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长文预警!强烈建议看视频版哦!

点这里→本期视频

古代铁钟的顶上为什么有孔(古代竟然有闹钟)(1)

系统梳理中华文化,给你真正文化自信


如果没有钟表、手机和网络,你要怎么看时间呢?这就相当于穿越回古代,你可能会想到用日晷,还有漏刻,这都是最经典的古代计时器。除了这些,其实古人生活里还藏着好多有趣的计时黑科技,不知道你都认识几个呢?

古代铁钟的顶上为什么有孔(古代竟然有闹钟)(2)

比如这只可爱的白兔,不过我们的重点得放到上面的杆上。这是北魏道士李兰做的秤漏,主体是一根典型的中国式秤杆,秤钩上吊着个水壶,由渴乌连着另一个高一点的水壶。

渴乌在上期漏刻里已经讲过(上期在这→《漏刻篇》),相当于现在的虹吸管,能自动把水导入下面的水壶,而小兔兔的工作就是拿着这根管,这也是渴乌在历史上最早的现身。

古代铁钟的顶上为什么有孔(古代竟然有闹钟)(3)

随着水由渴乌漏进水壶,另一边的秤砣就要移动位置保持平衡。按照李兰设计,漏水一升就是一斤,用掉的时间刚好就是古代的一刻,如此就能看秤砣的移动距离来计量时间了。

我们知道一般漏刻的箭都是百刻制,一百刻做成一尺的话,每刻大概就只有3毫米长,对应的时间却是14.4分钟,再细分就很困难。但要在秤漏上读出一斤一两的就完全没问题,甚至再细致点也行,这灵敏度可比漏刻提高了十倍以上!

古代铁钟的顶上为什么有孔(古代竟然有闹钟)(4)

如此好用的秤漏在隋唐时代非常流行,后来做的越来越大,甚至高达五丈,相当于现在的十几米,水壶和秤砣都很沉。如此,秤漏其实已经没那么实用了,反而成为了一种礼器式的存在。

既然能想到用秤,那是不是还能用滑轮呢?《宋史》中就有轮漏的说法,虽然古籍中没有明确记载,但不能说就没有了。

明末翻译西方的著作中就有一种“水日晷” , 古时的轮漏可能就与此类似。从构造来看,“水日晷” 就是把秤杆支点换成轮轴,把杆子换成绳索挂上木头,在轮轴一端接个指针表盘,只要让木头随着漏壶的水位而下,就能直接读出时间了。

古代铁钟的顶上为什么有孔(古代竟然有闹钟)(5)

同时,学者们还设想了另一种轮漏,就是在轮轴上安装叶片,让流水冲击叶片带动轮轴旋转。这绝不是凭空想象,明代的詹希元就做过一种更复杂的“五轮沙漏”,让沙子冲击第一个轮,接着依次带动二轮三轮四轮五轮,最后同样带动一个表针旋转,就能指示时间了。

至于为什么用沙子?詹希元说“水漏至严寒冰冻,辄不能行”,因此以沙带水。这就说明,沙漏之前的轮漏很可能就是水推动的。

其实沙粒本身就很难均匀,还可能会堵塞,所以准确性肯定不及水漏。但后世的沙漏越来越迷你,长得就跟我们的差不多,上下一倒还能循环使用,携带也方便,所以特别受到航船上人们的欢迎。

古代铁钟的顶上为什么有孔(古代竟然有闹钟)(6)

其实像“五轮沙漏”这种拥有复杂齿轮系的计时器,可以归到另一大类里,我们称其“机械计时器”。不过在古代它一般都和其它天文仪器结合着用,比如唐代梁令瓒等人的开元水运浑天,浑象边上站着两个小人,每过一刻就会敲钟或敲鼓,这是世界上最早能自动报时的仪器。

北宋的苏颂韩公廉更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报时钟都结合到一起,创造了水运仪象台这样一个超大型综合体。这部分内容我们等讲到浑仪浑象后再展开。

古代铁钟的顶上为什么有孔(古代竟然有闹钟)(7)

真正把机械计时器从天文仪器中分离出来的,是元代的郭守敬。

他制作的大明殿灯漏第一眼看起来就像一个大宫灯,上面画着星宿每天转一周,中间的四象图案象征四个方位,每到一刻就跳一下,下面窗口有小木人手执十二时辰木牌,底下还有个小人指着百刻的刻数,边上四角还各设了一个木人手执钟、鼓、钲、铙,每到一刻就敲击乐器,聪明又有趣。而这奇妙的一切,都是由藏在下面柜子里的水轮带动的,所以,名为灯漏,实为水漏矣!

古代铁钟的顶上为什么有孔(古代竟然有闹钟)(8)

古代铁钟的顶上为什么有孔(古代竟然有闹钟)(9)

以上几种计时器基本都需要固定在一个地方,接下来我要介绍一种动起来也能用的神器——辊弹漏,也称木漏、碑漏、星丸漏。

辊弹辊弹,就是滚动的弹丸。最早的记载是唐代,首先把一根竹子凿空截成四段,在一面屏风上按“之”字形交接起来,底下放个铜莲花形的容器。然后从上端口投放一颗铜球,当球滚到底下就会发出“当”的一声,此刻立马投放第二球,如此往复。

旁边还有一副牌,投十颗球就翻一次牌。据研究,如果要连续计算一昼夜的时间,每天要翻一千两百块牌,投一万两千次球,每7.2秒就要投一次,想想都费劲。

古代铁钟的顶上为什么有孔(古代竟然有闹钟)(10)

所以后世改革,增加管子段数和体积,球就能走得久一点。元代的星丸漏就是七段式的,总高八尺,比人还高。为了让球滚得再慢一点,表面还铸了凸起的毛刺加大摩擦力,“星丸”这名字大概就是这么来的。

虽然这玩意用起来有点累,但它的短时间测量比较准,非常适合用于赛跑赛马之类的竞技活动的计时。最关键的是,它不受空间限制,出门或者行军时也可以用,比如装在车上,大概这样。

古代铁钟的顶上为什么有孔(古代竟然有闹钟)(11)

甚至用在骑马的时候,比如李兰,就是前面做秤漏的那位,他又做了一种便于携带的马上刻漏。据学者郭盛炽设想大概长这样,轨道是玉做的,上下两端是对称的玉壶,外面还有把手和绳索,弹丸在里面滚完一趟就立马翻转接着用,只要计算一共倒转了几次就能知道时间了,跟沙漏一样,非常方便。

古代铁钟的顶上为什么有孔(古代竟然有闹钟)(12)

除了这些,古代还有几样流行的计时器。比如盂漏,就是在铜盂底下穿一个小孔,放到水面上就能自动进水,水满到一定程度铜盂就沉下去了,这时就把水倒掉重复使用。如果铜盂的大小造得刚好,就能一个时辰沉浮一次,如此也能计时。

古代铁钟的顶上为什么有孔(古代竟然有闹钟)(13)

还有类更常见的,需要靠火烧,也称火钟。比如在蜡烛上划上五更的刻度,蜡烛烧到哪刻就是几更天,这叫更烛。同时又能照明,一举两得,价格也便宜。但是蜡烛实在太受风的影响了,燃烧的速度其实并不稳定。

古代铁钟的顶上为什么有孔(古代竟然有闹钟)(14)

民间更流行的是焚香,我们称之为更香。如果香制造得均匀,在较稳定的空气中就能烧得均匀。同时香薰还能增添生活的雅趣,清香悠扬,醇和端庄,可安神还可驱蚊,从古至今都是风雅人士的生活必需品。

古代铁钟的顶上为什么有孔(古代竟然有闹钟)(15)

那么从计时功能看,所谓“一炷香的时间”到底是多久呢?这就得看香的规格了,常见的一炷香一般半小时就烧完了,久的可烧一小时,这种叫线香。如果在上面标上刻度,就能指示更详细的时间,如果再在特定位置挂一些金属小球,比如这种龙舟香漏,等香尽线断之时,球落到盘子上便会发出响声,就相当于定时闹钟了。

古代铁钟的顶上为什么有孔(古代竟然有闹钟)(16)

为了拉长时间线,人们还把香加长绕成各种形状,简单的有一圈一圈的蚊香,哦不对,是盘香,19年河南的耿发旺师傅甚至还做出了环绕98圈的超大号盘香,打破吉尼斯纪录,号称“中华盘龙香”。还有绕成各种形状的,有的甚至可以长到燃烧几天至几十天。

古代铁钟的顶上为什么有孔(古代竟然有闹钟)(17)

古代铁钟的顶上为什么有孔(古代竟然有闹钟)(18)

不过古代文人雅士可能不大喜欢这一类,他们还有种更高级的玩法。《满庭芳》里有句:“翠袖风回画扇,拂香篆、虬尾斜横。”香篆, 就是把香料捣成末,调匀后洒在铜质印盘里,用模具压印成以篆文为花样的字型或图案,点其一端,烧尽计时,文人们常唤此法为“打香篆”。

古代铁钟的顶上为什么有孔(古代竟然有闹钟)(19)

香篆的纹样精致无比且富有寓意,有经典的祥云、莲花、梅花纹,还有复杂的福禄寿等吉祥字样,回转蜿蜒又贯通始终。印香时,气定神宁、心无旁贷;品香时,端坐观之,静享清幽。如此之法,早已超越了计时的功能,成为了一种极具东方韵味的生活方式。

古代铁钟的顶上为什么有孔(古代竟然有闹钟)(20)

从上期的漏刻到这期的更香,你以为我已经穷尽了古人的计时神器了吗?不,起码还缺了那最最最经典的日晷。不过关于日晷,还得从更早更早的“表”说起,具体我们就下期再展开吧。

我是国风学子沐子欣,记得关注,一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古代铁钟的顶上为什么有孔(古代竟然有闹钟)(21)

温馨提示:视频版的解析更直观清晰,放在开头啦~记得看哦~

【中国天文史】精品系列栏目正火热更新中,点击阅读——

【导读】快上船!天文之旅准备出发,一起奔向星辰大海!

【中国天文简史】01 古人为了干饭有多努力?好收成的秘诀是啥?

【探索时间】01 七曜日风靡日本,为何中国自己不用?古代到底如何纪日?

【星空帝国】11 神秘的千年梦天崇拜!北斗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

古代铁钟的顶上为什么有孔(古代竟然有闹钟)(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