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虎年秦巴古道寻虎生肖虎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三,对应十二地支为寅,故谓之寅虎虎,图腾源于上古自伏羲时期,作为生命保护神和繁衍生育之神,早于龙图腾星移斗转,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将虎视为百兽之王,它坚强、威猛、勇敢、不可战胜历经沉淀至今,虎早已被注入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理解,吐息着勃勃生机,成为驱邪避灾、平安纳福的象征,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虎年逛威虎山?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虎年逛威虎山(壬寅虎年秦巴古道寻虎)

虎年逛威虎山

壬寅虎年秦巴古道寻虎

生肖虎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三,对应十二地支为寅,故谓之寅虎。虎,图腾源于上古自伏羲时期,作为生命保护神和繁衍生育之神,早于龙图腾。星移斗转,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将虎视为百兽之王,它坚强、威猛、勇敢、不可战胜。历经沉淀至今,虎早已被注入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理解,吐息着勃勃生机,成为驱邪避灾、平安纳福的象征。

公元2022年2月2日(大年初二),跟随文保爱好者们开启了壬寅虎年秦巴古道寻虎活动。线路经佛图关——虎头岩军事要塞——新华日报旧址——烟灯山烽火台——六店子刘伯承旧居——平顶山公园——悬空寺龙泉洞——辛亥义军过境遗址——大龙坎五虎岭——小龙坎西南地质局旧址。

佛图又称老虎关,一虎当关,万虎莫开。系原巴渝十二景之一的“佛图夜雨”故地。其地势高峻,海拔388米,自两侧急剧倾斜,为兵家必争的千古要塞。因古时建有夜雨寺、《佛图关铭》、《佛图关》、《清正廉明》等多种记事碑铭,及岩壁上刻有摩岩石刻佛像,故名佛图关。“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千百年来,李商隐的这首《夜雨寄北》以其独有的意境被广为流传,巴山夜雨也随之名扬天下。

虎头岩山顶形如虎头,山高300多米,南北两面悬崖峭壁,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据说虎头岩要塞大致始建于百余年前军阀混战时期,当时这里是重庆市渝中区的制高点,地势险峻,北面和南面悬崖峭壁,于此下可扼嘉陵江水道,上可守陆路通往重庆城的必经之道,是兵家必争之地。

《新华日报》总馆旧址,位于渝中区化龙桥虎头岩村86号,占地面积约950平方米,由5栋竹木、土木结构楼房组成。建筑群依山而建,沿山势自下而上依次为医务室、职工服务区、排字房、记者办公室、铸字房、印刷编排室,最高处是社长室和总编室。还有一处封闭倒塌的防空洞,该洞是为躲避日军轰炸而挖建,刊有周恩来“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题词的《新华日报》,就是在这个防空洞印刷的。由《新华日报》馆出版的《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是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一报一刊,其筹备于抗战初期的南京,创刊于武汉,后迁至重庆。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迁回南京,中共代表团和南方局随之东迁,《新华日报》又在中共四川省委的领导下在重庆继续战斗,直至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查封,被迫停刊,完成其历史使命,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烟灯山原是石桥铺在清同治年间设置烽火台的遗址,为石桥铺的制高点,节令时期,居民常在山顶平台燃放焰火,故名烟灯山。五虎上将刘伯承旧居位于重庆高新区石桥铺六店子,与烟灯山公园融为一体,北依嘉陵江,东邻渝中区,西靠沙坪坝区。观旧居,缅怀一代军神的丰功伟绩。

重庆平顶山森林公园海拔425米,向东南延绵到化龙桥虎头岩,为沙坪坝的制高点。 “一岗突起,山顶平阔如案”,故名平顶山。平顶山呈龙形起伏延绵至鹅岭,这一线又是渝中半岛的制高点,故有渝中龙脊之称。那山快到沙坪坝时,突然断了,形成一个“坎”,于是就有了小龙坎这个地名。民间相传,平顶山上下分别有大龙坎、小龙坎,指两处由天然石壁形成的门坎,坡脚的石门相对要窄些,所以叫小龙坎。寻迹辛亥革命军过境圣泉古道,崖壁之上悬空寺,大龙坎五虎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