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带着孩子在广场玩,突然发现,前面围着一群人,有个人举着一个灯笼,红红的,灯笼的下方还有个白色的方块状的物质,好像是用蜡做的,另外一下人还在点。出于好奇,马上带着孩子跑了过去。

近了才发现,是有人在点放孔明灯,已经冉冉升起了。

上空出现无数孔明灯(广场居然有放孔明灯的)(1)

正当我们观看孔明灯升天之时,来了几个穿制服的人,对燃放孔明灯的人进行了批评教育。

儿子问,爸爸,这灯笼怎么会飞上天呢?我回答说,可能是蜡烛的燃烧用光了灯笼里的空气,所以就飞上天了。这种灯笼可能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诸葛亮字孔明,所以起名叫孔明灯。孔明灯可不是哪儿都能燃放,必须在空旷开阔的地方放飞,否则如果落到了树上房屋上,可能引发火灾。

刚才突然想起这件事,觉得我回答给儿子的答案不够正确。因为孔明灯的下端是敞开的,没有封闭,灯笼里的空气源源不断呀,不存在烧光呀,那正确答案是什么呢?

孔明灯,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祈天灯,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

孔明灯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每一年。

孔明灯一般在元宵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施放。

相传五代时,有一个莘七娘,随丈夫在福建打仗时,曾用竹篾扎成方架,糊上纸,做成大灯,底盘上放置燃烧着的松脂,灯就靠热空气飞上天空,用作军事联络信号。这种松脂灯,在四川称孔明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亮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另一种说法,三国时诸葛亮有一次被司马懿围困在平阳,全军上下束手无策,诸葛亮想出一条妙计,算准风向,命人拿来白纸千张,糊成无数个灯笼,再利用烟雾向上的引力带着它们升空,一个个小小的灯笼升起,营内的士兵高呼着:“诸葛先生坐着天灯突围啦!”。司马懿竟然信以为真,带兵向天灯的方向追赶,诸葛亮得以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不管哪种说法,都与诸葛亮有关,所以称为“孔明灯”。

现代物理学原理表明,石蜡点燃后,灯笼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会有部分空气跑到灯笼外面,灯笼里的空气重量就小于灯笼下方空气对它的浮力了,于是就能飞上天。

终于知道答案了,今晚回家给孩子好好讲讲。

,