。九字借作数目字用,所以后人造出肘字,管领臂肘一义。九的大写是玖,一种黑色玉石。


十是竖一手指,暗示回归到一。

走你走过的路看你看过的风景感言(一去二三里看清文字演进大道理)(15)

手有十指,所以数字序列十进位。横一指,横二指,横三指,表示一,二,三。竖一指便是十,暗示回归到一,这就是十进位。甲骨文十字正是竖一指。这个画一竖杠的十,如果自转九十度,就会被误认作一字了,所以终觉不好,金文便在杠腰加一圆点。圆点刻画费工,篆文改为横刻一杠,最后定型。这就是十,至今不改。

数字到十,已是巨额,所以广大深厚的博,多人出力的协,字皆从十得义。今人多误作所谓竖心旁,其故在不通文字学常识。

从一首简洁明了古诗,知道了一位北宋牛人邵雍,从古代汉字的探寻,了解了汉字的演变。仰止汉秦,放眼唐宋,尊重汉字,心怀谦卑,高手遁长河,功夫在诗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